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如何防颱風_颱風避險常識
現在進入颱風的高發季節,尤其是廣東地區,現在要做好迎接三臺風的準備。那麼面對即將到來的颱風。下面給大家分享在家防颱風的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在家防颱風的方法
1、居民在家裡防颱風要注意什麼?
要收起屋內外的各種懸掛物,防止風吹墜物傷人;庭園花木用支架保護,修剪樹枝,以防折毀或損壞屋瓦;關閉非必要門窗,並加釘木板;檢查線路,準備手電、蠟燭,儲存飲水,以防斷電停水;多備一二日食物蔬菜,非必要時不要外出。
2、颱風來時能在道路、街 道上走嗎?
12級颱風時,人身體受到的風力有100千克,會被吹倒,甚至吹飛,所以颳大風時儘量不要外出;若不得不外出,一定要著裝醒目,彎腰慢步,儘可能抓住欄杆等固定物,過橋或行走於高處時伏身爬行;停止高空作業,封閉工地,在街道上行走時要特別注意高處墜落物體,切勿在玻璃門窗、臨時工棚附近及廣告牌、霓虹燈等高空構築物下逗留.
3、颱風來臨之前,首先會颳起強風。
強風有可能吹倒建築物、高空設施,易造成人員傷亡。因此,在臺風來臨時,千萬不要在危舊住房、工棚、臨時建築、腳手架、電線杆、樹木、廣告牌、鐵塔等容易造成傷亡的地點避風避雨。
強風會吹落高空物品,易造成砸傷砸死事故。因此,在臺風來臨之前要固定好花盆、空調室外機、雨篷,建築工地上的零星物品等,以確保安全。
颱風可能造成停水停電等現象,要及時做好日常生活的儲備工作。
4、強風有可能吹倒建築物、高空設施,易造成人員傷亡。如:各類危舊住房、廠房、工棚、臨時建築***如圍牆等***、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設施***如路燈等***、遊樂設施、各婁吊機、施工電梯、腳手架、電線杆、樹木、廣告牌、鐵塔等倒塌,造成壓死壓傷。因此,在臺風來臨前,要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避開以上容易造成傷亡的地點,千萬不要在以上地方避風避雨。
5、強風會吹落高空物品,易造成砸傷砸死事故。如:陽臺、屋頂上的花盆、空調室外機、雨蓬、太陽能熱水器、屋頂雜物,建築工地上的零星物品、工具、建築材料等容易被風吹落造成傷亡。因此,請廣大群眾及時固定好花盆等物品,建築企業要整理堆放好建築器材、工具、零星材料,以確保安全。
6、強風容易造成人員傷亡的其他情況。如:門窗玻璃、幕牆玻璃等被強風吹碎,玻璃飛濺打死打傷人員;行人在路上、橋上、水邊被吹倒或吹落水中,被摔死摔傷或溺水;電線被風吹斷,使行人觸電傷亡;海上***內陸***船隻被風浪掀翻沉沒,公路上行駛的車輛,特別是高速公路上的車輛被吹翻等造成傷亡。因此,在臺風來臨前,請廣大群眾要及時在安全的地方避風避雨,儘量避免在靠河、靠湖、靠海的路堤和橋上行走,船隻要及時回港避風、固錨,船上的人員必須上岸避風,車輛儘量避免在強風影響區域行駛。
颱風的特點
颱風源地
颱風源地,指經常發生颱風的海區,全球檯風主要發生於8個海區。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東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5個海區,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東部3個海區。從每年臺風發生數及其佔全球檯風總數的百分率的區域分佈圖中可以看到,全球每年平均可發生62個颱風,大洋西部發生的颱風比大洋東部發生的颱風多得多。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區為最多***佔36%以上***,而南大西洋和東南太平洋至今尚未發現有颱風生成。西北太平洋颱風的源地又分三個相對集中區:菲律賓以東的洋麵、關島附近洋麵和南海中部。在南海形成的颱風,對我國華南一帶影響重大。
颱風大多數發生在南、北緯度的5°~20°,尤其是在10°~20°佔到了總數的65%。而在20°以外的較高緯度發生的颱風只佔13%,發生在5°以內赤道附近的颱風極少,但偶爾還是有的,如福建省氣象臺就發現1970~1971這兩年中,西北太平洋共有3個颱風發生在5°N以南區域。據近十多年來衛星資料的分析,發展成颱風的擾動雲團,在幾天前即可發現,所以實際上擾動的初始位置比以前發現的位置偏東。如北大西洋上,以前認為發展成颱風的初始擾動大多數產生在大洋的中部,而有人根據雲圖分析,認為每年有三分之二臺風的擾動起源於非洲大陸。這些擾動一般表現為倒V形或旋渦狀雲型,它們沿東風氣流向西移動,到達北大西洋中部和加勒比海時,便發展成颱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臺風的初始擾動位置,也要比以前發現的位置偏東。
國際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來確強度並進行分類:
熱帶擾動級別
***由於熱帶擾動是熱帶風暴的前身,為了對其研究和追蹤,有一套獨特的分級方式***:
以反映熱帶擾動的結構好壞程度分為Low***表示差***,Medium***表示一般***,High***表示好***。一旦其加強成熱帶低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就會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告***TCFA***,這時的擾動可能是Medium或High級別。但是,並非所有系統在獲升格為熱帶低壓前都會發出TCFA,尤在當前東亞命名機構為日本氣象廳***JMA***的情況下,若JMA相當迅速地命名,JTWC可能在非慣常發報時間釋出TCFA,也可能直接升為熱帶低壓***這樣的情況較少見***。
颱風結構
颱風是一個強大而具破壞力的氣旋性漩渦,發展成熟的颱風,其底層按輻合氣流速度大小分為三個區域:①外圈,又稱為大風區。自颱風邊緣到渦旋區外緣,半徑約200~300km,其主要特點是風速向中心急增,風力可達6級以上;②中圈,又稱渦旋區。從大風區邊緣到颱風眼壁,半徑約在100km,是颱風中對流和風、雨最強烈區域,破壞力最大;③內圈,又稱颱風眼區。半徑約5~30km。多呈圓形,風速迅速減小或靜風。
颱風內各種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水平分佈可以分為外層區***包括外雲帶和內雲帶***、雲牆區和颱風眼區三個區域;鉛直方向可以分為低空流入層***大約在1公里以下***、高空流出層***大致在10公里以上***和中間上升氣流層***1公里到10公里附近***三個層次***圖1颱風結構示意圖***。在臺風外圍的低層,有數支同颱風區等壓線的螺旋狀氣流捲入颱風區,輻合上升,促使對流雲系發展,形成颱風外層區的外雲帶和內雲帶;相應雲系有數條螺旋狀雨帶。捲入氣流越向颱風內部旋進,切向風速也越來越大,在離颱風中心的一定距離處,氣流不再旋進,於是大量的潮溼空氣被迫強烈上升,形成環繞中心的高聳雲牆,組成雲牆的積雨雲頂可高達19公里,這就是雲牆區。
颱風中最大風速發生在雲牆的內側,最大暴雨發生在雲牆區,所以雲牆區是最容易形成災害的狂風暴雨區。當雲牆區的上升氣流到達高空後,由於氣壓梯度的減弱,大量空氣被迫外拋,形成流出層,而小部分空氣向內流入颱風中心並下沉,造成晴朗的颱風中心,即颱風眼區。颱風眼半徑約在10~70公里之間,平均約25公里。雲牆區的潛熱釋放增溫和颱風眼區的下沉增溫,使颱風成為一個暖心的低壓系統。
颱風在低層主要是流向低壓的流入氣流。由於角動量平衡,在內區可產生很強的風速,在高層是反氣旋的流出氣流。上下層環流之間通過強上升運動聯絡起來,這是颱風環流的主要特徵。颱風中最暖的溫度是由下沉運動造成的,它出現在眼壁內邊緣以內,這裡有最強的下沉運動。在臺風低層最大風速半徑處,輻合最強,最大風速值半徑的大小隨高度變化甚小,並處於眼壁之中。[3]
颱風能量
颱風結構的不對稱性也是人們注意的特點。分析表明,無論是在臺風內區和外區都有明顯的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性對於颱風發展和動量及動能的輸送等有重要的作用。天氣尺度的颱風是大氣中很強的動能源,因而對大氣環流的變化和維持應有重要的影響,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在能量問題上還有人指出,角動量的水平渦旋輸送在臺風外區很重要;另外,在外區動量的產生和輸送也很重要,它們在臺風能量收支中不應加以忽略,這些都與颱風的不對稱性有關。
颱風眼
颱風眼
颱風中心叫颱風眼,以其為同心圓由內向外分別是旋渦風雨區和外圍大風區。颱風眼的形成, 系由於颱風內的風是反時針方向吹動,使中心空氣發生旋轉,而旋轉時所造成之離心力,與向中心旋轉吹入之風力互相平衡抵消,而使強風不能再向中心聚合, 因此形成颱風中心數十公里範圍內的無風現象,而且因為有空氣下沉增溫現象, 導致雲消雨散而成為颱風眼。
生命週期
孕育階段
經過太陽一天的照射,海面上形成了強盛的積雨雲,這些積雨雲裡的熱空氣上升,周圍較冷空氣源源不絕的補充進來,再次遇熱上升,如此迴圈,使得上方的空氣熱,下方空氣冷,上方的熱空氣裡的水汽蒸發擴大了雲帶範圍,雲帶的擴大使得這種運動更加劇烈。經過不斷擴大的雲團受到地轉偏向力影響,逆時針旋轉起來***在南半球是順時針***,形成熱帶氣旋,熱帶氣旋里旋轉的空氣產生的離心力把空氣都往外甩,中心的空氣越來越稀薄,空氣壓力不斷變小,形成了熱帶低壓—颱風初始階段。
發展***增強***階段
因為熱帶低壓中心氣壓比外界低,所以周圍空氣湧向熱帶低壓,遇熱上升,供給了熱帶低壓較多的能量,超過輸出能量,此時,熱帶低壓裡空氣旋轉更厲害,中心最大風力升高,中心氣壓進一步降低。等到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一定標準時,就會提升到更高的一個級別,熱帶低壓提升到熱帶風暴,再提升到強熱帶風暴、颱風,有時能提升到強颱風甚至超強颱風,這要看能量輸入與輸出比決定,輸入能量大於輸出能量,颱風就會增強,反之就會減弱。
成熟階段
颱風經過漫長的發展之路,變得強大,具有了造成災害的能力,如果這時登陸,就會造成重大損失。
消亡階段
颱風消亡路徑有兩個,第一個是:颱風登陸陸地後,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應不足的共同影響,颱風會迅速減弱消亡,消亡之後的殘留雲系可以給某地帶來長時間強降雨。第二個是:颱風在東海北部轉向,登陸韓國或穿過朝鮮海峽之後,在日本海變性為溫帶氣旋,變性為溫帶氣旋後,消亡較慢。
颱風的好處
在我國沿海地區,幾乎每年夏秋兩季都會或多或少地遭受颱風的侵襲,因此而遭受的生命財產損失也不小。作為一種災害性天氣,可以說,提起颱風,沒有人會對它表示好感。然而,凡事都有兩重性,颱風是給人類帶來了災害,但假如沒有颱風,人類將更加遭殃。科學研究發現,颱風對人類起碼有如下幾大好處:
其一,颱風為人們帶來了豐沛的淡水。颱風給中國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東南亞和美國東南部帶來大量的雨水。
其二,靠近赤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受日照時間最長,乾熱難忍,如果沒有颱風來驅散這些地區的熱量,那裡將會更熱,地表沙荒將更加嚴重。同時寒帶將會更冷,溫帶將會消失。我國將沒有昆明這樣的春城,也沒有四季長青的廣州,“北大倉”、內蒙古草原亦將不復存在。
其三,颱風最高時速可達200公里以上,所到之處,摧枯拉朽。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給人類造成災難,但也全憑著這巨大的能量流動使地球保持著熱平衡,使人類安居樂業,生生不息。
其四,颱風還能增加捕魚產量。每當颱風吹襲時翻江倒海,將江海底部的營養物質捲上來,魚餌增多,吸引魚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漁獲量自然提高。
颱風除了給登陸地區帶來暴風雨等嚴重災害外,也有一定的好處。
據統計,包括我國在內的東南亞各國和美國,颱風降雨量約佔這些地區總降雨量的1/4以上,因此如果沒有颱風這些國家的農業困境不堪想象;此外颱風對於調劑地球熱量、維持熱平衡更是功不可沒,眾所周知熱帶地區由於接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最多,因此氣候也最為炎熱,而寒帶地區正好相反。由於颱風的活動,熱帶地區的熱量被驅散到高緯度地區,從而使寒帶地區的熱量得到補償,如果沒有颱風就會造成熱帶地區氣候越來越炎熱,而寒帶地區越來越寒冷,自然地球上溫帶也就不復存在了,眾多的植物和動物也會因難以適應而將出現滅絕,那將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情景。
颱風安全警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