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關節炎的誤區
藥物在體內都有一定的半衰期,當鎮痛藥達到一定劑量水平時,增加用藥劑量並不增強鎮痛效果,反而會因為用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使藥物在體內蓄積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如頭痛、頭暈、視力障礙等,因此,不要盲目多次服用,而應徵詢醫生意見,換藥或者適當合用其他藥物。
蘇子和老齡化人口的逐漸增多骨關節炎患者越來越多,骨關節炎可影響某個關節的所有部分,引起肌肉疼痛、炎症或行動不便,且骨關節炎患者多合併骨質疏鬆。而秋冬季節的到來,容易引發骨關節炎,在骨關節炎用藥方面,不少患者存在著誤區。
1:骨關節炎需要使用抗生素
專家解析:醫學裡所說的炎症包括感染所造成的炎症和無菌性炎症兩種。感染性關節炎除關節疼痛、腫脹之外,往往合併有全身發熱等症狀,血常規等血液指標也會有所變化。而大部分中老年人的關節炎屬於退變性或稱為老年性骨關節炎,只需要服用消炎鎮痛藥和營養軟骨藥就能緩解症狀,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沒有效果,長期用藥還會引起細菌耐藥、真菌感染等。
2:鎮痛藥服用越多效果越好
專家解析:藥物在體內都有一定的半衰期,當鎮痛藥達到一定劑量水平時,增加用藥劑量並不增強鎮痛效果,反而會因為用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使藥物在體內蓄積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如頭痛、頭暈、視力障礙等,因此,不要盲目多次服用,而應徵詢醫生意見,換藥或者適當合用其他藥物。
3:中藥治骨關節炎副作用小
專家解析:中醫學將外邪侵襲經絡,氣血閉阻不暢,引起關節、肢體等處出現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狀,稱之為痺證,也就是西醫學所稱的關節炎。中醫採用辨證施治,通過通經絡、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療,可有效緩解症狀。但少數治風溼病的中藥長期服用可能會造成肝腎功能損傷,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網編輯提醒,除了合理用藥,多多運動也是治療和預防骨關節炎的重要方法。而近日研究發現,每天步行3000步可有效防止關節炎症狀進一步惡化,每天至少步行6000步的參試者受益則更大。總體而言,每天步行數越多,兩年後關節狀況就越好。每增加1000步,關節活動能力減退機率就會減低20%。因此,適當的運動十分必要。
中醫治療面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