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投地,是天下做父母的共同期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歡迎閱讀。

  教育孩子文章一

  1、魚缸法則

  養在魚缸中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多長時間,始終不見金魚生長。然而,將這種金魚放到水池中,兩個月的時間,原來三寸的金魚可以長到一尺。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而父母的保護就像魚缸一樣,孩子在父母的魚缸中永遠難以長成大魚。要想孩子健康強壯的成長,一定要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而不讓他們拘泥於一個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魚缸”。隨著社會進步,知識的日益增加,父母應該剋制自己的想法和衝動,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2、狼性法則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他們不會將任何事物當成理所當然,而傾向於親身研究和體驗,大自然的神迷和新奇永遠令狼驚異。狼總是會有對周圍環境產生興趣,因而它們能不斷在環境中發現食物,瞭解危險,從而有力的生存下來。

  因此,要培養孩子超強的學習能力,一定要培養孩子對於世界的好奇心,讓他仔細觀察生活,用興趣來作為他學習的老師。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就能不斷對工作有新創見和新靈感。

  3、南風效應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強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

  南風效應告訴人們:寬容是一種強於懲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樣如此,那些一味批評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終會發現孩子越來越聽不進他們的話。每個孩子都可能犯錯誤,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點,客觀、理智、科學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體諒孩子的同時,從自身入手做好修養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4、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是美國心理學家,1966年他做了一項關於學生對成績期望的試驗。他在一個班上進行測驗結束後將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單交給了校長。校長將這份名單交給了這個班的班主任。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再次來到這個班上時,名單上的學生成績大幅度提高。同學成績提高的祕訣很簡單,因為老師更多的關注了他們。

  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非凡天才,但這種可能的實現,取決於父母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的去愛護、期望和珍惜這些孩子。

  孩子的成長方向取決於父母和老師的期望。簡單的說,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就可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你是這樣批評孩子的嗎?

  1.低聲:

  父母應以低於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2.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的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3.暗示:

  孩子犯有過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願意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4.引導:

  當孩子惹了麻煩遭到父母的責罵時,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此時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麼解釋?”,這就會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說些什麼?這會使大部分孩子發現自己也有過錯,並會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是錯誤的。

  5.適時:

  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又天性好玩,注意力易分散,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不能拖拉,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三、美國孩子教育成長的啟示

  長期以來,中國孩子接受的是灌輸教育,考試中國孩子勝過美國孩子,但美國孩子動手或研究能力往往比中國孩子強。

  1.美國孩子是在無憂無慮中長大的

  孩子小的時候功課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為主,到了該上大學之時,也不必像國內高中生那樣必須走那道高考獨木橋,美國孩子要想上大學只需憑學校的積點、老師的推薦以及社會活動的表現,就可申請大學。錄不錄取,全憑大學對人才的需要。孩子用不著為上大學而擔心,因為這所大學不錄取,那所大學也能錄取。

  美國孩子的成長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事實是美國父母在如何讓孩子儘早具有獨立性和智力的潛質開發方面獨具匠心,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人說中國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國孩子則是爬大的,這種說法一點也不為過。在美國無論在哪裡,都可看到蹣跚學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會主動跑上前去,彎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聲起來,小孩看到沒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來,除非摔得個頭破血流。無論在公園裡,還是在街頭抑或是飛機的過道上,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搖搖晃晃地走,父母在後跟著跑的驚險鏡頭。

  2.美國父母十分注意與孩子的交流

  當孩子呱呱落地時,做父母的就試著與呀呀學語的孩子交流,將父母的感情傳給孩子。美國報章,有鼓勵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文章,稱美國的父母已達成共識,想要培育出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首先應學會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和寶寶交流。父母不用擔心這種交流會變成單方面的意願,因為寶寶一出生就有了與人交往的能力,而且願意和你們交往。

  媽媽是寶寶第一個和接觸時間最多的交流物件,母子間目光相互注視就是交往的開端。母親還可利用一切機會與寶寶交流,如:餵奶、換尿布或抱寶寶之際都會和他說話,並展出微笑的面容,說一些諸如“看看媽媽”“寶寶真乖”等親密的話語。如果寶寶在吃奶時聽那些話,就會減慢甚至停止吸吮的速度,說明寶寶在聽媽媽講話。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除了和寶寶“交談”,還可以和寶寶逗樂,比如摸摸寶寶的頭、輕輕撓寶寶的小肚皮,以引起寶寶的注意,並逗引他微笑。當嬰兒微笑時,要給予誇獎,更別忘了媽媽那輕輕一吻也是給寶寶的美好獎勵。

  利用一切機會和寶寶交往,讓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辨別不同人的人聲、語境,認識不同人的臉、不同表情,維持愉快的情緒。平常注重與孩子進行交流,對孩子有問必答,同時母親也像一個循循誘導的教師一樣,與孩子促膝談心,非常平等,尊重彼此,沒有凌駕於孩子頭上的架勢。筆者認為,美國孩子為何長大上大學後獨立性強、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塑性大,這與父母對幼兒的語言開發是分不開的。

  3.美國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據介紹,美國孩子很小就與父母分開住,孩子單獨睡一個房間。當然也會有孩子怕寂寞,這也好辦,就讓他從小與小狗為伍。無怪當小狗失蹤或去世時,很多孩子都哭得悲痛欲絕,因為孩子與狗的感情勝過了父母!孩子到了18歲時,就得自己掙錢解決生計,這倒不是父母沒錢,而是讓孩子自己掙錢早日獨立。美國孩子從小就經常聽到父母的口頭禪:“自己照顧好自己”、“讓你的生活明天變得更美好”。美國父母是這樣看的,讓孩子自己掙錢,是讓孩子知道掙錢的辛苦和不易,以及掙錢的價值。

  上大學後,孩子就可申領信用卡,這是學會理財的第一步,支付賬單,如果不及時付賬單,個人信譽就有汙漬,以後就會遇到許多麻煩。在臨近大學畢業時,汽車銷售商就會到學校推銷汽車。孩子租車後,開始自己租公寓,打零工,不過這時孩子還沒有固定工作,買大件得有人給你擔保,讓你知道這錢不是白掙的。畢業後可以找到固定的工作,隨著時間的流逝,收入增長,就會買房子、汽車,以及進一步改善生活,這種體制可以讓孩子儘早地適應社會獨立的生活。

  這種培養孩子成才的體制,對中國父母培養孩子不妨是一個良好的借鑑。

  教育孩子文章二

  一、飲水機事件

  女兒快一歲時,對什麼都好奇,尤其對飲水機的開關好奇,她外婆帶著她很擔心,一直看著並不停阻止,要知道這是很難的事,大人總有走開的時候,而女兒在學步車裡是可以到處走動的。於是我決定不用看著了,飲水機的開關並不很危險,只要一放手水就會停,與其一直提心吊膽地看著不如讓她燙到一次來得有用,很快她給燙到了,並記住了這是危險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再去觸控。順便我告訴她我們阻止她是因為這個東西是有危險的,所以要記住,大人阻止你動的東西都有道理,別以為一歲的小孩不懂,其實他們會聽明白。好吧,應該是女孩明白得早一點,男孩會晚一點。

  二、插座事件

  女兒快兩歲時,對牆上的插座孔很感興趣,於是我拿來了她的錄音機,告訴她牆上的孔裡有電,是錄音機需要的,插插頭的時候需要拿著後面的塑料部分,這才安全,如果拿了前面的兩片金屬是會死的,而且手溼的時候插插座也是會死的。女兒對死還是很敬畏的,雖然未必明白具體會怎樣,但總之是一件很不好很可怕的事。在兩歲不到的日子裡她學會了插插座,從那天起我們經常叫她XX來幫我插一下這樣那樣的插座,她也經常拖著她的錄音機這個房間聽聽,再拖到那個房間聽聽,不用求我們幫她了。好吧,她很安全地活到了現在,從沒觸過電,我也沒再擔心過她會觸電,我甚至曾告訴她,如果看到一根金屬線你想知道是否帶電,可以用手背靠上去試一下,有電的話會打到你,會有點痛有點麻,但記住千萬不能用手心去抓,手背碰到會彈開,沒危險,手心碰到會抓緊,那就是要命了。

  三、穿衣換挨PP

  女兒兩歲時洗完澡衣服都是自己穿,可是自己穿的新鮮勁過掉後,會想辦法偷懶。某日洗完澡,穿了一大半的衣服,對我說,老媽,你幫我穿衣服吧。我非常愉快的說,可以,不過有條件的,幫你穿一件一服你讓我打一下吧,我很喜歡你PP打上去的手感。她考慮了一下同意交換,於是我幫她穿了兩隻襪子換到了兩下PP,至今我仍記得那兩下打得我手發痛。打完後她的臉色非常尷尬,而我又非常陶醉地在那兒誇她PP打上去的手感有多好,會讓人打著上癮。。。。。。第二天,穿衣服時我相當嗨皮滴主動要求幫她穿衣服,並再三申明太喜歡打她PP的感覺了,希望她能再給我個享受的機會。

  當然,直到現在我也沒能再找到這個機會享受。

  四、自己回家

  女兒兩歲半了,在小小班裡也上了一段時間了,深深懂得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

  有次我帶她去逛街,在鬧市區跟她說,我要去單位一下,問她是否能認識回家的路,可否自己回家,當然她認為沒問題,於是我遠遠跟在她後面,看她如何回家。女兒很認真地在每個路口等紅綠燈,甚至在其中一個路口等到了第六個綠燈的時候才過。事後我才知道,她不單隻看綠燈,過的時候還要看看有沒有別的車可能在闖紅燈,確認100%的安全才通過。

  其實孩子為自己負責的時候,遠比大人認為的更有責任感。

  五、蟲子是非常可愛的生物

  我是非常害怕那些軟趴趴的肉蟲,雖然知道這東西其實是無害的,但就是害怕啊。

  小孩是不懂得害怕的,我的私心是要教女兒不怕以後可以幫我擋蟲子。於是某天一隻有蟲的桃子,我告訴她有蟲的桃子更甜,而那裡面的蟲子是非常可愛的,肥肥白白,還會爬動。女兒問那蟲子不會咬我嗎,我回答,這些蟲子都是吃素的,而你是葷的,對於蟲子來說也太老了咬不動。

  女兒相當相信,她把蟲子抓在手裡看它爬來爬去,手心手背來回爬,左手爬到右手右手爬回左手,吃飯時把那條蟲子放在桌子上看著蟲子吃飯,爬遠了抓回來繼續看。我,我,我尖叫壓在喉嚨裡,還不能做出害怕的表情,如果我有一點害怕的樣子,從此女兒就會對無害的蟲子一直莫明害怕,我一直想不起那次我是怎麼把飯吃完的。

  她開始把各種大大小小的青蟲帶回家養,終於我的神經變得異常堅強了,居然不再害怕這些肥肥軟軟的蟲子了,然後發現居然有些青蟲長得圓頭大腦相當卡通。我們一直希望會養出蝴蝶來,事實證明,所有這些青蟲最後都長成了大大小小的飛蛾。

  六、性教育

  每個小孩都會問自己從哪來,我一直在等,終於她問了,我於是帶她去買了兩張人體的解剖圖,又找了兩張外形圖。然後詳細解說了所有的器官,每個器官的功能,當然也包括了男女不同的生殖器官,她是由何而來再如何出來。總結就是怎麼進來就怎麼出去,只不過進來的時候要顯微鏡才能看得到,十個月後出來時已經是很大個的嬰兒了。只不過是普通知識而已,實話實說,我這樣認為,女兒於是也這麼接受,一點也沒什麼神祕的。在瞭解得這麼透徹後,女兒不再對此感興趣,別人逗她時,她會一臉平靜滴詳細告訴他們自己由何而來,每個人都是這樣出來的。

  七、躺在地上哭

  女兒很少用哭鬧作為手段來達到目的,因為一次也沒成功過,上了小小班後看到了成功案例,於是活學活用,在某天為了和我們一起吃白粥還是要單獨給她下面條躺到了地上。我們全家該幹嘛就幹嘛去,當她空氣。這裡要感謝我的老媽,她更是開始了掃地,當掃到女兒躺的地方時,對她說,來來躺過去一點,這兒我要掃地,別擋著,我掃玩了你再躺回來。於是女兒挪地繼續躺著哭,一會又說,好了,我把這兒掃乾淨了,你可以躺回來了。兩歲半的女兒居然真的又躺回原來的地方來哼哼唧唧。我們全家都躲了起來狂笑。當了半小時空氣的女兒終於發現別人的成功案例在她身上成功不了,爬起來討好的說,我覺得其實白粥也是很好吃的,說完自己P顛P顛跑去把白粥吃了個乾淨。

  直到現在,我也再沒看到過她躺在地上哭鬧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其實小孩子很多行為只不過是試探,第一次就阻止,基本不會有第二次同樣行為發生。

  八、不吃飯是自己的損失,不是別人的

  某天與我飯前吵架,飯桌上把碗重重一放惡狠狠地說,看到你就煩,我不吃了。我馬上說,可以,不過一直到下次吃飯你都不可以吃任何東西。女兒開始有點心虛,繼續說我不是說我不吃,只是不跟你一起吃,等你吃完我再來吃。我回答她,要麼現在一起吃,要麼你留著下頓再一起吃,沒有第三個選擇。她氣鼓鼓說那我不吃了。

  我們吃完把臺子理掉,開始笑嘻嘻地討論,怎麼有這麼傻的人,居然拿不吃飯來要脅別人,自己不吃飯餓的又不是別人,笑死人,居然拿餓自己要脅別人,哈哈哈哈哈。。。。。。。於是以餓一頓飯的代價,女兒明白了拿傷害自己來要脅別人,是很蠢的事。類似的事再也沒在她的生活中出現過。

  九、有限的玩具,無限的樂趣

  女兒從小到大的玩具極其有限,電動的基本沒有,所有的玩具拿個大袋子也就可以裝起來了。

  這麼少的玩具,不是因為經濟原因,是因為小孩子玩具越少越簡單,注意力就越容易集中,想象力就越豐富,就越懂得珍惜東西。

  小孩子都喜歡玩水,女兒也不例外,我的條件是,玩水可以,但只限衛生間,並且玩好要自己把衛生間弄乾淨。一個小桶一個盆,一隻空可樂瓶,外加一個漏斗,一隻小匙可以消磨掉整整下午的時間,她會把桶裡的水用小瓶蓋或小匙一點一點弄到大可樂瓶中,有時用漏斗有時不用,加滿一瓶倒進盆裡,盆裡滿了再用同樣的方法把水弄進桶裡,有時把上述各種大小工具按到桶裡按到盆裡,加滿水按不加水按半加水按,正著按反著按,想象成各種情況,一個人玩得不亦樂乎,並且從沒玩膩過。

  小班時,女兒就可以坐在那兒一兩個小時,集中專心地做一件事。

  天線寶寶當時是女兒最愛看的節目,商場裡也有賣,她很喜歡,於是我告訴她,在她生日的時候可以擁有一個,她可以在四個中挑一個,第二年的生日她等到了第二個天線寶寶,在漫長的等待後得到的東西都是值得珍惜的。從小時起她最想的東西都需要經過等待才能得到,最長的等了整整一年。於是現在她對東西都是很珍惜,很明白價值,並且想要什麼都會考慮清楚是否真的需要。

  十、學寫字是需要配額的

  該學寫數字了,買了一本描紅,交給女兒,然後告訴她,這個是有配額的,每天只能寫半頁,不可超過。

  小孩子學東西,一開始總是非常有興趣的,恨不能一下寫掉半本,每天寫到很高興的時候,配額用完了,本子收掉了,求也沒用,只能明天再寫。於是養成了習慣,每天一定要寫掉半頁才高興。很輕鬆愉快地完成了學寫數字這個過程。

  關鍵是要保持神祕,一直要吊著她,提起她的興趣與好奇心,把求她學寫字,變成她來求你要多寫,但一定不能答應,繼續用配額來吊著她直到任務完成。

  十一、分享

  女兒兩歲不到突然發現大多行為的糾正塑造都發生在三歲以內,她外婆經常買小蝦擠蝦仁炒給她吃,有次我看到了,就拿筷子夾了幾個嚐嚐,女兒說你怎麼吃我的蝦仁。我回答誰說是你的蝦仁,拿起勺子狠狠兩勺吃掉一半,女兒反應過來,手忙腳亂來跟我搶吃,可是,她怎麼搶得過我,怎麼搶得過我。嘿嘿!女兒看著空掉的蝦仁碗眼淚下來了,我跟她說,東西誰都可以吃,沒有什麼東西是你一個人的,大家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從那天開始凡她喜歡吃的我都一定分走一半,小孩子就是好教,她很快習慣了與人分享。

  有時候看到她特別喜歡吃的東西,我們想讓她多吃一點,會說我牙痛咬不了這東西,或是這東西我不太喜歡。等等看起來很合理的藉口,你幫個忙幫我吃掉吧,一定要用求她的口氣,讓她覺得她是在幫你的忙當然這種事不能做得太多,多了就沒意思了,這時女兒會吃得歡天喜地,這是意外得到的快樂。如果沒有學會分享,孩子會認為這是他應得的,並沒有覺得開心,但是隻要被別人分掉哪怕一小口都會生氣;而習慣分享的孩子哪怕是多吃到一口都會覺得意外與開心。少吃點不會對人生有影響,懂得分享,容易得到快樂的心態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十二、自己搞定

  比較小的時候哪一年真忘記了,但一定是三歲不到晚飯後天天帶她下樓玩,廣場上很多小孩,有些小孩會帶些玩具下來,女兒有時會想去玩又不敢說,就求我幫她去說。當然我一口拒絕,告訴她,這是你想玩的東西,要麼你自己去商量借來玩,要麼就不要玩。忍了幾天,終於她走出了第一步自己去借了一樣玩,當然有時候會借不到,但大多數的時候還是能成功借到。只要成功一次,以後的事就好辦得多,孩子都是自來熟的生物啊。後來她發現帶樣玩具下去,跟人交換玩更容易玩到自己想玩的東西,好吧,你自己搞定了。

  十三、失敗的天賦訓練

  孩子小的時候完全依賴成人才能存活,他們不能保護自己,於是老天給他們一項天賦,那就是精細分辨成人的語氣作出判斷,略大一點他們會對生活的環境觀察細微,哪怕一點微小的變化都能發現,這也是天賦或者說動物的本能,因為他們不能保護自己,所以對環境變化異常敏感。當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發現孩子非常有觀察力,而且近乎過目不忘,這時父母會驚喜,但很快,當他們長大,能力越來越強,天賦會逐漸消失,如何保持這稍縱即逝的天賦呢。

  這點來說,我是失敗的,方法很簡單,但是持之以恆至少到六歲。很遺憾,機會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每天晚上給孩子讀一段故事,當孩子會開口講話後,讓他把昨天的故事複述出來,講不出來再讀一次請相信孩子的記憶天賦,能複述出來就繼續讀下一段,由短到長日復一日,持之以恆,五六歲時,你會發現,孩子可以過耳不忘,頭天晚上聽過一遍的大篇故事,第二天晚上可以幾乎一字不差的背出來。後期因為可以完全背出故事,自己拿書來念,對照著書認字簡直是水到渠成的事。這需要父母有強大的耐心與恆心自責一萬遍,每個孩子其實都是過目不忘的天才。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相關知識
家長愛孩子教育孩子的文章
初中生家長教育孩子的文章
教育孩子的文章
關於鼓勵和教育孩子的文章
分享教育孩子的文章有哪些
關於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
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
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
關於家庭教育孩子的文章
對於家庭教育孩子的文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