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報告
小學生處於心理與身體發育的特殊時期,因此,科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小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調查目的
隨著社會的飛速變革,人類將迎接來自許多方面的嚴峻挑戰,在機遇與競爭並存,希望與痛苦並存,光榮與苦難並存的時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成為了將來在社會上立足的重要條件。而學校作為培養人的機構,在心理健康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和輔導是義不容辭的。再者小學生的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可塑性強,如果在學生時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必將對他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了更好地瞭解學生現在的心理健康狀況,也為學校以後能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幫助,我們對學校三——五年級學生進行了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對我們瞭解我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把握其心理動態,分析心理問題成因,尋找合理的教育對策提供了有益幫助。
通過對學校學生***三——六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學生的愛心、關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數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問題。
二、物件和方法
***一***物件:我校三——六年級學生進行調查,基本情況見表:
調查物件問卷發收情況一覽表:
問卷人數 回收問卷 回收率有效卷
三年級 10 10 100%
四年級 10 10 100%
五年級 10 10 100%
六年級 10 10 100%
總數 40 40 100%
***二***材料與方法
調查問卷是由我校學生心理健康課題組根據愛心等方面設計的問卷,共21個小題,均為簡單易行的單項選擇題,由學生按問卷各題的要求,根據自己的情況逐一實情回答。
***三***統計:
以年級為單位,按實際答題人數統計各題各專案人數,以實際答卷總數作基數計算百分比。
三、調查分析
雖然題目簡單易行,是非明確,但是在統計過程中,我們還是發現學生在學習目的、愛心、關心、同情心、自信心五方面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同時也發現少數學生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問題。
***一***大多數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少數學生態度有待糾正。
題目:你上學讀書時為了什麼?
A:沒有知識不能生存; B:能考上好的大學;
C:長大後找工作。 D:讀書後賺大錢。
調查統計表明:多數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的教育下明白沒有知識不能生存的道理,選A的學生佔34%,選B的佔27%,選C的佔25%,選D的佔14%。可見,少數學生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而選擇了D,這也是社會上一些沒有文化照樣掙大錢的人影響的結果。
***二***大部分學生對考試很重視,說明對學習也很重視。
題目:期末考試時選擇心情:
A:心情緊張; B:有點緊張;
C:無所謂; D:有信心;
調查統計表明低年齡段的學生對考試非常重視,認為考好了不僅老師會表揚,家長更會表揚,三、四年級的學生選A的分別是:82%和79%。而高年齡段的學生可能經歷的考試較多,對學習和考試的態度差距較大,這也表明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態度。選擇A的佔54%,選擇D的佔17%,還有個別學生選擇C,這也呈現了他們的年齡特點。
***三***同情心缺乏,冷漠無情
題目:你看到你的同學在班中出醜,其他同學都笑了,你會
A:一起開心地笑; B:勸阻其他同學不要笑了;
C:當作沒有發生; D:覺得他活該;
調查統計表明當發生事情時,學生對別人的不幸表現較為冷漠,認為不關自己的事情而無動於衷,表現平淡,缺乏與之相對應的情感體驗和表情,表現出冷漠。隨著年齡的增長,同情心逐年流失。表現為選擇“B:勸阻其他同學不要笑了”的同學逐年下降,選擇比例為三年級學生佔42.11%,四年級佔37.21%,五年級佔30.23%,六年級佔29.13%,而選擇“D:覺得他活該”的學生則從中段的1.66%猛增到高段的2.3%。
***四***自信心兩極分化,膽怯心理
題目:在全校的大會上,老師要求你來朗誦一段文章,你會
A:害怕緊張,但還是會上去朗誦; B:大膽上去朗誦;
C:如果讀錯了會很難為情,不上去;
調查統計表明學生的自信心呈現不穩定狀態,有兩極分化的表現。自信心比較充足的顯現在調查範圍的兩頭,在四、五年級階段學生的自信心較為低落,表現為選擇“B:大膽上去朗誦”選擇比例為三年級學生佔33.68%,四年級佔25.58%,五年級佔23.26%,六年級佔24.41%,而膽怯心理總體上也有上升的趨勢,即選擇“C:不敢朗誦,當作沒有聽見”中段年級4.97%到高段年級上升為5.47%。特別是到了六年級,膽怯心理表現更為突出,學生選擇比例高達7.87%。
***五***大多數學生對父母很關心,但年齡越大,對父母的依賴性越小。
題目:爸爸媽媽回家晚了,你會
A:很不安; B:很高興,繼續玩;
C:不會不安; D:打電話詢問。
調查統計表明學生逐漸懂事了,年齡大的學生會比較理性,即選擇“D:打電話詢問”三年級學生佔57.89%,四年級佔62.73%,五年級佔68.72%,六年級佔75.34%,只有極少數學生會選擇C:不會不安。說明這部分家長平時應多與學生交流,多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培養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同時,高年級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他們會比較獨立,他們詢問父母的情況,但他們會繼續做自己的事情。如今父母都比較忙,應多抽出時間和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四、成因分析
學校原因:
雖然在最近幾年裡,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視,但是重視程度還不是很好,加上心理教師和必要設施的缺乏,導致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後。再者學校重智育而輕德育,對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關注甚少。導致了學生有心理問題後束手無策。長久的積累,使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嚴重。
家庭原因:
在我校學生家庭中,有大概70%的家庭父母忙於在外打工賺錢,屬於留守兒童。孩子的學習基本上完全由學校負責,同時也因為家長的文化水平有限,對教育缺乏正確認識,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嚴重缺乏,這些不爭的事實使家長對孩子無心進行輔導,也無力進行輔導。但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對抗中,導致出現兩種極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對孩子百依百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上對孩子疼愛有加,什麼事情都圍繞著孩子來轉,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的觀念,而家長對孩子的寵愛默許,使孩子更認為長輩對自己的愛是理所當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愛應該得到別人的愛,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賴性和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有些家庭則認為“打罵教育,黃荊棍下出好人”,對孩子實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錯誤,家長就對孩子動粗,給孩子在心理上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兩種不良現象對孩子的捆擾,使孩子在心理上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
社會原因: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資訊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一些改革中產生的負面現象無聲無息地影響著小學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自我中心論,讀書無用論,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適宜兒童的影、視、報刊、電子遊戲及網咖,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會上的一些腐敗現象,有的學生就產生了巴結權勢,投機鑽營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兒童醜惡不分,是非不明,冷漠無情,思想複雜,缺乏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準則。
學生自身原因:
我校學生都是邊遠山區,見識少,學生認知評價水平低,應對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難以正確對待,同時缺乏社會支援,特別是小學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產生衝動,往往由於教師、家長的行為不當或社會不健康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的心理問題。
五、對策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國著名德育專家詹萬生主任更是精闢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
由此可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視,成為了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的熱點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問題。
學校:
學校應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機構設定,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體系。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根據小學生年齡和身心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各學科教學之中,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進入課堂。同時建立和完善專用心理諮詢室的配置,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擺在學生良好心理行為的訓練和引導上,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諮詢指導,矯正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學生帶著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家庭:
很多家長的忙碌使他們無法擔當起對孩子成長的輔導責任,甚至從來都不過問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情況。因此父母要經常看一些有關家庭教育書刊,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跟孩子講講話,談談天,靜心聽一下孩子的心聲,和孩子一起探討分析遇到的困難,給孩子一些引導和幫助。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升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社會:
大力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和培訓。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關鍵還在於教師心理教育知識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須大力加強我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與技能的培訓,著力指導教師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以適當的方式增進師生感情,掌握學生心態,提出合理要求,指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同時在廣大家長中,以召開家長會、講座、分發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對家長進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傳授,提高其認知評價水平和應對技巧,以便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有基本的應對方法和措施。
學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個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功能,改革教育方法,開闢多種溝通渠道,讓學生有傾訴的機會和場所,改變學生所有煩惱自己扛的局面,營造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不僅如此,還要加強與兄弟學校之間的聯絡,經常交流經驗,探討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問題,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也可以組織學生互相聯誼,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傾訴,學會交流,取得共同的進步。
當然,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只有從小注重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才能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為社會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篇2
一、調查目的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群體的健康與否,預示著國家的發展是否處於一個良性狀態,同時,小學生處於身心發展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強小學生的心理指導,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重要一環。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小學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瞭解情況,對我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2013年10月5日——11月15日,我對我校店子二小四——六年級學生進行了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對了解我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把握其心理動態,分析心理問題成因,尋找合理的教育對策提供了有益幫助。
二、物件和方法
***一***物件:xx小學四——六年級學生進行調查,基本情況見表:
調查物件問卷發收情況一覽表:
問卷人數 回收問卷 回收率有效卷
四年級 30 30 100%
五年級 30 30 100%
六年級 30 30 100%
總數 90 90 100%
***二***材料與方法
調查問卷是分別從小學生的人際關係、挫折適應、青春期心理,考試焦慮、厭學及性格等六個方面設計的問卷,共21個小題,均為簡單易行的單項選擇題,由學生按問卷各題的要求,根據自己的情況逐一實情回答。
***三***統計:
以年級為單位,按實際答題人數統計各題各專案人數,以實際答卷總數作基數計算百分比。
三、調查分析
從調查情況看,學習上存在問題的 集中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注意力不集中、馬虎、自主性、厭學情緒等。根據統計,這一類學生達到41人***當然,這其中有交叉現象,下同***,佔49%。其次所佔比例較大的是社交障礙。在調查過程中,這類學生有2人,佔2.2%。主要反映在不會和同學、老師,家長溝通,不愛主動與他人交往。自私,以自我為主。缺乏自信也是現在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這類人群有5人,佔5.5%,主要表現在膽子小,聲音小,不敢說話,不敢發言,不敢與老師溝通。排在後面的是個性問題15人,考試焦慮15人,挫折適應問題7人,青春期教育問題8人,情緒問題12人,感覺無助的有2人,情感缺失和適應障礙各1人。總體看,全校心理方面存在問題的佔全校的21%。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就我校大多數的小學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儘管其中的各個專案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其中所蘊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 我們既要對這些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 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四、成因分析
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1564名1—5年級的小學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小學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為。
社會原因: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資訊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一些改革中產生的負面現象無聲無息地影響著小學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自我中心論,讀書無用論,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適宜兒童的影、視、報刊、電子遊戲及網咖,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會上的一些腐敗現象,有的學生就產生了巴結權勢,投機鑽營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兒童醜惡不分,是非不明,冷漠無情,思想複雜,缺乏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準則。
學校原因:以往的時間裡,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提高升學率,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為關注,視其為關係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內只抓智育,而課後家長又讓學生參加多種補習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考試緊張、厭學、偏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又過高,加上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五、解決措施
學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個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功能,改革教育方法,開闢多種溝通渠道,讓學生有傾訴的機會和場所,改變學生所有煩惱自己扛的局面,營造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不僅如此,還要加強與兄弟學校之間的聯絡,經常交流經驗,探討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問題,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也可以組織學生互相聯誼,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傾訴,學會交流,取得共同的進步。
家庭層面,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境而言,孩子們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1/3之多。而且,對於心智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來說,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很多家長的忙碌使他們無法擔當起對孩子成長的輔導責任,甚至從來都不過問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情況。因此父母要經常看一些有關家庭教育書刊,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跟孩子講講話,談談天,靜心聽一下孩子的心聲,和孩子一起探討分析遇到的困難,給孩子一些引導和幫助。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升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社會層面,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學對待心理問題,使人們遠離迷信,使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得以及時的科學治療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對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正確認識,來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家長和教師對心理學、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視,使心理學真正早日走進人們的生活。
學校層面,學校應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機構設定,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體系。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根據小學生年齡和身心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各學科教學之中,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進入課堂。同時建立和完善專用心理諮詢室的配置,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擺在學生良好心理行為的訓練和引導上,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諮詢指導,矯正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學生帶著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篇3
一、 調查目的
知識化、資訊化、競爭化程度日益加劇的當今社會是機遇與競爭並存,希望與痛苦並存,光榮與苦難並存的時代,人類將迎接來自許多方面的嚴峻挑戰。心理素質將是21世紀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素質,心理健康將成為21世紀對人才選擇的重要條件。為了更清楚地瞭解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把握其心理動態,分析心理問題成因,尋找合理的教育對策,我校對三~六年級200名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現狀問卷調查。現將過程和結果記錄如下:
二、 物件和方法
***一*** 物件
我校於2010年10月對三~六年級20名學生進行調查,基本情況見表: 調查物件及問卷發收情況一覽表:表略
***二*** 材料與方法
調查問卷是根據學習動機等八方面設計的問卷,共10個小題,均為簡單易行的單項選擇題,由學生按問卷各題的要求,根據自己的情況逐一回答。
***三*** 統計
以年級為單位,按實際答題人數統計各題各專案人數,以實際答卷總數作基數計算百分比,
三、 調查結果***備註:中段—三、四年級;高段—五、六年級***
調查統計表明小學生的學習心理、交際心理、情緒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較好,但仍有少數學生存在學習動機扭曲、冷漠,情感閉鎖,缺乏愛心,競爭意識不強等心理問題。
***一***學習動機扭曲:
題目1:你上學讀書是為了A 沒有知識不能生存 B替老師學習 C替父母學習D讀書後找大錢 E同學間好玩
題目2:課堂上教師提問
A馬上回答 B想一會再回答 C等別人答D老師抽問才答,一般不回答
統計表明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中段學生有48%,高段有19%的小學生學習動機扭曲,其中,中段有43%,高段有8%的學生認為讀書是為了“D以後掙大錢”;2%的學生認為讀書是“C替父母學習”;2%的學生認為讀書是“B替老師學習”。還有1%的學生認為讀書是“E同學間好玩”。正因為動機缺乏,因此相當部分小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高,體現在課堂回答問題上,中段有21%,高段有14%的學生處於被動狀態,不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習變成了一種負擔,一種應付。他們選擇的是“D老師抽問才答,一般不回答”。小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應引起高度重視。
***二*** 焦慮心理
題目3:期末考試時
A 心情緊張 B有點緊張 C無所謂 D有信心 E不緊張
題目4:爸爸媽媽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A 是 B不是
面對考試,10%左右的學生情緒緊張,高年級學生因面臨的壓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動機,已能體驗或預計到考試結果對自身潛在威脅,因而擔憂更為明顯,29%出現輕微焦慮,7%屬於過度焦慮。“有信心不緊張”的選擇率由中段的74%下降到高段的64%。這種心理障礙如果處理不好,可能給學生帶來一些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問題4同樣顯示了學生擔心發生威脅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這部分學生焦慮不安,緊張擔憂,顧慮重重,形成心理障礙,並且這種焦慮由中段的28%上升到高段的40%,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
***三*** 冷漠
題目5:看電視遇到傷心或感人處時
A 跟著流淚B沒有眼淚 C那是假的 D非常激動
看電視遇到傷心,感人的情節,中段有35%,高段有25%的小學生不會流淚,或認為那是假的而無動於衷,這實際上是對平時能鮮明感情反應的刺激表現了平淡,缺乏與之相對應的情感體驗和表情,表現出冷漠。
***四***膽怯、羞澀
題目6:家裡來了陌生客人:
A喜歡 B主動招呼 C不理睬 D怯生
家中來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中段佔58%,高段佔45%,這表明了小學生中膽怯、羞澀心理比較突出,特別是農村孩子,由於平時見的世面少,同時也因為缺乏正確的心理引導,顯得不夠大方。
***五*** 交往情感閉鎖
題目7:與新朋友在一起
A主動邀請一起玩 B不好意思接近 C只顧自己玩
統計表明,部分小學生存在交往障礙,中段有19%,高段有21%左右的學生與新朋友在一起時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顧自己玩,不善於與夥伴溝通。進一步分析發現,導致部分農村小學生交往的心理問題是自卑、怯弱、排斥、閉鎖等。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之間的交往***也包括親子交往、師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誼。
***六***愛心的流失
題目8:對小動物,你
A喜歡 B不傷害 C捉弄 D喜歡弄死
5%的學生捉弄小動物甚至以弄死為樂,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態,這表明少數農村小學生的愛心正在流失,連可愛的小動物也不能喚起他們的愛心。這可能與部分家庭的溺愛式教育有關,這種教育導致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對他人或物的關愛。
***七***競爭意識不強。
題目9: 競選幹部時
A 我能行 B努力爭取 C當幹部要多做事D無所謂 E不願當 F
我不行
20%左右的學生不積極參與競選幹部,其中近5%明顯缺乏自信而放棄競爭,10%左右是缺乏服務意識,不願多做事而不願參加競爭,5%持無所謂的態度。
這表明,部分小學生競爭意識不強或服務意識不強,不想通過競爭成為勝利者,或不想為別人服務,有懶惰思想。而競爭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頭,都面臨著挑戰和競爭,同時,總想著別人為自己服務也是不現實的。
***八***不良情緒:
題目10:你到學校的心情是
A 愉快 B一般 C有時煩 D不愉快
調查發現,學生存在在校情緒不良現象,特別是高段,感到有點煩或不愉快的20%,低年級也有10%的學生每天上學心情煩悶,不愉快。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出情緒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悅的心情投入學習、生活中。
四、學生心理成因分析
從調查統計來看,小學生心理現狀令人擔憂,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問題也有一定的差異,進一步調查分析表明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既有其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這些狀況的主要因素有:
1、學校原因: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引起重視,但鑑於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師資等條件的限制,普及不夠,方法簡單。教育行政部門重教學骨幹教師的培訓,輕心理教育專業的培訓;重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輕教師育人技巧的攀升;重教師教學業績的考核,輕教師健康心理的養成。沒有心理健康的教師,誠然會出現諸多的學生心理問題。學校教育“重智育輕德育,知行不一”,也是直接導致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素質教育喊得震天響,新課程改革理念與實踐嚴重遊離,學生學業越來越重,考試越來越頻繁,分數越來越看重。各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濤聲依舊”,考試指揮棒依舊左右學校、教師的教學行為。“應試教育”變成了“理直氣壯抓質量”,還沒有走進新課程的教師不得不直面迎面而來的“應試教育下放權”***小學考試也要排名次***。隨心所欲的測試卷,漫無邊際的拓展,教師勞累,學生更遭殃。教師的壓力也就理所當然地變成了學生過重的心理及學業負擔。學校教育是影響小學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2、家庭原因
在家庭中,有大概30%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字輩照顧,家長無法擔當起對孩子成長的輔導責任,同時也因為家長的文化水平有限,對教育缺乏正確認識,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嚴重缺乏,這些不爭的事實使家長對孩子無心進行輔導,也無力進行輔導。但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對抗中,導致出現兩種極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對孩子百依百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上對孩子疼愛有加,什麼事情都圍繞著孩子來轉,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的觀念,而家長對孩子的寵愛默許,使孩子更認為長輩對自己的愛是理所當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愛而應該得到別人的愛,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賴性和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有些家庭則認為“棍棒之下出人才”,對孩子實施打罵教育,孩子一有錯誤,家長就對孩子動粗,給孩子在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兩種不良現象對孩子的困擾,使孩子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
3、社會原因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群教育三結合力度不夠,對學生心理影響難以形成合力,學生在校接受的教育與家庭輿論、社會氛圍不一致,這也是小學生易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為關注,視其為關係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鄰里之間經常問及的是孩子的學業,經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績。成年人的健身觀念增強,卻缺乏對孩子們“健心”的觀念。大教育觀尚未在社群有效樹立。
五、 對策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國著名德育專家詹萬生主任更是精闢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由此可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視,成為了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熱點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問題。
1、學校:學校應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機構設定,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體系。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根據小學生年齡和身心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各學科教學之中,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進入課堂。同時建立和完善專用心理諮詢的配置,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擺在學生良好心理行為的訓練和引導上,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諮詢指導,矯正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學生帶著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2、家庭:很多家長的外出使他們無法擔當起對孩子成長的輔導責任,甚至連一個星期見一次面的機會都沒有。農村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質上的需求,而是缺少父母的理解和關心。因此父母要經常看一些有關家庭教育書刊,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跟孩子講講話,談談天,靜心聽一下孩子的心聲,和孩子一起探討分析遇到的困難,給孩子一些引導和幫助,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升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3、社會:學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個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功能,改革教育方法,開闢多種溝通渠道,讓學生有傾訴的機會和場所,改變學生所有煩惱自己扛的局面,營造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不僅如此,還要加強與城鎮之間的聯絡,經常交流經驗,探討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問題,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縮小學校與城鎮學校之間的差距。也可以組織學生與城鎮學校聯誼,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傾訴,學會交流,取得共同的進步。
當然,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只有從小注重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才能有利於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為社會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及情況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