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地方習俗
花好月圓說就是中秋節這個華夏已經幾千載的傳統節日,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1、北京中秋節習俗——兔兒爺
兔爺是北京老傳統玩具,它最早出現在明末,用來祭月的,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每到農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兔兒爺,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
2、上海中秋節習俗——走月亮
中秋夜出遊賞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婦女們結伴夜遊,稱為“踏月”。上海小東門外的陸家石橋,橋下面水中盪漾的皎月倒影,與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對照。因此中秋夜遊人如織,爭相觀賞。這“石樑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氣,被稱作“滬城八景”之一。
3、南京中秋節習俗——玩月
南京人玩月之舉由來已久,南京舊有“玩月橋”,其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河南">河南,後來的“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它從現在的江南貢院一直延伸到白鷺洲公園北門,康熙年間,長板橋被毀,但中秋玩月之俗綿延至今。
4、福建中秋節習俗——博餅
福建的中秋習俗,最出名的當數廈門人的“博餅”,也就是用骰子搖出狀元、對堂等。這一玩法如今越來越被福建各地推崇,在臺灣也非常流行。傳說“博餅”的遊戲玩法,是由300多年前,鄭成功的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中秋思鄉的愁緒,激勵士氣收復臺灣時巧妙設計出來的。
5、廣東中秋節習俗——樹中秋
廣州有種富有情趣的傳統風俗,叫“樹中秋”。每逢中秋節,各家要用竹條扎燈。到了夜裡,就在燈內燃燭,下面再聯結許多小燈,用繩系在竹竿上。然後將竹竿插在房屋高處,如平臺、屋頂或高樹。
中秋節傳統習俗
1、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2、祭月、賞月、拜月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各地中秋節食俗
浙江:杭州的蓴菜鱸魚燴之所以成為中秋家宴上的菜餚,不僅是因為這道時節菜好吃,更是因為晉代張翰借思鄉的“蓴菜、鱸魚”棄官返回故里的史實,這一故事不僅成為千古美談,而且使蓴菜成為思鄉的象徵。蓴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時令菜羹,又稱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葉草植物。蓴菜的根、莖、葉不僅碧綠清香、鮮嫩可口,而且營養豐富。
北京:老北京的傳統月餅有自來紅、自來白和提漿月餅。提漿月餅是指月餅皮面的一種製作方法,說通俗點“提漿”就是熬糖漿,另外在皮面中還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鬆的作用。有回民購買時,就把大油換成黃油。這種月餅的特點是皮酥、餡香,老北京中秋特愛吃。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嚐螃蟹的時節,北京尤其講究品嚐醉蟹。
陝西:陝西西安一帶,每到中秋節,當地每家做饃,全家共吃一饃,稱“團圓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用大碗拓一個圓圈,象徵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裡烙熟後,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孃家則送饃上門,以示全家團圓不忘。
中秋佳節,陝西人不論貧富,必食西瓜,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它作為解暑良品,性寒涼,糖多,能清熱瀉火,具有寬中下氣、利尿、治血痢、解酒毒的功效。中秋月圓之時,一邊乘涼賞月,一邊吃著西瓜,涼意宜人,更增一家團聚的天倫之樂。而且,吃月餅之餘吃上塊西瓜,清熱解膩。久而久之,吃西瓜成了陝西人過中秋的習慣,所以,當今陝西人中秋都會吃西瓜。而西瓜切成蓮花狀,只是為了配合中秋的節日氣氛,增加喜慶吉祥。
四川: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吃麻餅和蜜餅等,四川人也在中秋節殺鴨子。在川西地區,煙燻鴨子是中秋節的必備佳品,因那時當年生鴨已長大,肥瘦適宜。師傅選當年生的仔鴨,宰殺後褪盡羽毛,開膛取出內臟,洗淨後,去翅尖、鴨腳,加鹽碼味醃漬一夜後,入沸水中略燙至皮緊,撈出抹乾水分,置薰爐中,用稻草煙燻至呈茶色,出爐放入滷鍋中滷熟,食時切開裝盤,色澤金紅、肉質細嫩、煙香濃郁的煙燻鴨即成。
中秋登樓望月作者叫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