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童年勵志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故事,但我想很多人都會對一些名人的童年故事感興趣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安徒生的童年勵志故事

  安徒生1805~1875,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現代兒童文學的奠基人,出生在丹麥中部富恩島上的小鎮奧登塞。

  安徒生的家庭貧困不堪。父親是個鞋匠,生意清淡,母親靠為人洗衣服掙點錢貼補家用。一家人常常為了生計問題而愁眉不展,安徒生在貧困和孤寂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父親把一切希望寄託在獨生兒子身上。他對兒子說:“我的命苦,沒有撈到唸書的機會,你一定要有志氣,要爭取學些文化,使自己成為有知識的人。”

  父親在貧困的生活環境中沒有忘掉對兒子的啟蒙教育。在他家那唯一的一間狹小的房子裡,只有一張做鞋用的工作凳、一張用棺材架改裝的床和安徒生晚間用來睡覺的一條凳子。但父親卻為兒子佈置了一個藝術的環境:牆上掛了許多圖畫和裝飾品,框子上擺了不少玩具,工作凳旁還有一個矮書桌,上面放有書籍和歌譜,門上貼著一幅風景畫。父親常在勞動之餘抽時間陪安徒生玩。為了排解兒子的寂寞,常常給他講一些《一千零一夜》中的古代阿拉伯的傳說。

  有時,為了調節一下氣氛,父親還特地給小安徒生念一段丹麥著名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朗誦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章節。這些劇本里的故事啟發了安徒生, 他經常把大人們講的故事通過自己的設想演繹成新的故事。他幻想自己是個戲劇導演,他把櫥窗上父親雕刻的木偶人打扮成劇中人物,做各種戲劇表演。他還根據自己的現實生活,開始編木偶戲。為了擴大他的精神世界,父親帶他外出觀察各種人物神態及行為舉止。他看到在這個世界裡活動著生意人、手藝人、店員、乞丐、貴族、地主、市長和牧師。他不理解為什麼這些人之間生活水平相差那麼大。

  1815年冬天, 安徒生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每天外出替人家洗衣服,孤單的安徒生白天獨自呆在家裡玩木偶戲,有時也到一個同情他的鄰居家玩一會兒。在那裡,他第一次聽到“詩人”這個名詞。主人知道他喜歡演戲,偶爾也給他談起一些他未聽說過的劇作家和劇本的名字,這更激起了他對戲劇的想象。

  14歲那年,哥本哈根皇家歌劇院有個劇團到奧登塞來演出。安徒生跟一個散發節目單的人交上朋友,由此他得到了躲在後臺的一個角落偷偷看戲的機會。他發現了一個新的天地,決心要當一名藝術家。

  1819 年9月5日,安徒生拒絕了母親要他到一個裁縫店裡當學徒的安排,隻身來到哥本哈根。歷經多次碰壁,當演員的希望成為泡影。後來,經皇家劇院負責人拉貝爾安排,他閱讀了不少著名詩人和作家的作品,寫了很多詩作和劇本。此後,便進入了創作旺盛期。

  1829年,他出版了第一部書《阿馬格島漫遊記》,上演了第一個劇本《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從1835年起到他逝世前兩年的1873年止,安徒生致力於童話創作。他的童話作品客觀存在到了國內外廣大讀者的喜愛。人們稱他是“世界童話之王”。

  聶耳的童年勵志故事

  聶耳原名聶守信,他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家裡境況困難。聶耳該上三年級了,學校馬上就要開學,可是哪有錢交學費買書呢?媽媽悄悄把聶耳爸爸在世時最喜歡的八音鍾賣了,學費有了著落。可書費呢?開學那天,小聶耳拉住媽媽的衣角說:“媽媽,我有書了。”他從書包裡拿出兩個訂得整整齊齊的本子。媽媽翻開本子一看就呆住了,聶耳用香菸盒紙工工整整地抄了兩本,一本國語,一本算術。

  貧寒的生活絲毫沒有影響他對生活的熱愛。他家有一位鄰居姓邱,是位木匠,閒暇時喜歡拿一枝短笛坐在門口吹,那美妙的旋律時而像天上的雲彩一樣悠揚舒緩,時而像森林裡的小鳥一樣活潑跳躍。年幼的聶守信陶醉不已,忍不住跑到邱木匠家,跟他學習吹笛子。聶守信很聰明,學得很快,在他的影響下,兩個哥哥也跟著一起學。後來,他們用壓歲錢買了一枝竹笛和一把二胡。從此他的家就樂聲不斷,常引得路人停下腳步聆聽。

  後來,聶守信又學會了拉二胡、彈三絃和月琴。在學校,他是學生音樂團出色的小指揮,在他家居住的衚衕,他又是街坊兒童小樂團的熱心組織者。中學畢業後,聶守信被雲南省立師範學校錄取。一天,他親眼看見***當局殺害了三位革命者,還割下他們的頭,挖出他們的心,暴屍示眾。聶守信對此感到無比憤怒,他開始思考民族的命運,並加入了共青團。由於參加革命活動,他被當局列入黑名單,無奈離開家鄉去了上海。這一年,他剛18歲。

  初到上海,他在一家雲南人開的商號裡當夥計。一天,他在報上看到了“明月歌劇社“招收學員的廣告,想到自己從邱木匠那裡受到啟蒙至今,一直沒有機會投身藝術,便馬上跑去報名。主考人是音樂家黎錦暉,他見這個年輕人身上洋溢著奮發向上的熱情,又有音樂基礎,立即錄取了他。在歌劇社,聶守信很快就成了首席小提琴手,由於他的耳朵特別敏銳,大家就叫他“耳朵先生”,後來,他乾脆改名叫聶耳。

  “九·一八”事變後,國家危難,歌劇社的節目仍然是風花雪月,聶耳認為年輕人不應沉迷於靡靡之音,離開了歌劇社。不久,他結識了詩人田漢,參加了革命音樂組織。他開始為電影和戲劇創作主題曲和插曲,《大路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之歌》、《畢業歌》,一首又一首明快有力的歌曲從他心中湧出,衝擊著中國人麻木怯懦的心靈。

  1935年,由田漢和夏衍等人創作的電影《風雲兒女》需要一首主題歌,田漢寫好了歌詞,負責譜曲的聶耳看到歌詞後激動不已,他在自己的房間裡忘我地投入了創作,時而在鋼琴上彈奏,時而用手在桌子上打拍子,時而在地板上走來走去,樓下的房東太太差點把他攆出去。譜好之後,導演許幸之被那激昂有力的旋律深深打動,不過他覺得結尾不夠有力,歌曲原來的結尾是“前進!前進!前進!”在他的建議下,聶耳把它改成“前進!前進!前進進!”變得更有氣勢了——這就是《義勇軍進行曲》。

  聶耳在外漂泊多年,回到家鄉時,邱木匠已經去世,想起童年時邱木匠對自己的幫助,聶耳心裡非常感激。

  高爾基童年勵志故事

  高爾基小時候家裡很窮,沒有辦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

  在裁縫店裡,小高爾基一邊幹活,一邊想方設法讀書,老闆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就趁老闆不在時,偷偷看這份報紙。

  有一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闆晚上睡著以後,在窗邊藉著月光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雲層後面,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就點燃一盞小油燈繼續看下去。不一會兒,老闆醒過來,他看見小高爾苦在油燈下如痴如醉地看一厚厚的書,不由怒氣衝衝地說:“看什麼看,你把我農的燈油都快用溝了!”老闆娘也醒過來,像一頭母狼似的撲上去毆打小高爾基。

  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二話不說,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

  小高爾在揹著行囊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著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裡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並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夥計。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也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願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閒時間就如飢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探討書中的各種問題。

  小高爾基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從大量的書籍中明白了許多人世間的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使他最終成為蘇聯大文豪。

  1868年3月14日高爾基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父親是個大兵的兒子,母親是染房老闆的女兒。祖父曾經當過軍官,因殘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職。祖父對父親非常嚴厲,以致父親從家裡逃跑5次,最後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後,先後幹過木匠、輪船公司辦事處經理、裝飾室內帷幔和裱糊桌布的工人等,是個聰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後來感染霍亂,在高爾基3歲時去世。父親去世後,高爾基隨母親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滿小市民氣的外祖父家度過了童年。其間,母親改嫁並於幾年後患肺結核病去世,外祖父破產。

  11歲的高爾基被迫流落人間,開始獨立謀生。他揀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欺凌與虐待,飽嘗生活的苦難與艱辛。他只上過三年小學,但酷愛讀書,利用一切機會讀手邊所能碰到的書,刻苦自學。

  1884年,他懷著上大學的打算來到咯山,但未能如願,在社會的底層讀完了他的社會大學。先後當過碼頭搬運工、麵包師傅、雜貨店夥計、園丁和守夜人等。同時,結識了先進的民粹派知識分子和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進一步認識到現實的醜惡和人民的疾苦,逐漸樹立起改革社會的決心。

  1888—18、1891—1892年,高爾基為了解祖國和人民,兩次漫遊俄羅斯。從尼日尼跑到察裡津,經過頓河區域、烏克蘭,來到比薩拉比亞,再從那裡沿著克里米亞南岸到了庫班,再到黑海邊。旅途見聞和艱苦經歷使高爾基開闊了眼界,磨練了意志,積蓄了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素材,激發了他從事文學創作的強烈慾望。

 

簡短精煉名人勵志故事
名人感人勵志故事
相關知識
名人童年勵志故事
名人的童年勵志故事
關於青春的名人經典勵志故事
名人成長勵志故事素材
名人奮鬥勵志故事5篇
名人求學勵志故事
名人勤學勵志故事精選
名人夢想勵志故事
短小名人經典勵志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1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