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起家優秀書法欣賞
賈起家先生是我國當代優秀書法家,在他的書法作品中,我們能夠學到什麼樣的書法藝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賈起家優秀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賈起家優秀書法圖片1
賈起家優秀書法圖片2
賈起家優秀書法圖片3
賈起家優秀書法圖片4
賈起家個人簡介
1953年生於夏縣。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古漢語語言文學專業。現為中國書協理事、中國文聯牡丹書畫藝術委員會常務副祕書長,國家二級美術師。自幼學書,以柳書為主。17歲後拜尉世芳和著名書法家徐文達先生為師,主攻二王書法,對《蘭亭序》、《聖教序》、《十七帖》等用功尤勤,深工巨卷,數年不輟。近年又涉漢魏以來諸家,專精博取。工楷、行、草,尤擅行書,所作清圓秀潤、勁健朴茂。
1983年以來,書法作品先後參加全國第二、三、五、六屆書法篆刻展覽、全國第四屆中青展、全國首屆正書大展、全國第一屆行草書大展、中日書法交流展、第一、二屆國際書法大展、中、日、韓三國新書法展、中外草書展、全國著名書法家48人書展等國內外大展50餘次。
榮獲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展覽“全國獎”,山西省第三屆文學藝術創作特別獎,全國書苑擷英百名優秀書法家獎、龍年國際書法大賽、全國“二王”杯和’98蘭亭獎·牡丹杯書法優秀獎等國內外書法大賽金、銀、銅獎30餘次。
書法歷程之漢隸-走向庶民化
討論漢代書法,必須掌握兩個側重:一是時代。在西漢、東漢兩大階段中,主要是東漢中後期的存世作品多,而西漢甚少。因此,籠統地說漢代並不足以顯示這種前疏後密的變化區別。二是隸書體式。漢代當然主要是隸書,但隸書並不只限於漢,過去人們認為漢隸上承秦篆,而事實上隸書在秦代就有了。不但秦書八體中已有隸書的名目,而且出土的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甚至更早的戰國《四川青川木牘》,都是秦或秦之前有隸書存在的佐證,漢代絕不是隸書的發生期而應該是發展期與全盛期,這是兩個比較基本的結論。
從風格比較的立場上說,漢隸可以與秦篆相對。
隸書時期的作品和篆書時期的作品相比有哪些變化?第一,結構由長走向扁。第二,圓潤筆道變成了方折筆道。這種所謂的方筆在一些風格出眾的作品裡表現得十分明顯。第三,有粗細變化。粗細變化只是現象,但它意味著人的生命運動形式逐漸地投射到書法中去,在書法作品裡表現出來了。人的生命過程、運動過程在書法作品裡開始找到了線條的對應,線條出現的波磔節奏很美,而且是一種規律與自由之間的吻合。在隸書作品裡我們發現人們開始追求一種解脫、釋放、自由的趣味,開始從拘謹中走出來。當然如果用秦篆作比較,詔版書相對也是一種解放,但相對於漢隸來說,典型意義顯得不大。秦詔版與漢隸二者都是自由的,但兩者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漢隸開始注重線條的自由。從間架的自由走向線條的自由,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具有歷史意義的特點。我們前面說過,複線形態,是文字發展到秦代產生的特殊現象,詔版相對於秦篆石刻是複線,漢隸***秦隸***相對於秦刻石和詔版也是複線。那麼第二個重點強調的則是書法線條開始逐漸主動地崛起於書法藝術舞臺上。
中國書法藝術對一個外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線條,他們首先看到線條,中國的書法就是線條的藝術。線條的價值在書法中表現得最為充分,線條是書法的生命。書法線條走向波磔意味著運動和節奏。節奏的定義就是有規律的運動,線條有運動就有變化,這種變化又處在一種節律之中。這個簡單的道理是先民們經過長期的書寫磨鍊才悟到的境界。
其實,在這以前金文、甲骨文的書寫線條中也存在變化,但這種變化並非是書寫者主動控制的,是修飾製作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化,而隸書的變化卻是基於人的心理運動與情態,是與人的節律統一的。所以,它的這種變化相對反映了人的主動意識。為什麼我們對以前的書法線條變化不作強調而對隸書線條特別重視?就是因為後者的線條是人有意識地加以控制的,它們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在美學上的含義不一樣。隸書以前的書法線條中,甲骨文的契刻是用刀劃直線,金文書法受制於鑄造過程中的六、七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一個無法理性控制的問題。而到了隸書階段,線條變化可以人為地加以控制。隸書的工序少,只有寫、刻二道工序,人們可以線上條運動裡施加自己的主觀意匠。這個主觀意匠的滲入就有可能轉化成為有意識的藝術表現,不管它是區域性也好,還是整體也好,反正它是一種藝術表現。而書法最終是要走向藝術表現的,這點非常重要。書法線條的變化在隸書階段體現出明顯的價值存在,但不是高峰,高峰還在後面的草書形式之中。隸書由長走向扁意味著向左右施展,左右施展也是一種自由度的施展,而草書則是上下銜接八面出鋒。在每個字排列整齊的情況下,左右施展當然是一種自由的意匠。所以,把隸書由長寫成扁本身就是一種對自由的追求。這種空間自由度的施展,再加上隸書特有的雁尾波磔,使隸書成為一種藝術生命非常強的書體。而且,其間依不同的側重追求,又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特徵。
賈起家精美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