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反思範文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在開學伊始,就應該對學生強調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才會更快提高學習效率。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教完了這一習慣篇後,我感覺到學生的學習習慣需要加強!其實我們每一位老師、家長都知道習慣的重要,但在對引導與培養方面做得遠遠不夠。
尤其是在讓學生學習握毛筆時,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只有幾位學生能完全按照我的要求做到,其他的學生不是用手全握就是四指併攏著握等等,真是廳態百出。經過多次示範、糾正,仍然有多名孩子無法正確地執握。讓我有種任重而道遠之感!
已經是三年級的小孩子了,但他們的種種表現讓我覺得他們好似剛踏進小學校園似的。它也讓我感覺到習慣的培養多麼重要,又是多麼地困難!
可以說在引導學生觀察學習時他們能很快地接受、理解,但在練習的時候又問題百出,何況說要讓他們完全地掌握,進而形成良好的習慣?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可能是老師、家長平時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沒有重視,只要他們能完成任務、取得較好的成績就行了。只看結果,忽視了對習慣養成的教育。
習慣不良,姿勢不正,怎麼能寫出優美的漢字,又怎麼會取得優秀的成績?
篇二
習慣是一個人長期養成的思想行為模式的固化。從學生個體習慣的角度來看,習慣的形成是由外顯認知階段向內隱的自動化階段的轉化過程。從知識到智慧,由技能 到習慣,絕非一日之功。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說過:有思考,才會有觸動;有觸動,才會有行動;許多的行動才能積累成一點點的習慣;許多的習慣才會積累成一 點點的傳統;許多的傳統才會積累成一點點的文化。由此可見,學生學習習慣的獲得,離開了學生主體的主動思考與行動是不可能形成的。教師應該認識到,良好的 寫字習慣的養成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監督,但又不依賴於教師的傳授。他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行動、再思考、再行動而逐步形成的。古人云:"思之自 得者真,習之純熟者妙"就是這個道理。本著思考有所得、實踐成習慣的指導思想進行本冊習慣內容的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從文化傳承的 角度來看。寫字習慣不光是學生個體的行為,它更蘊含著大量民族文化的資訊,負載著文化的傳承之責。以寫好毛筆字為例。毛筆的使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已 經有了豐富的文化的積澱。因此,認真寫毛筆字,不光要讓學生會寫,還要寫得好,更要讓學生在認真寫字的過程中逐步熱愛漢字,尊重漢字,從情感、態度上對中 國文字產生認同感與自豪感。在培養學生寫字習慣的同時,瞭解祖國文化歷史,感受方塊漢字形體的美與書寫的奧妙。從寫字的文化傳承功能上去審視寫字習慣的教 學,它的教學目標應是"三維"並舉的。
篇三
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是一種長期行為,絕不能一暴十寒。葉聖陶先生曾指出:“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 過反覆的歷練。”在今後的每一節課的教學中,都要加以體現。因為每一節語文課學生都有動手寫字的內容,因而都有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與正確握筆的要求。這就 要求教師:①要有耐心與毅力,去反覆抓,抓反覆,持之以恆。②要從小處抓,起點不妨低些,眼睛向下,固本培元,但又要嚴格要求,紮實有效。③要注意將寫字 習慣與日常的作業結合起來。單純練習比較枯燥,與日常的作業,課堂、課外等活動結合起來,化整為零,潛移默化;④要全過程貫穿習慣培養思想。不僅在三年級 這個特定的階段,在整個小學階段都要貫穿寫字習慣的培養。
《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教學不應是‘單打一’地給學生傳授一種工具,還要 注意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寫字的興趣,不能讓學生把寫字習慣當作一種制約,而要從心理上普遍認同,樂於接受,並自覺地在學 習生活中運用;因而,教師要適當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線索與空間,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與寫字有關的知識;如鼓勵學生去認識不同的筆,收集“文房四寶”的知 識,也可以開展欣賞書法作品的活動等等。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美妙與深奧。
王爾德說過:“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寫字習慣的培養是一項系統而艱鉅的工程,但又是一項能夠讓學生受益終生的財富。在這項獲取財富的工程中,教師的智慧顯得尤為重要。
關於學生學習習慣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