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補鈣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問題,補鈣的時候我們要小心謹慎,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1、鈣劑不可與植物性的食物同吃
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數含有草酸鹽、磷酸鹽等鹽類,它們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而沉定,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製品不宜與蔬菜一起烹製。
2、鈣劑不可與油脂類食物同吃
油脂分解之後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奶塊,這不容易被腸道吸收,最終隨大便排出體外。
3、補鈣時間應適當掌握—
由於奶製品當中的脂肪酸影響鈣劑的吸收,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在兩次餵奶之間。
4、補鈣應注意的適當劑量
通常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每天需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劑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須再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鈣劑。此外,人體內有一系列調節機制可以控制鈣劑的攝入量,如果體內鈣劑充足,腸道吸收鈣劑就會少一些,反之就會多一些,多餘的鈣也會隨大小便排出體外。所以鈣劑口服過多也不會發生中毒,家長可以放心地讓小兒服用。
嬰兒缺鈣有哪些症狀
嬰兒缺鈣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現。
神經精神症狀
早期,患兒在餵奶及睡眠時頭部多汗,多汗引起區域性刺激,因而小兒喜歡搖頭。搖頭時,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脫髮。此外,患兒煩躁不安,睡眠時易驚醒。
骨骼改變
3~6個月的嬰兒可有顱骨軟化,即以手指按壓枕骨或頂骨中央,該處因按壓而內陷,但隨手指放鬆顱骨重又彈回,猶如按乒乓球,所以又被稱為乒乓頭。
6個月以上的孩子前臂及小腿長骨的遠端可捫及,甚至看到由肥厚的骨骼形成的環狀隆起,似手鐲或腳鐲狀。
8、9個月以上的嬰兒,其兩側額骨、頂骨骨膜下骨樣組織堆積過多,可形成方顱。有的孩子出牙遲緩。有的肋骨內陷,以致胸骨體部向外突出,形成雞胸,胸骨劍突部向內凹陷,則可形成漏斗胸。孩子走步後,下肢承受體重,由於骨質軟化,可出現O形腿或X形腿。此外,患兒肌肉鬆弛,腹部隆起常呈蛙腹狀。
以下是我給寶寶補鈣和魚肝油的心得 希望對你有幫助
早產兒應提早在出生後2個星期開始補鈣,足月兒則在滿月後開始補鈣,建議一直補到2、3歲。
補鈣還有一個吸收的問題,補得再多,不吸收也是白搭。同時補充AD***魚肝油***能幫助鈣的吸收,預防佝僂病,多晒太陽也會幫助鈣的吸收,一定要到戶外,不能隔著玻璃,因紫外線是不能穿透玻璃的。
另外,嬰兒胃腸道系統的不完善,也會影響吸收。建議補鈣的同時補充一些腸道有益菌,如媽咪愛、合生元等***放心,有益菌不是藥,是多多益善的***,胃腸道系統的不完善也是誘發小兒溼疹的根源,所以說小兒的大多數病,改善胃腸道是關鍵。
鈣吃的最普遍的是“金箍棒L-乳酸鈣沖劑”和“愛兒鈣沖劑”。 魚肝油吃“貝特令”或“伊可辛”都可以。我推薦“伊可辛”,有一種花生油的香味,寶寶比較愛吃,而“貝特令”則比較腥。魚肝油每天最多一粒,多吃會中毒。
另外還有一種選擇,“健勝海洋鈣”分0~1歲與1歲以上的,要注意的是此種鈣粉裡已經含有了魚肝油的成分,故不必再另外新增魚肝油了,魚肝油不可以多吃,要中毒的。它非常易溶於水,極易被吸收,二來也省去了魚肝油的費用,比較經濟。
補充VD的誤區——不要濫服魚肝油!
有的媽媽覺得魚肝油是維生素D,多吃幾滴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殊不知維生素A或D過量會造成中毒。
孩子維生素A、D急性中毒,可引起顱內壓增高,頭痛、噁心、嘔吐、煩躁、精神不振、前囟隆起,常被誤認為是患了腦膜炎。慢性中毒表現為食慾不好、發燒、腹瀉、口角糜爛、頭髮脫落、面板瘙癢、貧血、多尿等。
如發現以上症狀,要停服魚肝油,少晒太陽,立即到醫院急診。
這位家長,如果你確認寶寶每天都能晒足夠的太陽,主要是屁股、小手小腳,同時又擔心多補了魚肝油會中毒的話,可以隔天吃一粒魚肝油。
注意,鈣劑不宜與奶混合吃。因為鈣粉與奶混合後,奶會結成小塊,影響吸收。鈣與魚肝油宜在喂完奶,半小時以後吃。
2、3歲以後,小兒生長速度減慢,戶外活動增多,一般無需再服用維生素D。
美白營養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