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法的優美作品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從迄今考古文物發掘的情況判斷為始於八千年前的中華黃河流域的古陶器文,再經由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讓我們一同的走入書法魅力。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書法用墨用水技巧

  首先應該強調的是,特技的運用,應該是在不違反書法總體的創作原則為前提的。如使用毛筆、宣紙而不是別的,也許更明確地強調的就是必須是使用毛筆一揮而就的。這是一個極為嚴格且嚴肅的前提,不容動搖。因此,書法特技主要是在用筆***其中包含沾墨、運筆***、用墨***其中包括使用濃淡墨、使用膠水和白礬水、使用顏料色彩等***、用紙***其中包括殘破法、折皺法、重疊法***這三個方面。

  ***一***用墨的特技

  古代書法用墨比較單調,比較多的是枯潤變化,這與古代只使用墨塊磨墨和墨的質量有關。此外,從書法作品傳遞的媒介看,古代沒有像今天的展廳,其作品大多是自娛、或贈送,沒有像如今展廳洋洋大觀精華匯萃的作品展。這些,都影響了書法在墨的運用上的藝術的追求。當代書法藝術領域開闊了,加之現代科學技術帶來的便利條件,使墨的運用在藝術試驗實踐中成為可能也成為必然。

  a,濃淡墨的運用技巧

  書條作品中的枯潤、飛白等變化,如採用濃淡墨進行處理,有著奇異的藝術效果,而作品內容的意蘊也會得到拓展。

  濃淡墨,就是利用水和墨不同的比例、利用水與墨在宣紙上聚散速度、著色度不同,使用一個筆劃中或一個字一幅作品中出現過渡自然、濃淡相間的墨意。

  濃淡墨的運用,關鍵在於蘸墨,其次在控制水量,三是及時進行吸墨吸水處理。蘸墨有二法。一是蘸水,後蘸墨,具體做法是讓筆在筆洗中大至洗淨,撇至五成溼,然後讓筆鋒一側蘸墨,馬上進行書寫;二是先用筆蘸墨,然後快束蘸水,即刻書寫。這種用墨法極象國畫中濃淡墨的運用,所不同的是國畫可以復筆,而書法絕不能復筆,必須是一揮而就,再就是運筆速度比較快,不容猶疑和遲滯。寫時還須用舊宣紙和廢宣紙及時吸乾,以免出現“墨豬”。

  如果是書寫大幅字,筆劃粗大,可用小筆沾墨抹上大筆上,使水墨相間的層次更多。

  濃淡墨的運用,不僅增加了少字書法作品中字的藝術感染力,在條幅中運用,效果也很突出。比如,我在創作大中堂條幅《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中使用濃淡墨,其中“碧空盡”三字不僅讓其有大片飛白和留空,而且這三個字皆用極淡的墨,在展覽中深受觀賞者喜愛。我的另一幅作品《虛融淡泊》亦使用了濃淡墨,讓大量的水將墨推至筆劃與筆劃間沉積,較成功地突出了書法內容中超脫飄逸的情境。

  b,墨底白字的效果取得

  墨底白字在書法作品中已常被書家所喜用,因為這本身既有“拓味”又得帖的肌潤。具體做法有二。一先用白礬水***按1:8 左右的比例調成***寫到生宣上,待其乾透後,再用墨塗其背面,自然得到這種黑底白字的效果。二是用廣告粉寫到生宣上,再用墨塗前面,也可以得到相同效果。二者的區別在於:使用廣告粉書寫,由於幹後粉末剝落,字面有殘缺感,這對於追求古拙味當然有利,但在書寫時由於水粉化散效果不如稀薄的礬水,所以字型顯得較為乾澀。總之各有千秋,書者可根據內容和藝術需要選擇,另外,底面著墨時亦可調入色彩,以增加異味。

  c,膠墨的運用

  膠墨主要是用於淡墨創作中。有些作品,如想全部使用淡墨時,便可以使用膠墨法來取得色調比較一致的淡墨效果。上面曾說的濃淡墨法,只適合有濃淡變化的創作中,如果用於淡墨作品創作,恐有難處,因水太盛,不好控制,而且一些較細膩的筆道,淡墨不易表達。在這種情況下,可用較高階的膠水用水加以稀釋,再調入適量的墨汁,這樣,書寫時便很少遇到使用水墨時筆劃化開太快、難以控制的問題了。

  d,宿墨的利用

  宿墨的利用,有時可收到意外效果。墨洗中的一得閣的宿墨,墨與膠質及水三者呈分離狀。撇開表而浮水後,可作大字,其水印幹後有沉跡,似淡墨,呈環狀。筆畫中部,則可呈焦墨效果,宿墨色亞,也別有風味。

關於書法的精選作品欣賞
褚體經典的小楷書法作品圖片
相關知識
關於書法的優美作品
兒童詩關於童年的優美作品
關於書法的精選作品
關於書法的精選作品欣賞
關於書法的唯美散文作品
關於書籍的優美句子
小學生關於寫景的優美作文素材語句
關於桃花的優美散文作品
關於花開的優美散文佳作欣賞
關於五月的優美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