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商人創業故事模板
商人在我國社會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新中國商人的地位越來越高。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成功商人故事,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成功商人故事篇1
專櫃銷售,曾經化妝品行業中無數經銷商眼中的“黃金”渠道,如今已被戲稱為“專櫃”——化妝品到了專櫃就變成了積壓貨,像食物放到冰箱裡“儲存”一樣。然而,一個湖南小夥子,只用了一萬多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破冰前行,成為一位成功的化妝品專櫃經銷商,實現了百萬財富的夢想。
2003年後的日化市場中,生意越來越難做。小廠商希望傍“大款”,找個實力強的經銷商;而有實力的經銷商則想找個大品牌,輕鬆賺錢。小經銷商生存的空間很小。這種情況下,作為小經銷商的李偉從三個環節產品選擇、銷售渠道、促銷入手,取得了成功。
用高低產品結合策略打破“產品難選”之冰
2004年李偉辭掉了化妝品銷售培訓員的工作,開始了創業之旅。兩年的工作經驗讓他體會到小經銷商選擇產品的艱難,大公司嫌他們沒有實力,不願意合作;小公司嫌他們銷量不大,也不願意合作。創業之初,他沒有急於尋找廠家,而是對市場中的化妝品公司進行了分類。目的是尋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
李偉很快在廣州美博會上找到了兩個品牌。一個是法國品牌“O”,價格定位與日本的資生堂差不多,代理價為1.8折;一個是國產中草藥品牌“L”,與玉蘭油差不多,借價為1.5折。除了這兩個品牌可能為李偉帶來豐厚的利潤,他更多的考慮是,W牌用於搶佔市場份額,起著先鋒的作用;O牌為形象產品,由於產品包裝精美,可以提升自己的檔次;L牌則可成為主要利潤來源,因為他在美博會上發現中草藥化妝品成為了消費主流。而自己所負責的市場中幾乎沒有,這是一個市場空白。
一年的時間,李偉成功地選擇了不同層次的產品,三種適銷對路的產品為他拓展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巧用ABC分類法解凍“渠道難做”之冰
李偉回到老家Y市後,開始摸市場。Y市的人口約300萬人,人均月收入800元左右。有200多家化妝品專賣店,但多數賣的是雜牌,店面裝修很差,促銷員大多不懂肌膚護理知識。顧客似乎更習慣於自己看說明書。而全市最大的幾個超市專櫃早被一些知名廠商搶佔了。
市場摸清楚了,李偉心裡盤算著,什麼樣的渠道適合自己呢?如果把貨全放到專賣店,根本不夠放;如果自己新建專櫃,資金不夠只有1萬元。
經過深思熟慮,李偉選擇了專賣店。為了保證鋪貨的有效性,他將Y市銷售化妝品的專賣店按照銷售量、知名度的大小進行ABC三檔分類。A類為知名度高,銷售量大的專賣店;B類為知名度較高,銷售量較大的專賣店;C類為知名度一般,銷售量小的專賣店。他認為最好的渠道是B類專賣店。因為B類專賣店有相對穩定的顧客群體,能保證回款,而且它們缺少與A類專賣店競爭的新品。同時數量在Y市相對於A、C類專賣店又是最少的,適合鋪貨。如果成功開啟B類專賣店,自己就可以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同時還能具備發展的潛力。
很快李偉便把產品鋪到多家B類專賣店,並設立專櫃。同時承諾每個店員給予高提成,提成超過同類產品5%以上。
一年後W產品在B類專賣店銷售情況極佳,李偉賺取了大約20萬元。
此時B類專賣店無法滿足他的發展速度。他果斷放棄了B類渠道,將鋪貨的目標轉移到了A、C兩類渠道,他將新近代理的O和L品牌主推到A類渠道,而將W品牌放到C類渠道進行銷售。
針對性促銷策略敲碎“銷售難”之冰
2004年夏季時,李偉代理的W品牌產品是防晒套裝系列,他認為如果在各個專賣店進行促銷,由於目標顧客不明基,效果很難說。再說自己的資金也難以支撐,不如集中全部精力到目標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去促銷。他決定把促銷場所由專賣店轉移到游泳場。在說服了游泳場的管理者後,李偉把促銷品的宣傳品放到了泳池旁邊。並專門請了兩個面板較為白皙的女孩子,穿泳衣現場促銷,為增加促銷力度,製造氣氛,李偉又從冰廠訂製了大型冰磚。推出“凡購買套餐者,免費送冰磚一塊”的活動。
由於Y市的夏天十分炎熱,加之這種促銷形式十分新穎,W品牌在當地一下子火起來,李偉在不到30天的時間,純賺3萬元。B類的專賣店不斷地找他進行補貨。他不僅輕鬆完成了W公司交給他“試銷期3個月回款2萬元”的任務,還超額返款5萬元。
李偉小試牛刀成功後,他馬上將O、L品牌推向市場,開始著手提升利潤點。前期組合促銷讓W品牌火爆了一陣,他決定繼續利用促銷組合,讓這兩個品牌也火起來。
他隨後大力推出會員制服務,並與當地婦聯部門合作,通過親子教育、女性創業等話題,製造良好的社會效應,吸引更多的女性關注產品,成為自己的會員。同時他還在全城獨家推出“VIP顧客買產品市內免費送貨上門服務”,即單次買產品超過限定金額,專車送貨。
這些組合促銷又使O、L兩個品牌很快在Y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品牌,如今他所代理的三個品牌在Y市化妝品銷量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
成功商人故事篇2
早上九點,冬日的杭城籠罩在霏霏細雨之中,北高峰下隱約透著寒意。酷愛爬山的朱敏決意登上山頂,年過50的他一馬當先衝在前頭,活力和激情寫在眼角眉梢。從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到斯坦福大學的高才生,再到美國網迅公司的創始人,朱敏以寧波人特有的聰明腦瓜和堅韌性格,寫下了一個個漂亮的人生故事。
七年的財富
七年下鄉,我就像是困在煉丹爐裡的孫悟空,煉就了太多東西。朱敏1967年高中畢業,1969年下鄉,在寧波鄉下做了7年農民,期間結婚生子。"那時每天早上在田裡看著同齡人騎車去上班,心裡那個難受埃"不知道何時才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朱敏甚至懷疑自己會在農村呆一輩子。
但是他那靈光的腦袋註定不甘寂寞,沒過幾年,由他牽線成立了一家鄉鎮企業,生產小五金產品。平生第一次,朱敏獲得了做生意的經驗。七年的磨練至今仍時常在朱敏腦海中一幕幕放映,對此,他在感嘆之餘充滿了感激:"這七年,我什麼活都幹過,什麼苦都吃過,練就了一身好體魄;這七年,讓我知道人不能忘本,讓我懂得去尊重任何一個普通人;這七年,讓我知道什麼叫一分錢掰成兩半用,培養了今後運營公司的執行力;這七年,讓我享受了人生中最長的一次度假,從那以後,我幾乎沒休息過一天。"
創造美國夢
我喜歡創新,當思維突然撞到一面牆的時候,怎麼辦?跳過去!
1977年恢復高考,當時已回城當建築工人的朱敏抓住機遇,考進浙江大學拖拉機機械製造系,畢業後分配到一家冰箱廠。1980年,年過30的他又考進浙江大學管理系
,4年後被公派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留學,主修工程經濟管理專業。
說起在美國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朱敏忍不住笑起來。"那年暑假,教室走廊貼出了IBM招聘電腦高階工程師的廣告,我猶豫了很多天也沒敢去報名。假期快結束了,我看那廣告還貼著,心一橫,就敲開了教授的辦公室。自我介紹一番,沒想到教授當場高興地叫起來:"就是你了,你怎麼早不來?"就這樣,朱敏坐進了 IBM公司的辦公室,他心中不免發虛,原來當時的他對電腦還非常陌生,但根本沒人懷疑他--這位斯坦福高才生的能力。
朱敏只好背地裡惡補,幸好可以向讀電腦專業的兒子討教,邊學邊幹,得以成功完成IBM的專案。漸漸的,有諮詢公司上門請朱敏擔任專家,朱敏的事業漸入佳境。20世紀90年代初,網際網路興起,朱敏嗅到了其中的商機,和朋友共同創立了FutureLabs公司,從事網路技術研發。走過三年最艱苦的創業歷程, FutureLabs以1200萬美元賣出。1996年,他再投巨資創業,創立了We-bEx公司,開發網路多媒體會議系統,目前,全球500強企業中有300家都是WebEx的使用者。
開拓新天地
中國越來越開放,有很多機會,是個可以大展拳腳的舞臺。
看好中國的發展,朱敏透露了他最新的發展計劃:今後,他將把一半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國內,他已經為杭州等分公司構建了新的戰略設想。對朱敏來說,國內許多產業都很有吸引力,而他目前最想進軍的是醫療及兒童教育產業。去年,他還投資了一部兒童動畫片《小兵張嘎》。言談中,朱敏深為自己是浙江寧波人而自豪。
"在美國快20年了,我還是捏著一本中國護照,雖然會帶來出入境的麻煩,但我還沒打算改國籍。"去年,北美寧波經貿科技發展促進總會成立,由朱敏擔任會長。協會旨在聯絡在北美的各界寧波鄉賢,促進北美和寧波之間在經貿科技等方面的各項交流,為家鄉建設作貢獻。前不久,省領導在接見朱敏時,還特別讓他考慮在浙江設立辦事處。
登上北高峰山頂時,朱敏說,這是他20多年來第一次在國內登山,他以"apieceofcake小菜一碟"來形容這次登山過程,這話是否流露出他對於新計劃的勃勃雄心呢?朱敏留下了一個懸念:"成功要慢慢來,太快並非好事,像爬山一樣,一步步登臨頂峰才最美妙。" 20美元起家
>>>下一頁是更多成功商人的故事
有關名人失敗後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