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王羲之的字型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王羲之的書法在我國的書法界中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他的字型受到後世人的臨摹。那麼,關於王羲之的書法,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書法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王羲之的書法特徵

  元明以來, 一些書家解讀王羲之書法, 走向神祕化一端。本來是一看就明白的王書筆法,經過反覆的引申發揮, 變得繁複而玄妙, 讓人如墜雲霧,這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見仁見智,莫衷一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啟蒙。七歲善書,十二歲從父親枕中竊讀前代《筆論》。王曠善行、隸書;王廙擅長書畫,王僧虔《論書》曾評:“自過江東,右軍之前,惟廙為最,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王羲之從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書學薰陶。王羲之早年又從衛夫人學書。衛爍,師承鍾繇,妙傳其法。她給王羲之傳授鍾繇之法、衛氏數世習書之法以及她自己釀育的書風與法門。《唐人書評》曰:“衛夫人書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 臺,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說:“羲之從衛夫人學書,自然受到她的薰染,一遵鍾法,姿媚之習尚,亦由之而成,後來博覽秦漢以來篆隸淳古之跡,與衛夫人所傳鍾法新體有異,因而對於師傳有所不滿,這和後代書人從帖學入手的,一旦看見碑版,發生了興趣,便欲改學,這是同樣可以理解的事。可以體會到羲之的姿媚風格和變古不盡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王羲之志存高遠,富於創造。他學鍾繇,自能融化。鍾書尚翻,真書亦具分勢,用筆尚外拓,有飛鳥鶱騰之勢,所謂鍾家隼尾波。

  所以,要了解王羲之書法的特徵, 首先要分辨傳世的王書哪些“近真”、哪些“失真”。傳世的王羲之書跡不少, 真跡一件沒有。傳摹傳刻的王書有各種書體, 同一種書體的作品, 面目又不盡一致, 而且有的書跡未必可靠。比如他的正書,唐朝以來聲名最著者是 《樂毅論》 、《黃庭經》和《東方朔畫贊》 。其中《樂毅論》 、《黃庭經》 南朝梁時已被認為是“ 逸少有名之跡 ”。但是, 對比樓蘭出土的魏晉墨書真跡以及傳世的王書《快雪時晴》 、《平安》 、《何如》 、《奉橘》等行書帖中的楷筆, 就能發現這三種細楷刻本的筆畫“單廓”,體態已失魏晉人筆下的古厚之氣。歸納王書的特徵, 其實也有辦法, 那就是將傳世的王羲之書跡----- 無論正書、行書還是草書, 作求同存異的歸納, 其共性特徵便可明瞭。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概括:

  1.用筆 ———按鋒直引, 迅牽疾掣;

  2.筆勢———遒勁爽利, 環轉縱引;

  3.筆畫 ———銛銳方硬, 沉穩厚重;

  4.字態 ———勢巧形密, 雄秀天然。這樣的歸納, 藉助了前人的術語, 似乎還有些抽象模糊, 這裡試從以下三個方面作進一步的說明:

  ⑴結體欹側。王書的結構是“斜劃緊結”,特別是他的行草書, 因了筆勢的縱引, 偏旁部件之間形成了大小、高低、偏正的關係, 字態欹側,富有顧盼的情調。西晉草書已見斜勢, 但結構是“橫斜”的“寬結” , 還不能與王書“欹側”的“ 緊結” 等觀。南朝羊欣說: 張*** 芝*** 字形不如右軍 , 這是稱王書以“今妍” 勝張芝的“古質” , 而“今妍” 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結體的欹側。

  ⑵筆勢縱引。所謂“縱引”,是指上字的末筆向下字首筆引發, 筆勢在字與字之間貫通, 形成牽連映帶。王羲之寫草書、行書的筆勢是順勢疾行縱引, 縱快飛移的筆勢鉤連於字與字之間, 從而突破了以往草、行書以單字為造型單位的舊法, 使一些筆畫的姿態及其組合方式發生了變異的情調, 從而出現“字群結構” , 筆勢的“賦形” 功能便凸現出來。

  ⑶用筆明快簡捷。漢末趙壹譏諷張芝的弟子姜詡*** 孟穎*** 、樑宣*** 孔達*** 作草書“不思簡易之旨”,“反難而遲”。王羲之用筆是“按鋒直引,迅牽疾掣”, 獲得了草法“易而速” 的旨趣。他用“直引”的筆法寫楷書, 比鍾繇的翻筆之法來得簡易。

  王羲之的書法博涉多優,精於多種書體,故在我國書法史上有“書聖”之稱。其最主要的成就在楷書上,王羲之在楷書上的成就與貢獻主要表現在“變古形”。楷書書體是在隸書嬗變過程出現的,這種書體早在漢簡書跡中就出現了變形,東漢民間已開始流行。三國時期著名書法家鍾繇不斷加以研習,使之完善。范文瀾說:“書法自東漢以來,成為一種主要的藝術,魏鍾繇始創真書,獨闢新境,因此被稱為'秦漢以來一人而已’。至東晉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被稱為書聖。王羲之不僅僅吸收漢魏諸家的精華,更重要處還在於脫出鍾繇的書法境界又自創新境。”鍾繇的楷書還儲存不少隸書的形態,“左右波挑”,縱向的筆畫較短,不少字呈橫方形,筆畫之間結構尚未定型,結體也比較鬆散。王羲之“變古形”,就是對鍾繇的楷書風格進行大膽的變革,他將鍾繇字型的橫張改為縱展,使結體更為勻衡大方。王羲之對原有楷書筆法也進行了改造,形成了“內 ”和“一拓直下”的特點。就橫而言,王羲之的楷書在提筆處有按筆,收筆處不著重摺筆重按,在運筆速度上緩前急後,筆畫趨於簡化明快,均勻大方。筆法上的改變使字的體態更顯得遒勁瀟灑。王羲之書法的高明之處,在於能盡字之真態。王羲之所書的楷書《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對後世影響很大。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開一代新風,樹百世楷模,他那深邃自然的意蘊,不激不厲的風規,勾魂攝魄的魅力,依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家,一直到現在,仍然受到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喜愛。

  王羲之的今體之所以大受歡迎, 是因為“ 妍媚 ”的體態美觀好看, 而且投合了“ 愛妍而薄質”的社會風尚, 前人已有論列。我認為, 王書能夠在東晉時代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 還在於王羲之的用筆簡捷明快, 易於摹學。這一點, 歷代的書論家居然不置一詞, 大概是“神化” 王羲之書法的風氣遮蔽了人們的思考。

  王羲之的書法介紹

  《蘭亭序》晉朝人叫《臨河序》,後人又稱為《修禊序》、《禊帖》、《蘭亭詩序》,計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據說,東晉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亭流觴飲酒,賦詩唱和。王羲之面對良辰美景、高朋摯友,用蠶繭紙、鼠須筆,乘興寫下了這篇“遒媚勁健,絕代更無”的序文,王羲之回家後又重寫了數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別愛重,交付子孫傳藏,傳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無嗣,交弟子辯才儲存,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千方百計得到了《蘭亭序》,常常“置之座側,朝夕觀覽”。貞觀十年***公元六三六年***,讓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摹拓十本以賜近臣,死後把真跡帶進昭陵作為陪葬品。所以我們至今已經無法看到《蘭亭序》的真跡,只能看到下真跡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最逼真的是馮承素摹本,因帖前後印有唐中宗李顯年號“神龍”各半之印,故又稱為“神龍本”。郭天賜謂“神龍本”“筆法秀逸,墨彩豔發,奇麗超絕,動心駭目”。

  《蘭亭序》結體欹側多姿,錯落有致,千變萬化,曲盡其態,帖中二十個“之”字皆別具姿態,無一雷同。用筆以中鋒立骨,側筆取妍,有時藏蘊含蓄,有時鋒芒畢露。尤其是章法,從頭至尾,筆意顧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斷意連,氣韻生動,風神瀟灑,所以明末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右軍《蘭亭序》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出,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最難能可貴的是,從《蘭亭序》那“不激不厲”的風格中,蘊藏著作者圓熟的筆墨技巧、深厚的傳統功力、廣博的文化素養和高尚的藝術情操。

  王羲之的個人介紹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身長七尺有餘約為***1.83米***,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集序》等。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冶於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被後人譽為“書聖”。其中,王羲之書寫的《蘭亭集序》為書家所敬仰,被稱作“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對真書、草、行主體書法造詣都很深。今人劉鐸對王羲之的書法曾稱讚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顏真卿書法寫蘭亭集序圖片
行書王羲之蘭亭集序
相關知識
評價王羲之的字型特點
怎麼評價王羲之的字
王羲之的字型特徵
王羲之的筆法特點
王羲之的字的評價
評價王羲之率性人性
王羲之的字特點
王羲之的字怎樣
介紹王羲之的字
如何評價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