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孩子教育也是要有正確的方法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正確,歡迎閱讀。

  教育孩子的方法

  1、培養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2、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並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係的基礎。

  所有關於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裡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展。

  3、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準,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準。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後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於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願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

  6、設立明確家規,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裡,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家規不超過5條到6條,應適合於家裡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須用肯定句來陳述,將家規貼出來。如果違反家規應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一旦建立,就應堅決執行,每隔一段時間,應對家規作調整和修補。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發展的過程,發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愛的氛圍。

  7、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剋制自己的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

  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還是想聽一個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T恤?如孩子兩者都不選,父母可問:“是我幫你選,還是你自己選?”做選擇並讓孩子負責任都是日常的行為,對於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
 

  8、遊戲是兒童的主要活動,兒童通過遊戲學習

  兒童通過接觸具體的、模擬的與生活有關的東西學習,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境互動交流,遊戲使兒童放鬆且發展專注的工作態度。在5歲之前不應過早開始對字母數字等符號的專門練習,這樣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因為幼童的心智還沒成熟,對抽象的概念還無法理解。

  9、正面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而不是不該做什麼

  傳統型教育者的居高臨下的姿態,總是對孩子說“不準打人,不準在沙發上吃東西”等等,這種負面的口氣只會將注意力引向並集中於負面的行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為是什麼,自己應該做什麼。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為,如“你忘記了與人和平相處”或“我們是在餐桌上吃東西的!”

  10、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遊戲。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經歷,儘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應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脫且同情的態度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相關知識擴充套件:教育孩子的技巧

  巧對孩子說”NO”

  小人漸漸長大,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常會碰到她和大人說NO的時候,聰明的爸爸會換一種方式,把握好說話的分寸,既尊重了孩子,又達到讓她服從的目的。我給女兒新買了個長袖連衣裙,小人一早起來讓她穿上,沒想到她認為裙子的顏色是黑色的,嘟著嘴一幅老大不願意的樣子,說黑的她不喜歡,固執得不要穿,可是既然買了又不好就這麼浪費了,正在我糾結之時,美好爸指著衣服,象是發現了新大陸,說道:“這哪是黑色的呀,你看,不是海軍藍嗎?” 小人又一次睜大了眼睛,仔細打量那件衣服,在白天的陽光下,看上去發藍,把它說成海軍藍也不為過。其實美好爸很瞭解小人,知道凡是和藍色沾邊的東西,小人都愛。果然小人不再反抗了,乖乖地把衣服穿在了身上。這個小小的忽悠,巧妙地化解了她心中的情緒,從孩子的角度考慮,試著用另一種方法讓她來接受。

  角色轉換巧認同

  日常生活中,好多小事美好爸爸會試圖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她的想法,學會傾聽她的話,真正做到和孩子平等交流,這在我家已是家常便飯。女兒晚上鬧情緒,嘟著小嘴怎麼也不肯讓大人給她刷牙,奶爸靈機一動,蹲下身來笑著問她:“我有個主意,你幫爸爸刷牙好不好?”這個點子顯然調動了小人的積極性,小人把牙刷放進爸爸的嘴裡,橫七豎八地比劃起來,這下她有了表現的機會,一邊刷還一邊咯咯地笑著。爸爸也表現出很享受的樣子。女兒正刷到起勁的時候,爸爸覺得掌握主動權的時機已到,試探性地問道:“既然這麼好玩,我讓你給我刷了,你也要讓爸爸給你刷,這才叫公平呀。”小人爽快地答應了,把嘴張大,很配合地讓爸爸完成了給她刷牙的任務。先生這招真是奏效,通過角色轉換的遊戲,找到小人認同的方式。

  不剝奪孩子的快樂

  尊重還表現在讓孩子在玩中自由探索,獲得經驗。每次下雨,生性好動的女兒總喜歡跑到草坪或路邊的小水窪裡,喜歡用二隻小腳丫去淌水,任憑高高的水花四濺,踩上去邊玩邊笑,不一會兒,全身上下已經被泥點濺得滿處都是了,連衣服、鞋襪都難逃一劫,活脫脫變身一個小泥人。更糟糕的是,回到家後還不肯換衣服。某日雨後,小人和爸爸出去,又開始故伎重演,爸爸對此很開明,沒有表現出大驚小怪的樣子,而是鼓勵她have a fun。玩了一會兒,女兒明顯感到溼漉漉,有不舒服的感覺,反倒主動不玩了。因為沒有干涉,她玩得很盡興,回到家後反而很聽我們的話,這一點出乎我的意料。給女兒洗澡的時候,爸爸還和她達成約定,玩水可以,但是要穿雨鞋呀,玩完之後,一定要回家洗澡,還要換乾淨的衣服。

  給她獨立參與的機會

  尊重更表現在給孩子獨立參與的機會,一次全家外出旅行,女兒看到機場上好多人身上都有個揹包,嚷著也要背在自己身上,奶爸覺得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當下在機場的商店裡,買了個米老鼠的揹包給她,並把她隨身攜帶的幾樣很輕的東西放進去,讓女兒背好,嘴裡還誇她是個BIG GIRL。有了這次的經驗,美好爸以後儘可能給她更多的機會讓她自己來, 也鍛鍊了自己的耐心和從容面對,換來的是孩子更多的自信。孩子在自己來的過程中,難免有時候會拖拉,比如穿衣、換鞋,而美好爸覺得這很正常。一次去幼兒園接她, 臨走前小人自己穿鞋, 因為穿反了,需要重新穿,這麼一來二去的一刻鐘過去了, 可是爸爸沒有催促小人,也沒給小人壓力, 倒不是有意慣孩子磨蹭的毛病, 而是他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孩子,相信孩子能把事情做好!

怎樣教育孩子學習
教育孩子的文章
相關知識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總結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有哪些
關於分享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
一年級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範文
教育孩子的方法與經驗分享
教育孩子的方法與經驗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