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山行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山行》是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讚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今天教學《山行》,開始時按課前預設,前兩步都很順利。第一步,出示楓葉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新課。看到美麗的楓葉,學生熱情一下子就上來,紛紛說“啊,真美啊!”當我問他們:“這些楓葉,你有什麼感受時?”學生的小手舉得老高,有的說:“這楓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去旅遊,親自看一看。”有的說:“我想把這些楓做成書籤,把它珍藏起來《山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有的說:“我想在上面美美地睡一覺。”第二步,出示詩文,學生自己練讀,要讀正確,讀流利,再讀出節奏

  但第三步出了問題,按照預設,是出示圖片,先說說圖上有哪些景物,再說說詩句中寫了哪些景物,然後讓學生圖文對照理解詩句。圖上有什麼景物,詩句寫了哪些景物學生都能說出來,但是讓說詩句的意思的時候就沒幾個人舉手了,與第一步讓學生說楓葉後的感受時的那份興致、興趣、熱情相比,這一步就冷清了很多,只有一兩個學生舉手。

  面對這種情況,我只能放棄原先的預設,耐心地給學生逐字地講解起來。從“徑”的意思到“石徑”的意思,從“斜”理解到“遠上”的語序,從“生”的“產生”意到詩中的“飄浮”意,最後再讓學生將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說。就這兩句詩的意思前前後後就花了十幾分鍾,導致後面還有幾個教學步驟沒有完成。

  篇2

  古詩又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鍊、節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裡讓學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見,雖有點亂,但要珍惜這樣的時刻。”在實際課堂中,我發現很多教師在提問後就馬上叫學生回答,不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去討論。如回答不出,教師或是不斷重複問題,或是忙著啟發。試想,在這極短的時間內學生的回答能有一定的深度嗎?更何況是對古詩文的體會、感悟。根據“合作互動” 的原則,教學中改變了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環節,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這樣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增加課堂的資訊量,促使學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在《山行》的教學中,正因為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組內自讀自悟,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如此有滋有味。

  篇3

  “聚焦課堂”我講了《山行》一課。通過講這一課,關於小學詩歌教學我有了新的理解。

  小學生學詩歌不必講詩歌背景,不需要詳細分析詩歌內涵。把時間大多用在講述作者也是浪費。最重要的是讀。初讀詩文,帶著生字讀,感受節奏韻律,大致理解詩意,體會感情朗誦,背。這樣講才會條理清晰,步步明確。

  由於我的大意,我沒仔細研究過課題,這部分便出了毛病。現在的教學板書都把作者寫在課題的正下方,而不是課題右下角。正確如下:

  課題這兒是業務不精,完全可以避免的失誤讓我犯了。書上的正確格式沒有注意,太不細心,必須謹記。

  識字方面,當孩子回答“徑”字的識字方法錯了時,我沒有給予恰當及時的糾正,急於進行下一環節而走了過場。今後我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也要喚醒我的教學機智,和孩子一同成長,讓自己走的更長更遠。

  對學生的要求不夠嚴格《山行》教學反思《山行》教學反思。讀詩時有的小朋友唱讀,回答問題時有的孩子聲音小,說話時有的學生說半截話。這就得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學生養成好習慣,必須把小毛病都抹掉。起立回答乾脆利索,讓孩子們勇敢積極、大聲發言。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糾正了,必須把話說完整。話說不好還怎麼寫呢?說完整話,就是為寫話打好基礎。

  後半節課思路不清晰。師範讀沒有起到感染學生的作用。不夠深入、浮皮潦草。講解詩歌大意哪兒方法不合適,預設有點高,顯得教師自說自話。與學生的互動就少了。詩歌大意部分課堂教學不夠活躍。與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弄混亂了。

  雖然存在問題。但較上學期比,我的教態更自然了,課堂掌控能力也有所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們長大了。20xx年9月我播種下“一盆小魚”,一年後我收穫了53條滑不溜丟的“小泥鰍”。誰知道再過一年還會發生什麼呢?不怕有錯誤,就怕發現不了。不論怎樣,我愛我班,我愛我的職業,我會努力,會越來越好!

山行教學反思
秋天的圖畫課文反思
相關知識
二年級山行教學反思
二年級歡慶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二年級陽光教學反思
初二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二年級體育教學反思範文三篇
二年級美術教學反思隨筆
二年級稱讚教學反思案例
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