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王羲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在我國有重要的歷史地位與參考價值。那麼,人們是的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王羲之的評價,希望能幫到你。

  名人是怎麼評論王羲之

  蕭衍雲:“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

  瘐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紙,過江顛狽,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

  梁武帝:“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虞龢:“羲之書雲:‘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存。’又云:‘吾書比之鐘、張當抗行,張草猶當雁行。

  孫過庭:“且元常***鍾繇***專工於隸書,伯英***張芝***尤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米芾:“謝安慰問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評子敬帖尾也。“

  王羲之書法總體評價

  王羲之被譽為“書聖”,無論是否懂得書法都知道王羲之這位獨特的書法家。在浩瀚書法海洋中,王羲之已經被眾多書法立為了一座燈塔,被歷代書法立為楷模,並且用王羲之的標準來衡量歷代的書法名家。後來的書家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

  有評論說:“中國書史上雖推崇王羲之為“書聖”,但並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聖像,而只是看作中華文化中書藝創造的“盡善盡美”的象徵。事物永遠是發展的、前進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時代到達“盡善盡美”的頂峰,這一“聖像”必將召喚後來者在各自的時代去登攀新的書藝頂峰。”這裡雖然打破了王羲之崇拜,但是仍然沒能打破人們認識王羲之的格局。為什麼王羲之的書法是最好的?為什麼王羲之的被認為是完美無瑕的?

  王羲之的書聖地位有兩個比較大的因素:

  第一,唐太宗的推動作用。唐太宗十分推崇王羲之的書法,以至於召集天下、宮廷中的書家臨摹《蘭亭序》。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王羲之的書法地位有推動作用。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唐太宗的書法造詣不淺,他應該能夠判斷出王羲之的書法水平。唐太宗只是一個外因,主要的原因還是王羲之自己。

  第二,王羲之的書法功底。歷代的書法家已經把王羲之尊為“書聖”,因此評價王羲之的書法也就沒有缺點可尋。因為定論認為王羲之是完美的,王羲之是絕對的,王羲之是不可超越的。歷代的書法家,包括後來的歐顏柳趙、蘇黃米蔡、翁劉成鐵等等眾多書法幾乎都與王羲之的書法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我想原因主要是中國封建時期的正統思想與中庸思想:

  王羲之的書法被尊為書法的正統,王羲之之法也被書法屆尊為正統之法,任何違背王羲之的法則都是被成為叛逆的。但是違背王羲之的法則是不是都是壞的呢?有人說王羲之的法則到現在還有人在用,但是那些違背王羲之的法則都已經不存在了。想想看,這種一出來就被唾棄的法則能夠流傳下來嗎?當王羲之的書法被尊為正統之後,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等一批書家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王羲之的影響。我們都知道科舉考試,科舉考試的字型相當一段時間以歐體為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歐陽詢,也間接發展了王羲之。當歐陽詢被尊為歐體的楷模,後來的歐體書法者也就以歐陽詢為標準,因此也就永遠無法超越歐陽詢。而被歐陽詢所臨摹的王羲之,也就成為了更是高不可攀的巔峰。

  王羲之的書法在書家看來是“大家無特色,大家無風格”,而且王羲之是“中庸之美”。這種標準被看作是書法的終極狀態,這種思想很明顯是受到了儒家學說的限制。當我們把王羲之等同於儒家思想的精華之後,我們就會發現王羲之已經成為了一個儒家思想在書法界的孔子,是不可動搖的聖人。而後的無論是多麼偉大的書法家拿王羲之的標準來衡量當然也就無可比擬。懷素、張旭、王鐸比起王羲之過於豪放,歐陽詢比起王羲之過於呆滯等等之類的評論誕生也就不足為奇了。在儒家思想統治的中國封建社會,只要儒家思想不動搖,王羲之就基本不會動搖。而當代則不同,儒家思想的地位已經大大下降了。因此開始有眾多書法家開始批評和反思王羲之。是不是我們的書法必須中庸?必須不左不右?

  如果說王羲之是一座不可攀越的高峰,那麼隨後的唐代書法不如晉代,宋朝不如唐朝,元朝不如宋朝,明朝不如元朝,清朝不如明朝,民國不如清朝,當代不如民國。拋開王羲之的禁忌不講,我們的書法家不應該反思嗎?

  拙見!以備書法水平提高之後再來審視自己的見解。看看將來是否能夠有新的見解。

  王羲之是怎麼自我評價的

  吾書比之鐘、張當盛行,或謂過之;張草尤當雁行。張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盡墨;若吾耽之,未必謝之。後達解者知其評之不虛。吾盡心精作亦久,尋諸舊書,惟鍾、張故絕倫,其餘為小佳,不足在意。去二賢,僕書次之。須使書意轉深,點畫之間有意。自有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論君不謝。《自論書》的有關內容,南朝劉宋時虞龢的《論書表》有過表述;《晉書·王羲之傳》也有載錄;唐代孫過庭《書譜》曾復引,它們雖有字句上小的差異,但大意則相一致。

  王羲之將自己的書法藝術放在中國書法史這個層次上衡量,他認為"惟鍾張故為絕倫,其餘為是小佳,不足在意。"而他自己的書法與鍾繇、張芝則不相上下,呈並行之勢,或者有些地方超過他們,與張芝的草書相比,其水平尤其接近。王羲之對自己書法藝術的評價是中肯而客觀的,並沒有言過其實,也沒有謙謙君子之態,充滿了一代大師的自信。王羲之學習鍾繇、張芝是花過一番苦功的,鍾繇的《宣示表》曾得到王氏家族的高度重視,家族中很多人都臨習過,唯有王羲之的書法與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王羲之曾說他"真書勝鍾,草故減張",其實王羲之的草書天然純真,氣韻生動,公認勝張,如今從《十七帖》等草書可以看出。王羲之承認張芝的"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的功夫,但王羲之晚年的功力並不比張芝遜色。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與同時代的大家相比,"平南、李式論君不謝"。平南即王平南,王羲之的伯父王廙;李式是衛夫人的侄兒,他們都是名噪一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顯然是超過他們的,在這裡則雲"論君不謝"。

  這篇書論對書法創作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意"存在於點畫之間,而不是在點畫表面,這種"意"是玄妙的、高深的,只能意會而難以言傳,他認為"意"是書法的最高境界。後人評論王羲之的書法藝術時說"出神入化"就是說它具有"意"的內蘊,"意"是玄學的"意",以表示玄學的情緒。用書法作為玄妙感情的抒發,早在衛夫人的書論***傳***中,就已經提出把"意"和形式看成一個整體,作為創作構思前的一種準備,王羲之對"意"作了進一步深化,將"意"作為"書法"和非書法的界限。
 

歐陽詢楷書字帖
後世評價王羲之
相關知識
如何評價王羲之
如何評價王獻之
評價王羲之率性人性
怎麼評價王羲之的字
後世評價王羲之
評價王羲之的字型特點
如何評價王鐸的書法_王鐸的楷書
如何評價林海的音樂之路
如何評價一個人的成功英語口語
如何評價張嘉佳電影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