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感悟具體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情,相信很多家長都感悟除了教育孩子的道理,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感悟吧。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家長教育孩子感悟,希望可以幫到你!

  家長教育孩子感悟

  1、注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教育子女的責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擔,哪一位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同時,父親和母親要為對方承擔教育責任創造條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應單方獨攬“大權”;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對子女的教育影響力和諧互補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全方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2、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

  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質,有利於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到她的一點點進步,肯定她,堅持鼓勵她,耐心引導她,平和看待她,並以實際行動支援她,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這一點是很必要的。

  3、注加強與班主任及老師的溝通和聯絡

  主動向班主任介紹孩子的情況。比如我們在剛開學時就向班主任重點表明:孩子膽小、老實,請老師給予關照。之後,經常向班主任及老師瞭解情況,堅持每天看一看聯絡本、並簽字,將孩子的點點進步向班主任及老師彙報,這樣便於和班主任及時溝通。衡量一個老師的能力不單單是她的教學質量,更應該看她是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及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方式。孩子是否能順利成長,家長很重要,老師是關鍵。這一學期來,孩子進步很大,已經能自覺地積極主動舉手發言,發言的聲音也變得響亮了。孩子通過班主任及老師的培養,變得自信、開朗了,也在學校交了幾個朋友。在這方面,作為家長感到十分欣慰。

  4、注重與孩子的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

  我們非常注重與孩子的交流,讓她說同學的優缺點,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比如我們的女兒好犯粗心大意的毛病,總是把加法當減法,減法當加法。我們就設計一些作業,其中有許多粗心大意的錯誤,故意請她當“老師”批改。反覆訓練幾次,在這方面的錯誤明顯減少了。針對她吃飯慢的不良習慣,我們就想辦法培養她做事快的習慣,給她講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儘快做好了,才有時間玩或學別的東西。

  5、不要輕易對孩子發火

  經常對孩子發火,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她已經習以為常了,覺得你發火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二是會因為她膽小而懼怕你,使她對你望而卻步。如果經常發火,她就會報喜不報憂,家長就瞭解不到孩子的真實情況,這樣教育起來就會被動。教育孩子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只能慢慢來。

  6、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並培養她學會休息和調整

  好奇心、豐富的想象力和爭強好勝是孩子成長的三大要素。因為一年級的孩子都比較小,天性好玩,在這方面就要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機動時間去玩和放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同時,孩子每天要上六節課,非常辛苦,每天回家都很累。在這方面,作為家長,一是為她做好各種後勤服務工作,加強補充營養,幫她解乏;二是教她自己學會休息和調整。比如聽聽音樂,閉目養養神、輕鬆活動一會兒等等當然,最好是學校每個星期三下午讓低年級的學生在家學習,藉此機會適當調整一下。等疲憊過後馬上是一個智力的高峰,在這個時段內,再要求她完成作業和閱讀課外書籍。

  家長教育孩子的建議

  批評時,需隔離人與事

  “‘你怎麼又做錯了’、‘我告訴過你多少遍,你為什麼不記住’……這些話,是大多數父母在孩子犯錯時的‘常用語’。但他們可能不知道,這種表述方式除了宣洩自己的憤怒以外,既不能改變孩子犯錯的事實,也不能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專家說,對孩子的一味指責,只會使孩子覺得“我不夠好”,時間一長,孩子勢必會產生恐懼和自卑心理,難以獲得“成長的能量”。她建議,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離開,不能一味說“你這不好那不好”,而應該說“你不可以做這樣的事”或者“你這樣做不對”。這樣,才可以使孩子明確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專家稱,臨床上發現,許多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往往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又並非完全由孩子造成。孩子的錯誤行為,只不過是“導火線”。事實上,家長對孩子的責罵,有些是源於家長童年時的“心結”。心理學實驗發現,不管是人和動物在對待自己的下一代時,總是重複自己幼時的遭遇。一位著名心理學家就曾歸納道:“當孩子被父親打時,他毫無反抗之力,但是孩子的復仇,是從自己當了父親開始的。”

  “如果你愛你的孩子,那麼,請控制你的廢話。尤其是在孩子犯錯時,不要對孩子傾瀉自己的情緒”,專家稱,用最簡單的語言,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錯了就足矣。“還有一點,請父母記住要蹲下來跟孩子講話,這樣,孩子會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啟蒙時,切忌“喋喋不休”

  “這是1,12345的1”、“這是紅色,紅旗的紅,紅汽車的紅”……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啟蒙時,總是喜歡不厭其煩地用不同方式對孩子說上n遍,但專家稱,這樣的方式並不妥當,因為學齡前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給他們傳授知識時,語言要非常簡潔,讓孩子“一聽了然”。

  專家表示,很多父母訓斥孩子時“排山倒海”,教育孩子時則“喋喋不休”,但他們忘記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其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冗長、複雜的語言,往往會他們感到困惑。因此,她建議家長在給幼兒啟蒙時,也要控制自己的“廢話”,在孩子看到數字或是顏色時,只需簡單地告訴他們具體數字或顏色,先讓孩子“對上號”,然後再考慮如何深化。

  孩子哭時,三句話最實用

  孩子哭鬧,恐怕是父母最頭疼的事情了。專家表示,三歲以前的孩子是缺乏理性的,所以很難用所謂的“道理”去說服他們,也很難給他們作出合乎邏輯的解釋。“孩子哭時,一般是因為他們的情緒需要得到宣洩,等孩子哭完了,也就萬事大吉了。”

  家長教育孩子的錯誤

  對孩子期望太高

  在絕大多數有孩子的中國家庭裡面,孩子都是中心中的中心。父母們整天圍著孩子轉,事事為孩子籌謀,從未生、出生、上幼兒園、上小學中學高中,直到上大學、孩子工作、結婚、買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幾乎無一日間斷。

  這期間是各種操心、各種比較、各種選擇、各種糾結、各種傾盡全力、各種力不從心、各種滿心希望、各種灰心失望、各種早知今日、各種悔不當初,常常是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然後又是對孩子回報父母、孝順父母的各種期待。

  如此心力交瘁地幾十年,怎麼能不累?

  這麼累的根源,就在於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對孩子自己發展的期望,也包括對孩子回報父母的期望。

  期望如此之高,壓力山大的不但是父母,還有孩子。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期望這麼高呢?他能成為獨立的、自主的、幸福的成人,不是已經很好了嗎?

  如果爸爸媽媽能夠看開這一點,拋開對孩子所有外在功名利祿的期待,關心孩子和父母自己內心的安寧和滿足,育兒生活,會輕鬆很多。

  父母之外的人蔘與太多

  我們經常看到,國外的父母,嬰兒車上推一個,懷裡抱一個,手裡還牽一個,兩個人,甚至一個人,就能帶上一小隊娃兒。

  而中國家庭的典型景象,卻是一隊人,帶一個娃,爸爸媽媽呵護著,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伺候著,甚至還跟著個保姆阿姨揹著大包小包做後勤支援,排場陣仗,簡直能趕得上皇帝出巡。

  我們不妨打個比方。一個小家庭,好比是一間公司,原本爸爸媽媽自己應該是全資股東、最高負責人,有各項事務的決策權。

  但不少家庭,接受了來自長輩的各種“投資”——資助買房、伺候月子、幫助帶娃等等,於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因為自己的“投資”,擁有了這個家庭或多或少的所有權,成為了“股東”。

  既是股東,就要發表意見、參與決策,有的還要求自己有“一票否決權”。這樣的治理結構,讓原本簡單的家庭事務變得複雜無比,作為一家之主的爸爸媽媽,如何能不累?

  甚至更糟糕的是,有的爸爸媽媽,連一家之主的地位都不保,自己的家庭事務,還需要聽憑自己的父母做主,於是大家更是勞心勞力,矛盾叢生。

  攀比之心過重

  別的孩子都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了,我們要不要上?如果不上,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別的孩子都在吃好幾百塊一桶的洋奶粉,我們不吃,會不會影響孩子發育?

  別的孩子都在穿名牌、大牌,我們不買,會不會被笑話很窮?

  別人、別人、別人……在相當多爸爸媽媽的眼裡,時時刻刻都看到太多別人,自己做什麼、怎麼做,常常以別人做什麼、怎麼做為準則、指南。

  既要時刻看著別人,自己又要時刻努力跟上,以免掉隊,如此怎能不焦慮、不累心?

  但是,別人是別人,我們是我們,我們自己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選擇、有自己的行為方式,為什麼要跟著別人跑呢?

  相信爸爸媽媽們能看開這一點,育兒之路上的勞心勞力,又會省去很多。

1.家長教育孩子學習心得總結

2.家長正確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3.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4.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5.優秀家長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感恩父母教師演講稿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有效的教育孩子
相關知識
家長教育孩子感悟具體有哪些
國外家長教育孩子的短文章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說的話語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成功經驗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小技巧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經驗心得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忌用動作有哪些
教育孩子方面具體有哪些禁忌
教育孩子成功具體有哪些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