初中生物教育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會給初中生物老師哪些啟示?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已眾所周知。由於種種的原因生物學科在初中各門課程中處於劣勢,俗稱“副科”,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對於每個生物教師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怎麼操作呢?我認為學生學習的興趣可通過教師課堂上創設各種情景來激發。而情景可以各種各樣,可以是一個教具的呈現,一個問題的提出,還可以是一段視屏資料的演示,等等,而這必須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進行選擇。例如,在進行生態系統的概念教學時,我在講臺上展示一個水族箱,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學生髮現其中的生物,我又讓學生回憶前面學過的影響生物的環境因素,這樣,學生通過觀察產生興趣從而總結出生態系統的概念;又如,在《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一節匯入新課中,我提出一個問題:上節課我們已經瞭解了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那麼同學們自然會考慮到生物對環境變化會產生什麼反應,生物是如何面對環境變化的?來引起學生往下學的興趣:再如,在進行水域環境的保護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我播放了一段配以解說員聲情並茂解說的風光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與之成鮮明對比的被人類的各種活動破壞的生態環境汙染的水域、大批因汙染而致死的水生動物等錄影片段,激發學生對環境破壞的行為的憤慨,引發學生自覺愛護環境的激情,從小養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行為的習慣,從而實現對學生情感目標的教育。等等,日常教學中這類的例子很多,所創設的情景為教學內容服務,其目的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二

  教學方法是教學所憑藉的形式,它要為教學提供理論指導。不同的教學理念下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不同的。在傳統的滿堂灌課堂上通常是以教師的講述為主,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生進行的是被動式的學習,教學方法通常比較單一,這樣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而新課改理念則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營造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民主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因此,就要求教師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並進行有機的結合。在幾年的課改實踐中我在課堂上能作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充分體現新課改理念。例如,我在進行生態系統的組成這一部分教學時,我採用學生自學、教師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具體為:我先組織同學閱讀和思考書中22頁的兩段文字,認真分析23頁的資料並進行小組討論回答問題,我進行及時的評價總結。這樣,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這部分知識,我起到引導的作用。再如,我在《環境對生物的影響》一節教學中,採用引導、發現法、多媒體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即先組織學生課外捕捉鼠婦,觀察鼠婦有哪些行為特徵?課上各組討論、歸納後派代表發言,說明本小組的觀察結果。我則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假設,然後,我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實驗的設計與探究,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得出結論並進行交流反饋。關於生物的種內關係、種間關係我通過演示多媒體光碟來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總之,教學中教師只要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特點選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能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三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

  學習遊戲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人類傳染病的種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常見的一些傳染病作如下歸類:呼吸道傳染病:拜拜飛馬流星拳百日咳、白喉、肺結核、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消化道傳染病:雞傷病系二蟲脊髓灰質炎、傷寒、病毒性肝炎、蛔蟲病、蟯蟲病血液傳染病:瘧疾流出黑絲蟲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出血熱、絲蟲病、體表傳染病:沙眼疥瘡癬,炭炭疽病破破傷風血吸與狂犬。這樣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很快就能記住了。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佈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灰質和白質、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麼枝節就可比喻為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為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為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為髓鞘,那麼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概括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結構才能真正被接納為認知結構。從而獲得深刻的領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具有積極的探索慾望,同時在教學中利用一切教學材料,生活實際現象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構成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傳染病後,我就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現流黃鼻涕和頭昏的現象,請學生分析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把上述實際實際問題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教師可行引導學生思考感冒屬於哪一種傳染病?是由什麼病原體引起的?學生在這樣經常性問題解決過程中,領略到了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經過長期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估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對知識的系統梳理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髮現知識的系統規律。及時對知識進行梳理。如在學習心臟的結構時,可啟發學生結合實物或掛職圖將其總結為“四腔”“八管”主動脈、肺動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各一條。肺靜脈四條“兩瓣膜”指房室瓣和動脈瓣兩種。而在學習人體“血液迴圈”時,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質可概括為:“左心動。右心靜。肺相反。體相同”。這樣學生懂得生物學“怎麼學”、學什麼“。長期訓練可培養自學的習慣。有利於形成學習創新能力。

 

初中生物教學隨筆

燒烤的學習方法
初中生物隨筆
相關知識
初中生物教育隨筆
初中生物教學隨筆與反思
中學生物教育隨筆
初中家庭教育隨筆
初中生物老師隨筆
初二生物教學隨筆
初中思品教育隨筆
關於初中數學教育隨筆
初中英語教育隨筆
高中生物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