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學小故事
在教學中,利用歷史故事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和認識哲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範文1
狄斯雷利是英國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著名首相,他曾經只用了一句話,就使一位難纏的將軍變成了自己的忠實下屬。
這位將軍,在軍界威望很高。但是,在上流社會的聚會中,他從來沒有被重視過,心中很不是滋味。他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己沒有貴族頭銜,於是向狄斯雷利多次提出請求,希望得到男爵封號。
狄斯雷利深感壓力巨大。因為儘管將軍建有軍功,但是還不足以獲得加封,可是,他的確有才,又在軍中頗具影響力,作為新任首相,要想施行新政,沒有來自軍隊的支援肯定不行,如果明確拒絕將軍,一旦惹怒了他,肯定極為不利。狄斯雷利左右為難,努力尋找著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
不久,白金漢宮舉行派對,社會名流雲集。狄斯雷利忽然靈機一動,終於想出一個好主意。那天,狄斯雷利滿懷敬佩之情,以首相的身份向大家隆重介紹這位將軍,他說:“他是我見到的最淡泊名利的將軍,我曾多次請他接受男爵封號,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了。”
聽到這樣的評價,眾人都認為將軍謙虛無私,值得尊重。很多貴族紛紛主動上前向他敬酒,這種禮遇遠遠超過了任何一位男爵所得到的尊敬。將軍滿心歡喜,由衷地感激狄斯雷利。從此,他決心永遠效忠於這個給他尊嚴和榮譽的首相。
狄斯雷利在眾人面前“避實就虛”、故意“混淆是非”,給將軍戴上一頂淡泊名利的帽子,既封堵了將軍再次索要封爵的後路,又在眾人面前讓將軍賺足了面子,使他的虛榮得到極大滿足,從而巧妙地解決了困擾自己的兩難問題。
狄斯雷利只用了一句話,就俘虜了將軍的心,由此看來,與人打交道,有些時候,口吐蓮花實為上策,不僅於己無傷,更重要的是能夠熨帖別人,贏得滿堂馨香。
範文2
在那部根據墨西哥女畫家弗裡達的生平拍攝的電影《弗裡達》裡,我忽略了作為影片主幹的那些情事,卻緊緊盯著她作畫的那些場面,手指都快要摳進椅子的扶手裡去。
她18歲那年遭遇了一場車禍,使她的脊柱、鎖骨、肋骨斷裂,骨盆破碎,右腿11處骨折,病痛從此就成為高懸在她頭上的利劍,時不時召她回去接收警訊。她一生中大約經歷了30次手術,到1954年離世,始終被疼痛困擾,她就帶著疼痛作畫,躺著畫、半側著畫、趴著畫,把畫框懸掛在頭頂上畫,以各種能夠使疼痛減輕一點的姿勢畫。
不畫可以嗎?不,不畫,她就活不下去。生命如此短促,生活如此凡庸,終於找到突圍之路,就要緊緊抓住。疾病已經不可能逆轉,生命的終點遙遙在望,誰人的苦痛都不能分身為億,讓全世界都同感同受。躺在床上,卻有時間流走的聲音如此驚心。畫畫,是唯一的。甚至那些近乎癲狂的性事也是。
那是唯一的自救之道。就好像凡·高一定要畫,臨死前的一年,一天一張作品;就好像肺結核肆虐時期的音樂家一定要寫,越是死亡逼近越要加速燃燒,三五年的作品總量超過後世音樂家半生所為;就好像,伊迪斯·皮亞芙一定要唱,她說“不唱,我就活不下去了”,還一定要在知道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後,抓緊時間開始巡迴演唱;就好像,路遙一定要吐著黑血寫作,不寫,他就更加活不下去了;就好像,我的表叔,一定要在癌症的終末期,掙扎著站上講臺講課——他有個曾經震動華夏的名字,他叫蔣焦影。若非身臨其境,你一定當那是種不可理喻的刻苦姿態。但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讓剩下的時間儘量豐盛起來,讓生命的密度儘量瓷實一些,是唯一的自救之道,是對抗人生終極問題“人生的意義”的唯一方法,是抵消茫茫宇宙自身如此渺小感覺的唯一路徑。
就好像席慕容寫過,她向別人請教如何能讓植物花開得更加茂盛,得到的回答是:“在根部砍上幾刀,再在傷口撒上幾把鹽。”她這麼做了,那個夏天,花開得近乎瘋狂。任何物種,在遭遇危機的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繁衍,竭力開花結果。要對抗冰雪,就用花朵;對抗刀斧熔漿,就用花朵;對抗時間,就用花朵。此時此刻,唯一能做的,唯有開花結果。儘管他們告訴我,宇宙生滅輪迴,不留痕跡,一切華美都是浪費。
範文3
東漢末年,有位郡守得了不進飲食的重病,久治不愈,專程請名醫華佗來治病。華佗認真切脈後,既沒開藥方,也沒給針炙,一言不發抬腿走了。
郡守見狀以為招待不週,忙派人送去豐厚財禮並請華佗吃酒席。一向不收財禮的華佗,不僅如數收下財禮,還去赴宴。十幾天過去了,華佗那裡仍沒動靜。郡守心中萬分著急,讓兒子去問華佗。誰知華佗已帶著財禮溜走多日了,只留下一封信,信中只有八個大字:“無恥郡守,枉活人間。”
郡守氣得連聲大罵華佗,怒不可遏地呼喊:“給我抓住他!殺死他!”人馬兵分幾路去抓華佗,根本不見他的影子。郡守此時怒火攻心,渾身哆嗦,大咳不已,竟吐出一大灘黑血來。吐過後,雖渾身無力,卻感到病情輕鬆了不少。
第二天,華佗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郡守府門前。他把財禮如數當面交還給郡守,並告訴他:
“你的病已經除掉了。調養幾天後,便可痊癒了。”
郡守聽罷華佗的話頓覺如釋重擔,他一把拉住華佗的手,不知怎樣感謝才好。
果然,沒幾天郡守的頑症便奇蹟般地痊癒了。
古今中外的哲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