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關於警醒的講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對於基督徒來說,警醒預備在主面前,防範於未然,更加在任何時候,都緊緊依靠耶穌基督,並更加註重靈魂得救的渴望和盼望,再次願上帝與每一位謙卑並敬畏神的人同在!

  一

  警醒禱告

  經文:太26:41

  基督徒生活得勝的祕訣,就在於每日有與主相交的時間,在聖經中主用實際的行動教訓門徒,“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從歷代敬虔的基督徒的生活中,也可以知道,與神靈交會令我們得到滿足、力量和快樂,從大衛的詩歌裡看見,要早起尋求神,不要貪睡、懶惰。

  一、早起尋求神

  在聖經馬可福音1:35“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在詩篇5:3節大衛說:“耶和華啊!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並要警醒。”在聖經中我們知道大衛雖然貴為以色列的一代君王,可是,在青年時代的大衛卻遭遇無數的困苦考驗:他十二歲的時候就為家庭牧放羊群,風餐露宿在曠野,多次遇到盜賊、獅子和野獸的危險,到十九歲被神膏立為以色列新一代君王時,就開始過亡命天涯的生活,常常逃避掃羅王的迫害,四處奔走,毫無寧日離死不過一步。等他作君王,為了國家的安寧東征西討,出入刀槍劍影之中,同時,他還遭到多次叛臣賊子的謀命陷害,可是面對這一切,他卻能應對自如,其原因是在那裡呢?祕訣又是什麼呢?在於他每日都以禱告開始,以禱告結束,他不僅樂意親近神,而且把親近神當作習慣,常常禱告,每日在禱告,可以說大衛的確是一位虔誠祈禱的人。

  清晨來到主面前,求主引導自己一天的腳步,免得落入到惡人的道路中,把每日的工作都用祈禱帶到主面前,而且又以祈禱結束,神必大大賜福保守。保羅向以弗所教會寫信說“要他們隨時多方禱告”,清晨起來頭一件事向神說話,並聽他的聲音,如同以色列人在曠野要得一天的嗎哪,必須早晨早起採取,若等到太陽一出來,嗎哪就消失了;所以要早晨儆醒禱告,仰望神的大能和神的憐憫。

  我們常聽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可懶惰貪睡的人確常把這句話顛過來說:早起的蟲兒被鳥吃。“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懶惰人哪!你要睡到幾時呢?你何時睡醒呢?再睡片時,打盹片時,抱著手躺臥片時,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你的缺乏彷彿拿兵器的人來到。”***箴6:6-11***所以,勸懶惰的人要學習螞蟻早起的智慧,在夏天預備食物。有一句諺語說:勤勉為幸福的右手,節儉是幸福的左手。有一位基督徒是一名藥劑師,開了一個藥店,他做見證時,說了自己一次真實的經歷:他說冬天的早晨是睡覺最甘甜的最舒服的時候,可是神卻常常警醒讓他早起禱告,神是如何警醒他的呢?每一次他睡覺不起的時候,天矇矇亮就有人敲門叫醒他要買藥,當他被人叫醒以後非常生氣,可是睡意全無,就不得不在那裡禱告了,但心中非常不情願。有一次早晨很早,又被叫醒,是一個小孩來買藥,他心裡非常不高興,於是沒仔細看,就拿了一瓶藥給了那孩子,可是當孩子走後發現那瓶藥不僅治不了病,而且可能會致人於死,這時,他才想到事情的嚴重,滿心恐慌冒汗,於是跪下來向神禱告,求主赦免他的疏忽貪睡之罪,並且保守這個病人不要吃他給的藥,禱告完畢後,正為不知他家住何處而發愁,不久,又聽見敲門聲,開門一看就是那剛來買藥的小孩,哭著說:“我在你這裡買藥回去時,只想快點到家給父親吃,所以拼命奔跑,不小心失足跌倒,把藥瓶摔破了,藥都倒出來了,求你再給我一瓶吧。”這位基督徒藥劑師聽了非常高興,非常感恩,立刻再去取了一瓶藥給了小孩,神聽了他的禱告,使他沒有誤傷於人。

  二、禱告中常反省自己

  因為你不是喜悅惡事的神,惡人不能與你同居。狂傲人不能站在你眼前;凡作孽的,都是你所恨惡的;說謊言的,你必滅絕;好流人血弄詭詐的,都為耶和華所憎惡。***詩篇5:4-6***禱告的先決條件是必須知罪、認罪,反省自己。

  大衛知道神是神聖的,如果想讓神聽禱告,自己必須先要表明立場,什麼立場呢?絕不與罪惡為伍,在詩篇5:4-6節道出了神所恨惡的幾樣人的表現:作惡事的;惡人;狂傲的人;說謊的人;好流人血的;弄詭詐的,而一切親近神的人都當遠離這一切,因為神對這些人的態度是嚴厲的,是十分明確的,是鮮明的,面對這些罪惡,神的態度是:不喜悅,不同居,不站在他眼前,恨惡,滅絕,憎惡,因為聖經在詩篇1:5-6“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因為神是公義聖潔的,一個行惡的人,神不會聽他禱告的。孔子也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也就是說:得罪上天,不悔改,向誰祈禱也沒用。古代中東有一位名叫丁戊的人,在去北京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名為盧強的壯士,兩人夥為兄弟,後來盧強遇到了官司被 b u入 y u,丁戊到獄中探望對方說:自己有白銀千兩,希望你能拿出來幫助他,既便不能出 y u,也請丁戊能夠關照衣食和後事,可是丁戊拿到銀子後,就送給兩獄卒100兩,說盧強是自己的仇人,要他們藉機把盧強殺了,於是剩下的銀兩他都自己吞了。沒過幾年,這些銀子就花完了,有一天在家裡,忽然受到驚嚇跌倒,於是終日恐慌多日後,憂鬱而死。

  在箴言書裡,這樣的教訓很多,看似惡人一時興盛,但終久必定敗落,“完全人的義,必指引他的路;但惡人必因自己的惡跌倒。”***箴11:5***詩人也說“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因為他們如草快被割下,又如青菜快要枯乾。”***詩37:1-2***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實為糧;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當交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所以基督徒在禱告的時候,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在神面前,有沒有得罪神的地方,看看自己的心懷意念,是否討神喜悅,正如詩人說:求你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詩19:13-14***

  三、禱告的具體內容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1-4***在聖經的教訓中,我們看到這是保羅的教導,讓我們知道為周圍還沒有悔改的人,不認識上帝的人,還活在自私、無知,各樣有害的情慾中的人禱告,讓他們認識上帝,知道上帝,敬畏上帝,並且為一國的君王、首領禱告,使政府領導人能秉公執法,維護一方城市的平安和諧。

  在和平、和諧、穩定的社會生活中,國家才能發展,經濟才能穩定增長,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小孩子才能健康,平安地學習,你才能為自己的理想事業而努力,你才能有這樣的條件,今天,去上海旅遊,明年去廣東,後年去西安看名盛,大後年來新疆吃西瓜甜瓜。其次為仇敵禱告,主耶穌在登山寶訓時說:“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主耶穌為什麼要這樣教訓呢?在中國的文化中,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所以,在我們的文化中含有仇恨、苦毒的情結和陰影。而主耶穌帶來的是天國的福音,是天國子民當有的行為準則,主為什麼不讓天國子民心不懷有仇恨,是因為不義有神公義的審判,是因為神沒有按我們的過犯待我們,是因為人人都有不義的行為,而天國子民向學習的律法,效法主耶穌愛人,舍已。第三,要為自己禱告,求神按公義引導我們的腳步,行在神的旨意和引導中。可惜我們常常在禱告的功課上軟弱,特別是對自己行在主的引導和正路中不重視。“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7-8***禱告吧!禱告吧!義人禱告是大有功效的,在禱告中,你能得到上帝賜給你屬天的喜樂、平安。

  大衛在詩5:11-12說:“凡投靠你的,願他們喜樂,時常歡呼,因為你護庇他們。又願那愛你名的人,都靠你歡欣。因為你必賜福與義人。耶和華啊!你必用恩惠如同盾牌四面護衛他。”大衛總結出了投靠主的人,親近主的人,禱告主的人,一定有喜樂、歡呼、保護、福氣、恩惠四面護圍。

  二

  “總要警醒禱告”

  經文:太26∶36-46

  最後晚餐之後,耶穌“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即雅各和約翰,作者注***同去”,進入客西馬尼園,在一個寧靜的角落深情地祈禱。“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警醒”,這是耶穌當時對三位門徒的期盼。可是,他們三個人沒有一個人行在耶穌的心上。耶穌懇切禱告的時候,門徒居然酣然入睡。第一次禱告之後,耶穌“來到門徒那裡,見他們睡著了”,就對他們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警醒片時嗎?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耶穌洞察門徒的“心靈”,所以他相信他們真的“願意”與他“一同警醒”,一起禱告,他們未能滿足他的心意,不是因為他們的“心靈”缺少忠誠,而是因為他們“入了迷惑”,以致“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因此,耶穌鄭重地提醒門徒,“總要警醒禱告”。面對《聖經》的教導,我們也有“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的時候,所以,也當深思“總要警醒禱告”這個勸勉。

  一、禱告應對“迷惑”

  耶穌帶著“甚是憂傷,幾乎要死”的心情喚醒熟睡的門徒,但他並未過多批評他們,因為他非常清楚,門徒未能與他“一同警醒”,根本原因是他們“入了迷惑”。耶穌所說的“迷惑”,是指撒但的試探,《啟示錄》告訴我們:“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參啟9∶12***耶穌“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參來4∶15***,所以他深知撒但的惡毒,也深知人性的軟弱。故此,最後晚餐之前,他就曾提醒門徒:“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參路22∶31***現在,他再一次警告他們,一定要避免“入了迷惑”。撒但的“迷惑”固然可怕,但也並非不能戰勝,“警醒禱告”,就是“祕密武器”。經上說:“你們要順服上帝。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參雅4∶7-8***

  耶穌和門徒一樣,也要面對撒但的“迷惑”,但他從未“入了迷惑”,原因就是他總在“警醒禱告”。耶穌剛剛開始工作,就“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參可1∶13***,他最終沒有“入了迷惑”,源於他藉著“禁食四十晝夜”***參太4∶2***來“警醒禱告”。撒但沒有出現在客西馬尼園,但他的“迷惑”並未離開耶穌。所以,耶穌便在客西馬尼園裡恆切禱告,祈求上帝賜予他承受“這杯”的力量。耶穌“警醒禱告”,所以他沒有“入了迷惑”;門徒昏昏入睡,所以他們“入了迷惑”。面對撒但的“迷惑”,“警醒禱告”就是有如此奇妙的力量。不願“警醒禱告”,等於坐以待斃!

  無論靈性多好,信心多大,我們都無法避免撒但的“迷惑”,但我們可以通過“警醒禱告”避免“入了迷惑”。撒但的“迷惑”會讓我們山窮水盡,但“警醒禱告”能幫我們柳暗花明。經上說:“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它,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彼前5∶8-9***

  二、禱告堅固“願意”

  三位門徒沒有與耶穌“一同警醒”,但耶穌並未因此懷疑他們的忠誠,因為他相信他們的“心靈”是“願意”與他“一同警醒”的。門徒沒有拒絕與耶穌同行,能夠與他一同走進客西馬尼園,足見他們的“心靈”中沒有任何對耶穌的悖逆和反抗。並且,不久之前,雅各和約翰還向耶穌表示,他們能喝他所喝的杯,能受他所受的洗。***參可10∶35-45***彼得更是信誓旦旦地對他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參太26∶31-36***可是,他們的“願意”未能化作行動,未能成為現實,因為他們的“願意”在撒但的“迷惑”下產生了動搖。於是,耶穌便提醒門徒“總要警醒禱告”,因為禱告能堅固他們“心靈”的“願意”。

  耶穌“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參腓2∶8***,這是上帝的命令,也是耶穌的意願,他曾公開宣告:“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參約10∶18***因此,對於即將到來的十字架,耶穌的“心靈”絕對“願意”承受。然而,這種“願意”並非沒有挑戰,肉體的疼痛,心靈的煎熬,他人的非議,沒有一樣容易接受。故此,耶穌來到客西馬尼園,在上帝面前祈禱,向他祈求堅固這種“願意”的力量。頭一次禱告,耶穌如此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這次禱告的側重點是希望上帝能把“這杯”挪去。經過這一次禱告,耶穌明確了上帝的意思,所以第二次的禱告發生了改變:“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 這次禱告的側重點是如何承受“這杯”,表明他的“願意”得到了進一步的堅固。在與耶穌“一同警醒”這個問題上,三位門徒都絕對“願意”,但他們缺少支撐這種“願意”持續有效的力量,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像耶穌那樣“警醒禱告”。

  對於屬靈品格的追求,我們時常有一萬個“願意”,但結果卻是一萬次失敗,因為我們的“願意”缺少持續有效的動力,保羅也曾為此哀嘆:“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發出這段無奈的哀嘆之後,保羅筆鋒一轉,道出了“脫離這取死的身體”的方法:“感謝上帝!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 ***參羅7∶18-25***對於“心靈”中的“願意”,我們也時常有這種掙扎,所以需要“警醒禱告”。

  三、禱告戰勝“軟弱”

  對於與耶穌“一同警醒”,門徒一定“願意”,但他們的“願意”未能化作行動,不是“心靈”出了問題,而是“肉體”出了問題,馬太就曾指出,這是“因為他們的眼睛睏倦”。榮入聖城以來的那些日子,耶穌一直很忙,門徒自然很累,“眼睛睏倦”一定在所難免。“肉體”極度疲憊之時,自然很難迴應“心靈”的聲音,正如馬太•亨利***Matthew Henry***所言:“在敬虔的事工上,基督之門徒的身體跟不上心靈的步伐,這是他們的苦惱和負擔。”於是,“肉體”的“軟弱”成為三位門徒走向失敗的導火索,撒但的“迷惑”固然是其根本原因,但如果沒有“肉體”的“軟弱”,失敗就不會來得那麼迅速。耶穌提醒門徒“警醒禱告”,因為禱告能幫助他們戰勝“肉體”的“軟弱”。

  耶穌“親自成了血肉之體”***參來2∶14***,他的身體與我們一樣,也會疲憊,也會疼痛,也會“軟弱”,但他的“軟弱”從未導致失敗或者犯罪,除了因為他本身就是完全的上帝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總在“警醒禱告”。對於“這杯”,如果單純地從“肉體”的角度考慮,耶穌肯定不願意承受,因為“這杯”所帶給他的,將是疼痛、屈辱和死亡,所以才有了“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的祈求。耶穌的“肉體”最終聽從了“心靈”的聲音,正是“警醒禱告”產生的功效。三位門徒的“心靈”都“願意”與耶穌“一同警醒”,但他們既缺少對“肉體”之“軟弱”的認識,又缺少“警醒禱告”的追求,所以他們就失敗了。如果他們也能“警醒禱告”,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在道德品行的追求上,有一顆偉大的“心靈”並不困難,難的是這顆“心靈”始終不被“肉體”的“軟弱”削弱。從小到大,我們接受過各種各樣的道德說教,但我們的道德品行並未因此走向完美,原因不是我們的“心靈”未被說教打動,而是我們的“肉體”未被“心靈”驅動。“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是很多人面對“肉體”與“心靈”嚴重脫節時無力的嘆息,就連孔子也有無奈之時:“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孔子離世兩千餘年後,來華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為他和他的傳人找到了“聞義不能徙”的“病灶”:“吾竊貴邦儒者,病正在此。常言明德之修,而不知人意易疲,不能自勉而修,又不知瞻仰天主***上帝***,以祈慈父之佑,成德者所以鮮見。”“總要警醒禱告”,正是“祈慈父之佑”的具體行動。

  親愛的弟兄姊妹,對於屬靈生命的操練和屬靈品格的追求,你是否常為“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而尷尬,而苦惱呢?其實,耶穌早已為我們找到“病因”並開出“藥方”:“病因”就是撒但的“迷惑”,“藥方”就是“警醒禱告”。任何時候,只要不至“入了迷惑”,我們的“心靈”就能一直“願意”,我們的“肉體”就不總是“軟弱”,而達到這種理想的效果,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警醒禱告”。巴克萊***William Barclay***曾說:“當我在默禱時,覺得罪惡在我身上萎縮下去了,而善的力量卻加增起來。”我想,每一個“警醒禱告”的弟兄姊妹,都會有這樣的經歷。

  三

  警醒:不可停止聚會

  。既知道***原文作“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聚會是一個信主的人當有的屬靈生活,我們都需要聚會,《來》作者教導我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

  一.聚會是得上好的福分

  親愛的肢體,你知道嗎?你來教堂聚會,是選擇了上好的福分。

  1.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路10:38-42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裡。39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

  我們看到,當馬大把耶穌接到自己的家裡時,馬大的妹妹馬利亞,抓住這一難得的機會,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她視聽道是一件最重要的事。

  2.馬利亞選擇了上好的福分:路10:40-42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41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42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馬大是一門心思把耶穌伺候好,顯出她這個家庭主婦的精明能幹,她巴不得妹妹體貼她的心,與她一同來伺候耶穌。但妹妹似乎不懂得她的心,因此她到耶穌面前告了妹妹一狀,以為耶穌必要指責馬利亞的不懂事,但耶穌卻責備了她,為許多事思慮煩擾,稱讚馬利亞選擇了上好的福分。

  正是因著馬利亞用心聽道,她知道耶穌快上十字架了,就在受難周的前一天,抓住了最好的機會,把所預備好的香膏膏在了耶穌身上,再次得到了耶穌的誇獎***太26:6-13***。

  二.聚會是彼此勸勉

  我們來聚會的中心是敬拜神,同時,通過我們讚美神,聽道彼此得到勸勉。人,很難一直火熱,因為誰都可能有冷淡的時候,因此我們需要在一起彼此勸勉,激發愛心與熱心,共同來服侍神。

  一塊煤炭,只有把自己投在火爐裡才能越燃燒越旺盛,一個停止慣了聚會的人,就像一塊煤從火裡被拿了出來,離開了群體,只能慢慢熄滅。

  三.聚會是蒙神的賜福

  集體禱告與聚會的力量是大的。

  1.有兩三個人奉主的名聚會,主就與他們同在:太18:19-20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20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耶穌的話讓我們看到集體的力量是大的: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事,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主的名聚會,那裡就有祂在他們中間。

  2.神在聚會中賜福給我們:約20:24-28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25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26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27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摸”原文作“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28多馬說:“我的主,我的神!”

  耶穌除單獨向彼得等幾個人顯現外,向其他門徒顯現是在他們聚會的時候,其他十個門徒把看見覆活主的事告訴多馬時,他卻不信,他要眼見為實,他因著不信在以後的八天時候裡,依然過著痛苦、懷疑的生活,但耶穌沒有單獨向他顯現,直到八天後,在他們一同聚會時,復活的基督才向他們顯現,解除多馬的疑惑,使他堅信不疑。

  3.門徒同心合意禱告時聖靈降臨:徒1:14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

  徒2:1-4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2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3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4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聖靈降臨時是門徒正在同心合意禱告時,而不是單獨某信徒在禱告時。他們聚會時,神就賜福給他們。

  4.聚會使教會得奮興:徒2:44-47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45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46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47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第一間教會耶路撒冷教會之所以興旺,與信徒都在一處,凡物公用是分不開的,因此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四.聚會是信徒的需要

  教會是信主的人的集合,是神的家,也是信徒的生命成長的地方,教會需要信徒,同樣信徒也需要教會,我們需要在這裡各人按著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侍,一同敬拜讚美神,聽神的道,明白神的真理。

  一個離開教會生活的信徒靈命就會走下坡路。
 

基督教講章感恩的行動
基督教培靈講章
相關知識
基督教關於警醒的講章
基督教關於年終的講章
基督教關於愛心的講章
基督教關於感恩的講章
基督教關於饒恕的講章
基督教關於行為的講章
基督教關於婚姻的講章
基督教關於末世的講章
基督教關於末世的講章
基督教關於聚會的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