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攝像頭是什麼
?下面就由小編來給大家說說,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網路攝像頭簡稱WEBCAM ,英文全稱為WEB CAMERA,是一種結合傳統攝像機與網路技術所產生的新一代攝像機,它可以將影像透過網路傳至地球另一端,且遠端的瀏覽者不需用任何專業軟體,只要標準的網路瀏覽器***如"Microsoft IE 或Netscape***, 即可監視其影像。
網路攝像頭是傳統攝像機與網路視訊技術相結合的新一代產品,除了具備一般傳統攝像機所有的影象捕捉功能外,機內還內建了數字化壓縮控制器和基於WEB的作業系統,使得視訊資料經壓縮加密後,通過區域網,internet或無線網路送至終端使用者。而遠端使用者可在PC上使用標準的網路瀏覽器,根據網路攝像機的IP地址,對網路攝像機進行訪問,實時監控目標現場的情況,並可對影象資料實時編輯和儲存,同時還可以控制攝像機的雲臺和鏡頭,進行全方位地監控。
裝置起源
世界上第一個網路攝像頭的設計源於兩個想喝咖啡的科學家。
1991年,劍橋大學計算機研究中心只有主計算機房有咖啡壺,時常會有其他房間的科學家跑到主機房才發現咖啡已沒了。為了解決倒咖啡時白跑一趟的問題,科學家弗雷澤和保羅想到:裝配一個能夠監控主機房咖啡壺的裝置。他們先用一個相機對準咖啡壺,設定每分鐘拍三張照片,然後編寫了一個把照相機圖片傳送到研究部門內部網路的程式。於是,劍橋大學成功安裝了世界首個網路攝像頭。
1993年11月22日,真正意義上的“網際網路攝像頭”才誕生。還是在劍橋大學的計算機研究部門,另一名科學家約翰遜所在的實驗室連不上內部網路,無法使用之前的監控軟體來檢視有沒有咖啡,所以他編寫了個程式讓自己的電腦也能收到攝像頭圖片,實現了攝像頭從內部網路到全球資訊網的突破。
之後,世界各地有數百萬人通過網路加入了“看咖啡壺活動”。2011年,由於裝置過於陳舊、無法繼續維護等原因,劍橋的電腦科學家們最終關閉了這臺“網路攝像頭”。[1]
原理應用
鏡頭
鏡頭作為網路攝像機的前端部件,有固定光圈、自動光圈、自動變焦、自動變倍等種類,與模擬攝像機相同。
影象聲音感測器
影象感測器有CMOS和CCD兩種模式。CMOS既互補性金氧半導體,CMOS主要是利用矽和鍺這兩種元素所做成的半導體,通過CMOS上帶負電和帶正電的電晶體來實現基本的功能的。這兩個互補效應所產生的電流即可被處理晶片記錄和解讀成影像。CMOS針對CCD最主要的優勢就是非常省電。不像由二極體組成的CCD、CMOS電路幾乎沒有靜態電量消耗。這就使得CMOS的耗電量只有普通CCD的1/3左右,CMOS重要問題是在處理快速變換的影像時,由於電流變換過於頻繁而過熱。暗電流抑制的好就問題不大,如果抑制的不好就十分容易出現壞點。
CCD影象感測器由在單晶矽基片上呈二維排列的光電二級管及其傳輸電路構成。光電二極體把光轉化成電荷,再經轉化電路傳送和輸出。通常,傳送優良影象質量的裝置都採用CCD影象感測器,而注重功耗和成本的產品則選擇CMOS影象感測器。但新的技術正在克服每種器體固有的弱點,同時保留了適合於特定用途的某些特性。這一部分與模擬攝像機相同。聲音感測器即拾聲器或叫麥克風,與傳統的話筒原理一樣。
A/D轉換器
A/D轉換器的功能是將影象和聲音等模擬訊號轉換成數字訊號。
基於CMOS模式的影象感測器模組有直接數字訊號輸出的介面,無須A/D轉換器;而基於CCD模式的影象感測器模組如有直接數字輸出的介面,亦無須A/D轉換器,但由於此模組主要針對模擬攝像機設計,只有模擬輸出介面,故需要進行A/D轉換。
影象聲音編碼器
經A/D轉換後的影象、聲音數字訊號,按一定的格式或標準進行編碼壓縮。編碼壓縮的目的是為了便於實現音/視訊號與多媒體訊號的數字化;便於在計算機系統、網路以及全球資訊網上不失真地傳輸上述訊號。
手機攝像頭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