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充滿負面資訊的社會中保持本心不變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心理是指生物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動都有一個發生,發展,消失的過程。人們在活動的時候,通過各種感官認識外部世界事物,通過頭腦的活動思考著事物的因果關係,並伴隨著喜、怒、哀、懼等情感體驗。這折射著一系列心理現象的整個過程就是心理過程。按其性質可分為三個方面,即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簡稱知、情、意。英文名:Psychology

  通過谷歌,偽善可以這麼定義:“某人的道德標準或信仰與其日常行為不一致,需要經常性的做出偽裝。”偽善可以是有意識也可能是無意識的,人們可以察覺到他們的行為與其信念相矛盾,當然也有可能毫無察覺。對於後一種不自知的偽善,其實也很難逃出旁觀者的火眼。

  你有沒有想過人們是如何才做到可以安逸的生活在一個充滿偽善的世界裡?比如,你有沒有想過,善良的對美國獨立宣言中人人平等觀念堅信不疑的美國公民,會誕生如此強烈的、曾經被南方受尊敬的紳士們所崇尚,至今仍在少數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種族觀念。或者你有沒有想過,德國淳樸的民眾是為何會支援希特勒迫害猶太人?

  同樣的道理,人們又是如何平心靜氣地生活在一個充斥著大量不利於他們工作與生活負面資訊的世界裡。你有曾想過,菸草商人和他們的家人如何面對菸草所引起的世界範圍肺癌這一現實。石油商人和他們的家人如何面對化石燃料導致的氣候變化所導致的嚴重後果。人們又怎麼會安心的為那個不同意為他們提供乾淨空氣、飲水和醫療的政客投上一票。從心理學角度看,否認和失調消減可以作為兩個合理的解釋。

  對兩個認知的解釋

  否認

  否認通常發生在人們拒絕面對現實的時候。否認也會發生在當發現其他人所謂的信念與其言行出現巨大差異時。儘管如此,否認是痛苦的,人們必須努力讓自己相信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於是產生了潛意識內的衝突。然而多數生活於偽善之下的人並不會顯得很有壓力,看起來似乎欣然接受了那些偽善和負面資訊,比起不停對現實思前想後要容易得多。

  失調

  偽善和負面資訊會產生認知失調,當然除了些經常表現得虛偽的人,他們反而看起來毫不在意。這或許是因為失調消減現象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理性思考能力。卡尼曼將人們的思維方式分為兩類:系統1和系統2。系統2是完全的理性思維。系統1憑藉直覺,發自內心,讓人自身感到舒適,從不會讓人失望,但常常會導致一系列的,超過50種不易被察覺的錯誤出現。在人們面對偽善和負面資訊時,兩種思維同時站出來公證事實並緩和壓力。但是此時情感又會起到什麼作用呢?

  動機認知

  看起來,想要舒適的生活在充滿偽善和負面資訊的社會裡,僅靠認知是不夠的,人們需要在偽善和負面資訊出現在眼前時,保證自己仍舊能感覺良好。認知心理學證實,大腦處理認知到的實物時自然的產生情感,根據認知神經學的相關研究,我們的大腦存在一個負責產生情感的區域,在人們有意識處理相關資訊時,會無意識的產生相關的情感。人們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將其命名為“熱認知”,並證實了情感可以在人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改變我們所認知到的現狀。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常常會得到他們想要的答案。但這一切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按照大腦進化的順序,高階思維皮層處於低階皮層之上,所以原始的負責處理情感的內部皮層比起新皮層會掌握更多的主動權。關於這種說法,神經解刨學已經給出了切實的證據:負責產生焦慮、恐懼、逃生行為的內部皮層相對於起外部皮層而言,與腦內杏仁核及神經中樞有著更多且更為基礎的神經連線,這種差別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何情感會凌駕於認知之上。因為杏仁核不受自主意識的控制,相反主觀意識卻會隨情感而產生變化。

  “否認”可以理解為受情緒所驅使。這裡的動機是為了反證偽善中的矛盾所在,並抵銷負面資訊。“否認”是情感影響著認知。這種關於“否認”的觀點被大家廣泛認同,符合心理動力學標準。但就個人來看,我認為這種理解方式或多或少存在部分錯誤。在下一節中,我提出了一個基於情感的替代方案,不同於精神上的掙扎,這種方案依人們的基本情感需求為,打造一個最完美的理解事實的方法,從而不再為偽善和那些負面資訊所困擾。

  情感可以取代認知

  鄧肯和巴雷特用神經網路作為解釋,替代原有的將認知與情感明確區分的思路。他們提供的神經學上的證據證明:“神經迴路會將外部刺激訊號傳送給整個大腦,包括我們所稱的認知區域,同時也刺激和影響著感官系統。”事實證明,傳遞情感的與傳遞認知的神經網路是緊密相連的,認知和情感幾乎不可能獨立存在,兩者無時無刻不在互相影響。鄧肯和巴雷特隨後證實,重新認識這種這種相關性,無異於在觀念上搭起一座橋樑,能幫助我們理解人們日常行為習慣是如何建立的。

  僅通過認知功能來理解人們如何能舒適的生活在充滿偽善和負面資訊的社會裡是可行的。同樣可以把人們的憤怒理解為對外界認知的一種反饋。但如此去理解所獲得的答案對於衷於情感的人來說,並不能稱之完整。

  情感作為前景和背景

  鄧肯和巴雷特提到:“我們建議,根據人們注意力如何集中集中在哪,將核心事件作為自主意識的中心或背景***心理學裡表象與現實理論,總之是一種方法***”通過這種觀察方式,情感可以理解為另一種認知,幫我們進一步理解認知和情感如何使人養成習慣。

  情感作為前景

  我們很清楚什麼時候是情感佔據了主動權,人們會表現的情緒化,因為我們很容易注意到他人的情緒變化。其他人也會很清楚我們的情緒因為幾乎一切都寫在了臉上。高興時,人們感到愉悅。傷心時,人們會哭泣或退縮。憤怒時,我們看到其隱藏的侵略性。人們的態度和所作出的決策,會極其顯而易見的受到情緒的影響。

  情感作為背景

  當情感構成背景,人們只是被動的承受情緒時我們經常無法察覺,因為我們的注意力被完全指向他處。此時他人更是難以注意到我們的情緒變化,因為看不到任何明顯的表現。當情緒只在後臺運作,人們不會變得情緒化,但處於被動情感狀態下時,人們的態度和做出的選擇,可能更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通過一種比較特別的、不為人知的途徑。這裡我參考一種被稱為“主觀臆斷”的觀念,當人們認為、感覺、渴望某件事情是真實的的時候,即使事件本身並不是真實的,看起來也是如此的真實。這一現象可以很好的證明,信以為真的心理變化的的確確在人們的潛意識中進行著。當潛意識的情感作用於認知系統時,我們便經常會錯誤的“主觀臆斷”。情感可以像認知一樣的運作,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們的行為。因為情感多半來自遺傳,不遵循邏輯與常理,所以因情感而生出的想法亦然顯得很不可靠。憤怒便是諸多情感中最具代表的一個,任何人都容易在漫長爭論中表現出憤怒情緒。在“主觀臆斷”理論下,人們的憤怒情緒會在他們的觀點被稍微忽略的短時間內就有所表現,而且不需要被人明確的指出錯誤所在。通常人們並不會真的相信他們所想的事情可以被神奇的變成現實,如果你告訴人閉上眼睛再一次睜開的時候就可以夢想成真,多數人會認為你在開玩笑而微笑著說不。但是喜劇演員斯蒂芬·科爾波特有很多鮮活的證明,可以證實很多人的行為還是會受到“主觀臆斷”影響的,換言之,他們願望的都是會“成真”的。大概有兩種途徑可以知道一個人的行為是不是受到“主觀臆斷”的影響。第一,他們的會忽略一切負面資訊,不論這些資訊多麼的真實,他們的觀點都不會為之所動;第二,當這些由忽略的資訊構成的觀點無法說服別人時,他們會很快陷入憤怒情緒中。比如相信神創論的人們質疑進化論僅僅是一種片面的看法,哪怕有那麼多證據擺在面前。比如有人不相信地球正在變暖,或人類與之毫無關係,哪怕所有的科學資料都指明從工業革命以來全球溫度在不停加速增長。比如會有人相信關於美國的總統奧巴馬是一個穆斯林,並不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的傳言。比如有人認為疫苗會導致孩子患上自閉症。拿證據去和這些人理論很難將其說服,反而會招來憤怒,因為現在我們知道這些臆斷出來的想法紮根於他們的情感之中,不能與其理論。

  “主觀臆斷”在心理學上的好處是,可以幫助人們舒適的生活在充滿偽善和負面資訊的社會裡,因為它會改變我們所看到的現實,使之滿足我們的感覺、願望、需求。從此不再需要掙扎著去壓抑那些發自內心的不滿。換言之,“主觀臆斷”可以讓我們更為輕鬆的生活下去。

  個人反應

  “主觀臆斷”可以根據人們的反應,證明一些不言而喻的結論。比如,美國人都相信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同時也暗示著,人們獲得的所有成就都與他們做出的選擇有關。在堅信著這一道理的前提下,人們相信那些貧困家庭的人們之所以貧困,都是因為他們自己作出了錯誤決定,或者是因為他們的自身人格存在缺陷。因此,人們多了一個不去幫助窮人的藉口。再進一步說,人們更願意去相信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都是他們咎由自取。種族歧視大概也是同樣的道理。

  個體差異

  個體差異,不容置疑因人們情緒的作用強度不同會有所區別,也與人們的認知系統有關。這些差異可能是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習得,也可能與人們大腦的結構差異有關。個體差異是人們性格的一部分,所以在人們成年以後會很難再改變。個體差異在多方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包括擇偶、是否給孩子注射疫苗、是否選擇家庭教育取代學校、為哪個政客投上一票。

  結論

  “否認”和“失調消減”是人們是否可以舒適的生活在充滿偽善和負面資訊的社會裡的最好解釋。“否認”暗示著人們內心為忽略特定事件持久而痛苦的掙扎。儘管如此,鄧肯和巴雷特提出的“主觀臆斷”情緒,替代了認知,提供了一個更合情合理的方式使人們可以舒適的生活在充滿偽善和負面資訊的環境下。按照這個理論,我們所想、感覺、需求,把我們所想看到的現實,變成了現實。這些我們自己組合出來的現實幫助我們化解偽善,忽略負面資訊,讓生活變得更容易被接受。當然處於這種立場的人其實很容易辨別,因為他們那無理的固執,和一觸即發的怒火。

如何樂觀的面對逆境
讓你的價值觀來做出選擇
相關知識
如何在充滿負面資訊的社會中保持本心不變
如何在家種植西紅柿的方法是什麼
如何在電腦上把輸入的字變成毛筆字
如何看電腦硬體資訊
如何看手機硬體資訊
如何在春季輕鬆釣魚的技巧方法
如何在初春釣到鯉魚的必備技巧
如何在江河釣黃顙魚的技巧
如何在南方冬釣鯽魚的技巧
如何在自然水域釣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