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書法作品
改革開放使中國開始富裕起來。逐漸脫離貧窮,是一條非常正確的國策方針,我應該堅持改革開放100年不動搖。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想長壽,學書法
縱觀中國歷史,書法家多是健康長壽之人,這是為什麼呢?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語言文字像中國的漢字一樣,既是交流工具,又可以書寫下來成為藝術作品;世界上也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擁有如此之多的書法家。縱觀歷史,書法家除了留給後人傳世的藝術珍品之外,還不期然留下了保健養生的諸多訣竅。
書法家多是老壽星
中國曆代書法家多是長壽之人。漢朝的鐘繇,晉朝的王羲之,南北朝的陶弘景,都活過了古稀之年;在大唐盛世,虞世南81歲壽終,歐陽詢83歲離世,柳公權88歲西去;元朝的黃縉81歲辭世、王馨則享92歲高齡;而明清兩代書法家長壽者更多,明代的董其昌、文嘉、沈周都享年83歲,文徵明享壽90歲。清代的朱耷82歲壽終、劉墉86歲辭世,而阮元更是壽星中的壽星,活到了103歲。要知道在技術落後的古代,這些年齡已經是絕對高領了!
到了現代,書法家中的高壽者仍是層出不窮。趙樸初、董壽平、於安瀾、啟功都享年90歲以上。
書法家為什麼大多健康長壽?
那麼,書法家為什麼多是健康長壽之人呢?這是偶然現象嗎?還是其中有什麼奧祕?
其實,書法家健康長壽,這不是什麼偶然現象,從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角度分析,他們的健康長壽,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而且,他們的長壽之道是可供借鑑的。
1,氣定神閒,身體自安
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練習書法的過程,也是“練氣功”的過程。元代陳繹曾在《翰林要訣》中說:“喜則氣和而字舒,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輕重,則字之舒險斂麗,亦有深淺,變化無窮。” 東漢文學家兼書法家蔡邕也曾說,落筆前“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口不出言,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所以,書法家揮毫潑墨之前,都先要醞釀一番感情,調理一番情緒,排除不良思緒,氣定神閒,方可落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不急不緩、沉穩淡定的氣質,自然不易生病,長壽也就不是難事了。
清朝的長壽康熙皇帝也酷愛書法,他說:“人果專心於一藝一技,則心不外馳,於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之與我之耆舊,善於書法者俱長壽,而身強健。復有能畫的漢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絕於人者,皆壽至七八十,身體強健,畫作如常,由是觀之,凡人心志有所專,即是養身之道。”
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論及長壽的書法家,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平和泰然、專心致志的氣質,沒有一個孟浪、暴躁的人。
2,揮毫潑墨,舒筋活絡
懂書法的人都知道,揮毫潑墨是一件很累人的事。這裡說的“累人”,不光是指動腦筋思考字型的間架結構如何排列、運筆行筆如何進行,而且還要運動肩膀、上臂、前臂、手腕、手掌、手指,創作大幅面的書法作品時,甚至還需要不停走動。如此這般,書法創作的過程,其實也是“做操”的過程。
祖國的傳統醫學認為,人的身體上存在著數條經絡,這些經絡內連五臟六腑,外系四肢皮毛,貫穿身體各處。這些經絡上,又存在著無數的穴位。而練習書法的過程中,隨著身體的運動和思維的進行,身體各處的氣血也在有序而舒緩地執行,將有益的營養物質送達全身,將有害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如此這般,就能起到促進身體新陳代謝的作用。
3,精神愉悅,體自康健
何喬在《心術篇》中說:“書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氣,散心中鬱也。故書家每得以無疾而壽。”可見,書法創作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抒發心中情緒的一種方式,不快的情緒抒發出來了,心情自然也就好了,健康也就來了。
現代心理學也告訴我們,不良情緒的積累對身心都是一種傷害,而合理、聰明地宣洩情緒,也是一種藝術。熱愛運動的人,可以通過在賽場上搏擊以消耗不良情緒;平素喜靜的人,可以通過舒緩的運動來消除不良情緒。展開白紙,備好筆墨,在紙上盡情宣洩一番,也是不錯的選擇。有研究表明,不以創作書法作品為目的,僅僅是為了寫字而寫字,也有消除不良情緒的作用。
傅繼英書法作品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