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的職責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教育不是母親或父親單方面的責任,教育是需要父母共同承擔的,誰也不能被替代的。父親和母親都對孩子有著特有的影響,是身為家長的你不能所合適。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父母教育孩子的職責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父母教育孩子的職責

  樹立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家長的人生觀、價值觀,很大程度會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標準和對錯,是每個家長根據其人生經歷、經驗長期積累而形成的。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最長,特別是幼兒階段的大部分時間是和父母一起度過,因此,作為家長有責任引導孩子樹立你認為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比如,我一直以來認為勞動光榮,當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讓孩子跟他的奶奶一起去賣水果,擺攤。並刻意進行鼓勵,讓他明白勞動不可恥,勞動賺錢是最光榮,同時也會明白錢來自不易,懂得珍惜和節約。我的爸爸、媽媽是很勤儉節約的老人,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間,培養了孩子不浪費的好習慣,並且養成孩子從不吃零食等好習慣。

  有什麼樣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態度,積極的、向上的、勤奮的、堅忍不拔的、樂觀的我認為都是正確的人生觀。

  在孩子面前樹立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威望。

  作為家長應該在孩子面前不說學校和老師的不是,支援學校老師作出的每項決定。即使學校和老師作出的決定孩子認為不對,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家長應該有自己的主張,在說服孩子的時候,讓孩子感覺家長並不是一味的隨和老師和學校,可以和孩子一起推討問題,可以允許孩子保留自己的觀點,但必須教育孩子要有大局概念、團體概念,並且以大局為重。學校、老師和家長只有獲得孩子的尊重,他才會從心裡接受你的想法並執行。家長贏得孩子的尊重我以為是家庭教育的關鍵,很多家庭教育的失敗,就在於孩子其實從心裡瞧不起自己的父母,主要原因是家長缺乏和孩子的溝通,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並及時作出正確的評價。

  做孩子的朋友,在孩子困難的時候,伸出你有力的雙手。

  每個孩子都會遇到挫折,有他認為邁不過的坎,做為家長應該做孩子的朋友,成為他訴說的物件,有的事孩子不願意說,要多留心觀察,及時發現。對於的孩子的問題,不講大道理,要用詼諧、幽默的語氣或孩子們的話來引導,必要時帶孩子出去玩,當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在適當的場合,解決兒子的問題。鼓勵孩子要有勇氣面對過錯,勇於承擔責任。

  用例項,糾正孩子的偏科。

  偏科是學生最常見的現象,一般男生偏理,女生偏文。我孩子也是一樣,偏好理科。對於糾正孩子偏科,要作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不能急於一時。在長期的生活中,要不斷有意無意地使孩子明白文科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對他今後人生產生的影響。比如,單位招人的時候,我就會說:爸爸今天招聘了一天,好失望,沒找到一個合適的。兒子好奇就會問:為什麼?正中我下懷:沒一個英文好的,好不容易有一個考試成績不錯,哈,口語不過關。然後,認真的告訴他,這次我們招聘的人,單位要重點培養,要送國外深造,以後待遇怎麼好。只有長期的灌輸,孩子才會慢慢糾正偏科的毛病。孩子有孩子的願望和夢想,事例儘量結合他的夢想,才能有好的效果。

  和孩子一起學,甘當失敗者。

  孩子碰到學習上的難題很正常,有的也是我們家長做不出的。碰到這種時候,要有耐心,理科方面的和孩子一起復習以前的知識,然後比賽誰先做出大多數時候,你儘可讓孩子領先。文科方面的和他一起找資料、找旁證。這種時候,你要儘量投入,熱心。依然做不出的,要和孩子共感嘆,別讓他失去信心。然後尋求別的幫助比如請教老師等。

  堅決支援孩子參加有益文體活動和遵守作息制度。

  現在的孩子文體活動越來越少,作業很多,有時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會影響孩子的作業的完成,有時到了晚上到了9點,孩子的作業沒做完,怎麼辦?這種情況我會主動在學校的聯絡單上說明原因,並簽字,取得老師的諒解。決不允許孩子破壞作息制度,影響休息,我始終認為孩子只有飽滿的精神,讀書才有效果,讓孩子也明白這個道理。

  別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

  孩子是家長生命的延續,但不是家長夢想的實現者。每個家長都會有自己的夢想,很多可能沒有實現,但不要強加給孩子,孩子是孩子,他有自己的夢想。家長要鼓勵孩子去完成他的夢想,對他取得的每一點成績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懂得,只要努力了,今生無悔。不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讓孩子明白條條大道通羅馬的人生真諦。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共同責任

  父愛母愛同等重要

  康涅狄格大學羅納德·羅納教授帶領研究小組回顧了36份研究報告,共涉及一萬餘名孩子對父母之愛的評估。問題包括“孩子是否感覺到自己被需要、 被愛”,“父母是否傷害過自己的感情”,“如何看待打架”,“是否覺得世界是一個充滿美好和快樂的地方”等,以瞭解研究物件的個性。

  研究人員在由《個性和社會心理學評論》發表的論文中寫道,那些童年時遭拒絕排斥的人顯得更焦慮、更缺乏安全感、更不友好、更具攻擊性,不少問題直至成年期才顯現出來。

  英國《每日郵報》14日援引論文內容報道,結果顯示,父愛通常與母愛同等重要,在一些案例中,父愛的重要性甚至超過母愛。

  投入父愛影響久遠

  研究人員發現,當人們感覺遭拒絕時,大腦活躍區域與遭受生理疼痛時相同。羅納說,與生理疼痛不同的是,人們可能在多年乃至數十年後才釋放這種心理痛苦。

  他說,童年遭拒絕,對個性和成長髮育有著最“有力且持續的”影響,“孩子和成人,無論種族、文化和性別,當他們感到自己遭拒絕時,反應一模一樣”。

  羅納說,覺得自己不為父母所愛的孩子,容易焦慮和缺乏安全感,致使他們依賴性強;憤怒和怨恨可能令他們選擇在情感上自我封閉,以保護自己免受更多傷害。因此,他們可能難以建立一段感情,容易自卑,難以應對壓力境遇。

  研究結果顯示,父愛的投入對孩子的行為尤其重要,可能影響孩子

  長大後是否酗酒、吸毒或出現心理問題。

  家庭完整意義重要

  羅納說,在美國和英國等歐洲國家,“過去300年間,我們認為孩子健康成長需要與母親相親相愛”,父親的作用是支援母親以及經濟上養家餬口,但不需要考慮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這種觀點是一個根本性錯誤”。

  羅納說,“我們必須認識到,父親的影響相當大,有時甚至超過母親。”研究人員認為,這一點可能因為當拒絕或排斥來自孩子心目中更強勢或更尊敬的一方,會令孩子更加痛苦。

  羅納希望,這項研究結果能夠促使更多為人父者投入到對下一代的撫育過程中。

  英國家庭教育基金會的諾曼·韋爾斯說,這項研究強調了一個完整而穩定、父母承諾共同撫育孩子的家庭具有重要意義。

  家庭教育的建議

  首先,建議做父親的,從孩子較小的時候就為教育孩子投入較多的精力。一方面增加早期對孩子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減輕妻子的負擔。同時,也建議做母親的,不必把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讓丈夫有施展身手的機會。

  其次,父親和母親在教育孩子上要有分工有合作。父母在性格特點、智慧特點、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方面各有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在教育孩子中,每個人儘量揚長補短,夫妻之間優勢互補。教育孩子的事情主要涉及學習、生活、勞動、體育、文娛和其他活動。父母按教育內容分工也好,按時間分工也好,要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都在關心他、教育他,就好像父母帶孩子上街遊玩,孩子最願意走在中間,一手被父親領著,一手被母親領著,他會充滿歡樂、倍感幸福地往前走。分工合作,不要怕麻煩,不合適時可以隨時調整。孩子逐漸長大,應該有意識地跟孩子一起討論他希望爸爸媽媽怎樣幫助他。

  第三,建議母親在孩子上小學中年級時,反思、清理一次自己的教育言行。哪些內容和方式方法應該有所改變,避免孩子的厭煩心理產生。如果母親自己認識不清,可以全家討論,也可以請教家教專家或老師。同時,建議父親也經常檢討自己的教育言行,適時地進行調整。

  第四,父親和母親經常一起研究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互相提出建議,制定配合措施,提高教育效果。

  總之,父母都承擔起教育責任,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更快進步的“合力”,也是孩子的一種幸福。

  如果父母有一方因為某種原因,不能常和孩子接觸,就應該用寫信,打電話,寄錄音像帶,贈書、贈小禮品等方式努力盡到自己的責任。

  

1.父母教育孩子的家庭理念有哪些

2.父母教育孩子的計劃有哪些

3.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3篇

4.關於父母教育孩子的名言

5.父母教育孩子的智慧故事有哪些

父母教育孩子的智慧
父母教育孩子的錯誤觀念有哪些
相關知識
父母教育孩子的職責是什麼
德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
英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
美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什麼
家庭條件好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
好父母教育孩子的祕籍是什麼
英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怎麼樣的
父親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
父母打罵教育孩子的原因是什麼
母親怎麼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