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課案例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7日

  建設和開發基於心理案例教學的課程資源庫系統勢在必行,有利於收集一線教師的優秀案例資源,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課案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背景介紹:

  小寶,男,11歲,自由散漫,五年級之前一直伴著父母在外地上學,父母常年在天津板廠打工,雖然對孩子的教育很關注,但是因為缺少方法,也顯得無能為力。該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上課經常發呆,與同學相處,別人稍微觸犯他,他就會報以拳腳,而且,該生對老師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態度,一切事情他認為都用武力可以解決。

  二、原因分析:

  經過和他父親的交談,側面瞭解到他的父親不太管教,回家時對該生所做的錯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是一味的打罵,同時他母親對該生卻很是溺愛,父親的粗暴造成了他的固執和任性。另外,孩子的幾位前任老師多次教育,沒有什麼效果,對孩子也感到無能為力。家長的批評責罵溺愛,老師的無能為力,更讓孩子得寸進尺。

  三、輔導過程:

  孩子所有的外在表現,是其內心的反應,所以,教育要從心入手。

  第一:加強與其家庭的聯絡,說服其家長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使他擺脫心理困境。讓其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責任感,使他的父親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週五家長來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學校在家的表現,交流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由於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髮生了微妙的變化,漸漸不再那麼倔強。

  第二:在師生間、同學間架起愛的橋樑,使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恢復心理平衡。 開始,同學不願意與他玩耍,他對老師的詢問也是一問三不答,故意裝作不知道的樣子。我知道這是防禦心理的表現,其實其內心還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同情和關心的,他極需要被愛的感覺。他不願意開口,我也不著急,而是主動與之接近,慢慢縮短心理距離,消除他內心的焦慮和冷漠。慢慢地,他不再那麼牴觸,也願意與老師和同學溝通了。

  第三:協同各科任老師,在課堂上,多創造一些給他表現的機會。課後,多給他補習。孩子這種性格的養成,許多不良習慣的形成,其實歸根到底是學習成績的差導致的。學習差,父親責罵,學習差,老師責怪,學習差,自己自暴自棄……所以在課堂上老師們多次為他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榮譽,增加良性刺激,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心靈的交往,熱情的鼓勵,溫暖著他那顆冷漠的心,使他重新找到了自信。

  第四:在班級中,給他一點職務,讓他在集體中發揮作用。因為參與了班級管理,他的積極性也充分調動起來了,另外,因為他的職務涉及到記錄,需要寫一些表述性文字,遇到不會寫的字他就請教別人,或者查字典,從另一面也提高了他的學習成績。

  四、輔導後記:

  雖然學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卻永沒有結束。孩子的不良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長的時間,中間還可能出現反覆,這需要我們老師更多的愛心、耐心與信心

  篇2

  男生小未, 十一歲,現就讀某小學五年級。該生表現為:貪玩,學習興趣不高,和同學關係不好。最近,在他身上發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他竟欠了班上幾個同學共計248元的債!經查,原來,他為了同班裡幾個愛玩、會玩的同學一起玩,竟然提出“玩一次,許諾給對方多少錢”,到那天為止,除去欠款,他已付出了300多元的交友代價!

  這是一種人際交往習得性失助感導致不正當的自我防衛機制的個案。患者不是從自我方面去找原因,努力改變自身的毛病,而是以消極的方式來應對,借用金錢、物質外在手段以排遣人際交往不良帶來的壓力。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成人社會黑暗面給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孩子善於觀察、善於模仿的天性使然。不可否認。但這樣做的結果,給成長中的孩子埋下了痛苦的心理隱患。他沒有真心朋友,也不可能交到好朋友。

  他為什麼會令自己陷入失助的狀態?有必要提及他的家庭生活情況:

  他生活在一個問題家庭,在他四歲時,父母的感情就亮起了紅燈。母親竭力挽救,總算維持。為了孩子,母親委曲求全,但又處心積慮、小心提防“背叛”的父親,對孩子,總覺有些愧疚,希望多一點補償。是否能從家庭尋求到慰藉,就可想而知了。

  在班裡,他不愛學習,作業常不能完成,又愛以各種理由搪塞,同學們早已習慣了他愛講大話;在與同學的交往中,由於其情緒反覆無常、常推卸責任;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講信用,常說話不算話;。不注意個人衛生,身上總有一股說不清的臭味。同學們都不太願意和他交朋友。他也一度處於自卑、自棄的失助狀態之中。淪為個別霸道學生的“攻擊目標”,動不動被人欺負一頓。

  輔導方法與過程 :

  基於小未身上出現的人際交往習得性失助感,眼前必須建立一次成功的經歷,並讓他充分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他在學校門口買了幾條金魚,喜滋滋地拎回家了。第二天,我主動詢問他關於飼養小金魚的問題,他非常熱情地作了解答。看得出來,他對飼養好小金魚有濃厚的興趣和一些不錯的經驗,還有充足的信心。我真誠地鼓勵他,希望他注意觀察和積累,爭取在合適的時候向大家介紹。我告訴他,我相信他能成功。

  ***二***提高人際交往水平,增加大眾的支援

  “結交真心朋友、主動幫助別人”“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問題”。這是獲取友誼的基礎和前提。趁著他在飼養小金魚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我請他在班裡向同學們介紹經驗,解答個別同學在這方面的問題。我發現他的自信心有所增強了。他還主動將自己心愛的一條金魚送給了一位養金魚沒有經驗,將金魚喂死了的同學。我順勢讓同學大聲說出他的優點,他聽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三***多進行自我暗示,建立積極的內在對話

  我請他及時獎勵自己,可在內心表揚自己幾句。他告訴我,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來自同學之間的真正友情。我要求他將自己成功的經驗遷移到其他方面,去改正自身的缺點。諸如:愛說大話、自制力差、不注意個人衛生等。這樣才會被大多數人接受,成為受歡迎的人。

  ***四***改善認識,培養正確的壓力觀

  告訴他:人生在世,會遇到許多不順心的事,會遭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在壓力面前,要有積極的應對方式。可以找信賴的朋友傾訴、可以寫日記、與同病相憐的人訴說、獨處沉思,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要自己堅強起來,時刻提醒自己身上的責任。

  輔導後的思考:

  小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好多與他們未成年,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所處的環境太複雜有關。不成熟的想法得不到正確的指引,堆積在心裡就容易造成一些人格缺陷,進一步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並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我們可以運用在某一領域先成功再遷移的例子,助其走出失敗的陰影。

  篇3

  案例一:與老師對立,逃學上網

  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一個曾經教過的男生。他是一個朋友的孩子——軒。我見到他時,一個人在大街上溜達,身上揹著書包,嘴裡還吸著煙。他開始並沒有注意到我,當我喊他的名字時,先是一愣,後急忙扔掉香菸,站在那呆呆得看著我。也許是老師的身份,讓他當時的表情就是誠惶誠恐。我並沒有批評他,只是囑咐他早些回學校,因為那個時間段是學生在校上自習的時間。第二天,他主動來到我的辦公室,說出了他昨天逃課的原因。軒本來是個不錯的學生,好多老師都說他聰明,給我的印象也很好。可在高一下半年學校重新調整了班級,軒離開了原來的班級。新的環境讓他感到很陌生,新的同學和老師讓他感到很不適應,沒能夠很快的調整心態,融到新的集體中去。有一天軒遲到了,新的班主任批評了他,這讓他感到很不快。第二天軒又遲到了,這次他是故意的,他不願向老師認錯,老師很生氣,就請了他的家長,面對老師和家長的教育,軒不僅沒有改正,而是選擇了逃避,逃學去網咖待了一個上午。後來就出現了開始我講的情況。軒對我說自己很想回到原來的班級,對原來的老師和同學很留戀。自己非常擔心在新的環境中和同學們處不好,怕被老師和同學們瞧不起,心情非常焦慮,產生了對立情緒。

  案例分析:

  軒的行為是因為心情焦慮時間過長,自己長時間處於無緣無故又無法擺脫的緊張狀態引起的。通過和軒談話瞭解到,其實到了新環境中後,他並沒有和別人發生矛盾,而是自己過度擔心、緊張的情緒使自己產生了焦慮心情,從而導致行為失常。

  輔導態度及方法:

  一是理解接納他,把他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尊重他,信任他,寬容他,告訴

  他相信他講的話都是實話,產生這種情緒反應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情緒。 二是鼓勵他給予他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充分肯定他的過去,幫助他分析原因,要能夠正視自己和他人,學會在新的環境中學習併成長,以前能做好的在新的環境中也一定能做好。遇到較困難的事情應該持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三是積極關注他的進步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並把這種做法持續下去,直到他的情緒有了明顯的改變。四是幫他建立正常合理的信念。當通過輔導他的心態好轉的時候,委婉適時的引導他建立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去除不合理的信念,採取積極的態度面對新問題。當然,軒的心理和情緒後來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僅改善了和老師及同學的關係,學習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案例二:新橡皮,舊橡皮

  學生娟平時在我的眼裡還是個比較開朗的學生,可有一段一連幾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聽講精神比較差。憑著自己多年做班主任的的直覺,我感到她一定有什麼心事。於是我在一個自習課的時候找到了她,娟向我講述了發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娟新學期開學的時候,買了一塊新橡皮,式樣很新穎,娟很是喜歡,時常從文具袋中拿出來獨自欣賞。自己捨不得使用,擦字時還是用原來的舊橡皮。這個舉動被同桌和前桌的三位同學觀察到了,三個人都注意到了娟有了新橡皮。有一天,前桌蕾同學寫字正好要用橡皮,就向娟借用。娟就隨手把舊橡皮遞給了蕾。蕾知道娟有了新橡皮,本想借機會看看,可沒成想娟遞給自己的是舊橡皮,心裡不是很高興。下課後,蕾和另兩個同學講了向娟借橡皮的事兒。說娟“摳”不願把新橡皮借給她。三個人的談話恰巧被走過來的娟聽到了,娟心裡很不是滋味,感到很委屈,雖然當時沒有說什麼,可就此背上了心理負擔。一連幾天本來和娟很要好的三個夥伴讓她有了疏遠的感覺,自己感到怕見到這三個同學,尤其看到她們三個在一起聊天就更感到一種心理恐懼,覺得她們三個人就是在議論自己,在說自己的壞話。越是這樣想心裡就越是不安,以至於出現了上課時常走神的表現。 案例分析:

  娟的行為在處於心理成長期的孩子來說,也是常有的現象。這是一種社交障礙。渴望和別人交流又存在害怕被傷害的心裡,是他們出現社交障礙的主要原因。這是一種令人感覺很不舒服的情緒,它帶來緊張、焦慮、甚至恐慌,也會帶來身體上的各種不良反應。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他們很難客觀的認識自己,疑神疑鬼,因為抗挫折心裡不夠,所以才漸漸形成了恐懼心理。

  輔導態度及方法:

  對於娟和其他的三個夥伴,可以通過個體輔導的方式指導她們相互包容和理解,教授她們人際交往的技巧。輔導時一要給予她們充分的理解,要耐心聽他們講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也要告訴她們是相互猜忌的心理在作怪,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要讓她們能夠接受心理輔導。二是給予她們耐心和鼓勵,告訴談們要嘗試真心和他人交流,告訴對方自己的真實想法。娟就說自己其實不是不願意借新橡皮給同學,只是想多保留幾天,好好享受一下新橡皮帶給自己的快樂。我就告訴她如果當時自己能夠和夥伴們講清楚,夥伴們一定會理解的,就不會出項相互的猜忌和不安了。而其他三位同學也講清楚就是想欣賞一下新橡皮,並不是非得用它去擦字,那結果就會是另一個樣子了。可見,幫她們澄清問題,在解決孩子們的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三是幫助他們改變對人際交往中的恐懼態度。告訴她們,當出現問題是,要能夠把心中的不快講出來,克服恐懼心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談論它,同我們信任應且能夠傾聽我們談話的人講出自己的心裡,這樣才能有助於克服困難,消除人際交往中的困惑。

  當一個人依戀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與家庭的親密關係得不到滿足,如失去父母、生活在單親家庭、缺少父母關愛等,或與周圍的同學、老師人際交往困難,難以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等,都容易產生孤獨感、無助感。於是,部分學生藉助網路交友或玩遊戲,通過虛擬的人際溝通和情感上的交流,獲得安慰、支援和理解,彌補現實生活中。

  

心理健康教育班會課方案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題
相關知識
心理健康課案例分析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4篇
心理健康課案例
心理健康課個人分析報告
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論文
心理健康課教學探析論文
銷售心理學成功案例分析_銷售心理學的經典成功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課堂活動教案
中學生心理健康課主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