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是什麼,以下是小編整理太平樣的資訊,希望能幫到你。

  太平洋***Pacific Ocean***,地球第一大洋,覆蓋著地球約46%的水面以及約32.5%的總面積。

  太平洋跨度從南極大陸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峽,西面為亞洲、大洋洲,東面則為美洲。南北最寬15500千米,跨越151°緯度。包括屬海的面積為18134.423萬平方千米。

  太平洋南起南極地區,北到北極,西至亞洲和澳洲,東界南、北美洲。約佔地球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其面積,不包括鄰近屬海,約為一億六千五百二十五萬平方公里。是第二大洋大西洋麵積的2倍,水容量的2倍以上。面積超過包括南極洲在內的地球陸地面積的總和。平均深度***不包括屬海***4280米。西太平洋有許多屬海,自北向南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東亞大河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和湄公河均經屬海注入太平洋。西經150o以東的洋底較西部平緩。西太平洋水下600米以上的海脊在有些地方形成群島。自西北太平洋的阿留申海脊向南延伸到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雅浦和帛琉;自帛琉向東延伸至俾斯麥、索羅門群島和聖克魯斯;最後由薩摩亞群島向南至湯加、克馬德克、查塔姆和麥誇裡。由於北部陸地與海洋的比例高於南部,以及南極洲陸地冰蓋的影響,北太平洋的水溫高於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無風帶和變風帶海水的含鹽量低於信風帶。對太平洋垂直海流影響最大的是南極大陸周圍生成的冷水。極地周圍密度大的海水下沉,然後向北蔓延構成太平洋大部分底層。深層冷水在西太平洋以比較鮮明的洋流自南極洲附近向北流往日本。該深海主流的支流以攜冷水流向東然後在兩半球均流向極地。深海環流受鄰近洋流會聚區表層海水下沉的影響。

  歷史改革

  在史前時期太平洋地區發生過多次重要遷徙,最顯著的一次是南島民族***更明確地應是波利尼西亞人***從亞洲海邊遷至大溪地,然後到達夏威夷和紐西蘭,後來還到了復活節島。歐洲人於十六世紀早期見到了太平洋,最早的是曾橫渡巴拿馬地峽的西班牙航海家巴爾沃亞***Vasco Núñez de Balboa******1513年***及以後在環球航行中橫渡太平洋的麥哲倫***1519年-1522年***。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是由一名受僱於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命名。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此後稱為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麵,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海洋形成

  太平洋的形成太平洋是當代地球上最大的構造單元,與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相比,它有著許多特有的、與眾不同的演化史,如環太平洋的地震火山帶、廣泛發育的島弧--海溝系、大洋兩岸地質構造歷史的顯著差異……這就使許多人相信,太平洋可能有著它與眾不同的成因。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提出過許多關於太平洋成因的假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世紀中葉,喬治·達爾文***1879年***提出的"月球分出說"

  達爾文認為,地球的早期處在半熔融狀態,其自轉速度比現在快得多,同時在太陽引力作用下會發生潮汐。如果潮汐的振動週期與地球的固有振動週期相同,便會發生共振現象,使振幅越來越大,最終有可能引起區域性破裂,使部分物體飛離地球,成為月球,而留下的凹坑遂發展成為太平洋。由於月球的密度***3.341克/立方厘米***與地球淺部物質的密度***包括地幔的頂部橄欖岩層在內的岩石圈的平均密度為3.2-3.3克/立方厘米***近似,而且人們也確實觀測到,地球的自轉速度有愈早愈快的現象,這就使喬治·達爾文的"月球分出說"獲得了許多人的支援。然而,一些研究者指出,要使地球上的物體飛出去,地球的自轉速度應快於4.43弧度/小時,亦即一晝夜的時間不得大於1小時25分。難道地球早期有過如此快的旋轉速度嗎?這顯然很難令人相信。再者,如果月球確是從地球飛出去的,月球的執行軌道應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事實卻非如此。還有,月球岩石大多具有古老得多的年齡值***40億-45.5億年***,而地球上已找到的最古老岩石僅38億年,這顯然也與飛出說相矛盾。終於,人們摒棄了這種觀點。20世紀50-60年代以來,由於天體地質研究的進展,人們發現,地球的近鄰--月球、火星、金星、水星等均廣泛發育有隕石撞擊坑,有的規模相當巨大。這不能不使人們想到,地球也有可能遭受到同樣的撞擊作用。

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海洋
世界上最大型挖掘機
相關知識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叫什麼名字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是什麼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自然保護區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館是哪裡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動物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公園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世界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墓地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什麼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