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的中藥屬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26日

  巴戟喜溫暖溼潤怕寒冷,也較耐旱。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及栽培技術。

  

  入藥部位

  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性味歸經

  甘,辛,微溫。歸腎經、肝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或熬膏。

  禁/宜人群

  陰虛火旺者忌服。

  炮製方法

  栽種6~7年即可採收。在秋冬季採挖,挖出後,摘下肉質根,洗去泥沙,在陽光下晒至五六成幹,用水棒輕輕打扁,再晒至全乾即成。

  地理分佈

  野生於山谷、溪邊或山林下,亦有栽培。分佈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其他

  【性狀】根呈扁圓柱形,略彎曲。表面灰黃色或暗灰色,具縱紋及橫裂紋,皮部有時橫向斷離,露出木部,呈串節狀。質韌,斷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與木部剝離,木部黃棕色或黃白色。無臭,味甜而微澀。

  【化學成分】預試根含蒽醌、黃酮類化合物。

  【功能主治】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用於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溼痺痛、筋骨痿軟。巴戟天可以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祛風溼。治療腎陽虛弱的陽痿,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也可以治療肝腎不足的筋骨痿軟,腰膝疼痛,或者風溼久痺,步履艱難。

  【單方驗方】

  1.治虛羸陽道不舉,五勞七傷百病。能食,下氣:巴戟天、生牛膝各三斤。以酒五斗浸之,去滓溫服,常令酒氣相及,勿至醉吐。***《千金方》***

  2.治婦人子宮久冷,月脈不調,或多或少,赤白帶下:巴戟三兩,良姜六兩,紫金藤十六兩,青鹽二兩,肉桂***去粗皮***、吳茱萸各四兩。上為末,酒糊為丸。每服二十丸,暖鹽酒送下,鹽湯亦得。日午、夜臥各一服。***《局方》巴戟丸***

  3.治風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巴戟一兩半,牛膝三兩***去苗***,羌活一兩半,桂心一兩半,五茄皮一兩半,杜仲二兩***去粗皮,鹽炙微黃,判***,乾薑一兩半***炮裂,判***。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飲下三十丸。***《聖惠方》巴戟丸***

  4.治小便不禁:益智仁、巴戟天***去心,二味以青鹽、酒煮***,桑螵蛸、兔絲子***酒蒸***各等分。為細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鹽酒或鹽湯送下。***《奇效良方》***

  5.治白濁:菟絲子***酒煮一日,焙乾***、巴戟***去心,酒浸煮***,破故紙***炒***、鹿茸、山藥、赤石脂、五味於各一兩。上為末,酒糊丸。空心鹽湯下。***《普濟方》***

  巴戟栽培的防治

  1、莖基腐病:該病在10月下旬開始為害莖基部。防治方法:①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抗病能力;②不要施胺類化肥,造成巴戟天組織柔軟,增加土壤酸性;③調節土壤酸鹼度,減輕病害發生;④發病後,把病株連根帶土挖起,並在坑內施放石灰殺菌,以防病害蔓延。可用1:3的石灰與草木灰施入根部,或用1:2:100的波爾多液噴射,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

  2、輪紋病:該羰主要為害葉部。防治方法:可用1:2:100的波爾多液噴射,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

  3、煙煤病:該病是由於蚜蟲、介殼蟲和粉蝨等蟲害為害後的莖、葉、果受病的,表面出現暗褐色黴斑。防治方法:①通過防治蟲害可達到防病效果;②用50%退菌特800倍液噴射,每隔隔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③也可用木黴菌製劑進行生物防治。

  4、蚜蟲:在春秋兩季巴戟抽發新芽,新葉時為害。防治:①可用40%樂果乳劑稀釋1500倍噴殺;②用菸草05千克配成菸草石灰水噴殺。

巴戟天的作用
巴達木的營養價值
相關知識
巴戟的中藥屬性
番瀉葉的中藥屬性和植物屬性
貝母的中藥屬性
魚腥草的中藥屬性和藥理作用
蒲公英的中藥屬性和相關附方
杜仲的中藥屬性及藥理作用
赤石脂的中藥屬性
三七的中藥屬性及臨床應用
地筍的中藥屬性
黨蔘的中藥屬性及功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