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有什麼傳說和來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人們把農曆最後一天的夜晚叫除夕,“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除夕的傳說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除夕的一些傳說,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除夕傳說

  1、除夕的介紹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凶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2、除夕的由來的傳說

  關於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凶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3、守歲的傳說

  傳說遠古時代有一個被稱為“祟”的小妖怪,它長著黑黑的身子,但手卻是雪白的。每年春節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間害人,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過的小孩就會生病,莫名其妙地發高燒,整夜說胡話,等到十幾天高燒退去後,小孩就會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所以,每年到了除夕這一天,家長們都怕“祟”來傷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著燈,陪孩子一起玩,不讓他們睡覺。這在當時叫做“守祟”。

  除夕的食物

  1、餃子

  招財進寶。在中華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

  2、魚

  意為年年有餘。因為中國傳統有年年有餘***魚***的說法,所以魚是年夜飯必備的一道菜。除夕夜吃鯉魚,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餘。為了吃出連年有餘的好意頭,您可以除夕兩條魚,年夜飯吃一條,大年初一吃一條,就是連年有餘。如果製作一條的話,年夜飯吃終端,大年初一吃頭尾,這樣就是連年有餘,有頭魚尾。

  3、豬手

  發財就手。豬手,可以燜豬手,也可以髮菜豬手,也可以花生豬手等等,吃法很多,因為豬手寓意著發財就手,做什麼都會順順利利,就手發財,幹什麼也都會發財就手。所以這道菜式也是廣州街坊最喜歡的一道吉祥菜!

  除夕的來歷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猜你感興趣:

除夕夜傳統喝什麼酒最好
除夕夜之前要不要掃地
相關知識
除夕夜有什麼傳說和來歷
除夕夜有什麼傳統的食物
除夕夜有什麼禁忌
我國各地除夕夜有什麼活動
除夕夜有什麼節日食譜
除夕夜有什麼創意菜譜
除夕夜有什麼有趣的故事
七夕節有什麼傳說
除夕夜有什麼風水禁忌要注意
除夕夜有什麼風水禁忌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