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幾月幾號
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你知道臘八節時間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臘八節時間,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臘八節時間
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農曆十二月初八。
關於臘八節,人們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與每年的春節都非常接近,通常是過年前人們祭祖祭神的時候,用肉或者臘八粥來進行“冬祭,以祈求逐疫迎春。
“臘日”的具體時間曾幾經變更,到了南北朝時期,每年農曆臘月初八作為“臘日”逐漸被確定下來,如在成書於公元6世紀的《荊楚歲時記》中,就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的記載。
臘八節意思
臘八節是特指臘月初八這一天由於約定俗成的習俗而形成的節日。
臘月是指一年之中最後一個月——農曆十二月。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臘八節的盛行離不開佛教的推廣。傳說,臘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為佛教的一個盛大、隆重的紀念日,臘八節既由此而來。而佛教中到了臘八節這一天,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說程式,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演變到了今天,臘八節更多的是春節前祈福慶祝的節日。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節的過法
臘八節的過法1:祭祀
應劭《風俗通》雲:“《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祭祀的物件凡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將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嚐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節的過法2:吃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提起“臘八節”,大概多數人頭腦中閃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喝臘八粥”,真正的老北京習俗更多的還是從清朝開始。肖復興表示,就臘八節來說,幾乎所有習俗都是圍繞喝臘八粥進行,但最早臘八粥是供窮人食用,“到了年底窮人沒有吃的東西,將鍋蓋、缸沿打掃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習俗,最終傳到官府、宮廷和寺廟。”
在漫長的民俗演變過程中,許多俗語也隨之出現,即“送信的臘八粥”,“過了臘八就是年”等。肖復興解釋,作為節俗來講,如果說過年是一首交響樂,那麼臘八節就是第一章“前奏曲”,“過年”由此拉開序幕。而臘八粥又稱八寶粥,內裡“五味俱全”,“八寶”含有吉利之意,而在“五味”中,“苦味”含有一席之地,與“八寶”對照,這是與臘八節中與窮人相關的地方,慢慢演繹成今天所講的民俗。
“如果失去了這層含義,那就是被剝離了核心。過去舊社會存在對立分離的現象,臘八粥在那一天的意義才非比尋常。”肖復興稱。
臘八節喝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