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家庭教育的畢業論文
社會文明建設以家庭文明的建設為基礎,因此需要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的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家庭教育的畢業論文範文一:家庭教育的狀況及策略
[摘要]作為一名班主任,我產生了代寫論文許多的困惑:帶著困惑我通過學生來調查家庭教育的現狀,根據家庭教育的現狀去思考和指導家庭教育的策略,使學生能夠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家庭教育現狀 教育策略 孩子
2007年9月,新接高二一個普通班的班主任工作,發現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家境非常富裕;有的家境一般,父母都是普通職工,那麼體現在孩子身上的行為也大有差距,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在對孩子教育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為一名班主任,每天大多數時間都是和學生在一起,時刻關注他們的方方面面,通過觀察,我產生了許多的困惑:為什麼現在的許多孩子學習挺好,但動手能力很差呢?為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家裡卻和父母吵架?為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在學校和老師、同學說說笑笑,在家裡卻不願和爸爸媽媽交談?發生在學生身上的種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狀況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然而,老師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學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五天,難以抵擋在家的兩天。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養方式:一是“望子成龍”型。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佔有相當的比重。家長們因為歷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遺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較高。分數,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學”而優則“獎”,已成為許多家長鼓勵子女學習的常用手段,“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標。於是,家長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家務勞動,不肯過早地把責任加在孩子身上;不讓孩子幹“雜活”,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倘若孩子考了個好分數,家裡便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長几天都沒有笑容。二是“放任自流”型。有的家長則是因為忙事業而無暇顧及,心有餘而力不足,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讓位於爺爺、奶奶等“隔代人”。於是,長輩們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為重心、中心。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時時刻刻牽動著長輩們的心。長輩們那“特別的愛”,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經驗,自我服務能力差,缺乏責任感。孩子許多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就在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滋生。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然而,強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間差距實在太大。在家長的眼裡,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可以領導成千上萬人的企業家,不能說服家裡的一個“寶貝”而找老師“告狀”、“訴苦”的現象絕非個別。有一個家長給老師打電話說:“在家和孩子說已經過完元旦了,孩子應該抓緊時間,快要期末考試了,但孩子聽完放下飯碗就走了。”家長常常感嘆在子女面前不敢多說話,說多了孩子不愛聽,又怕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只好聽之任之,教育無從下手、傷腦筋。
現實生活中的孩子,由於受家庭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了種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一是崇拜金錢。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學生對金錢已越來越渴望。在學生的口袋裡,或多或少裝有零花錢。據調查,半數以上的學生擁有個人存款,少則幾百,多則幾千。學生手中有了錢,請吃零食、贈送禮物、請打檯球、玩遊戲機的現象隨之出現。這些不良現象的產生與“崇拜金錢”的社會思潮有著密切的聯絡。二是浪費錢物。通過調查後發現,學生經濟收益的主要來源渠道有:1測驗考試成績達標後的“獎金”。2替家長買東西時剩餘的“零鈔碎票”。3家長每天給孩子的早餐費和車費。4親戚朋友贈送的錢物……在學生眼裡,這一切全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因而浪費錢物的現象十分嚴重。他們可以隨意浪費食物,可以隨心所欲地更換文具,衣服鞋帽不時髦、新潮就打入“冷宮”。三是唯我獨尊。有的學生在家裡對父母的稱謂已用“喂”來代替。不能不說他不愛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說他不尊敬自己的長輩,也許,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許他她更愛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現在的獨生子女,只知受人愛,不知愛別人。缺少互愛精神,對別人、集體的事漠不關心。
在學生中出現的種種現象,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一些不良意識正在潛移默化地汙染著學生的心靈。這些現象的消除,亟待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和幫助。
二、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要重視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生有錯時應與家長取得聯絡,但要理解家長的難處,不能訓斥家長,不能把學生的錯誤轉嫁給家長。要尊重家長的情感,對家長做到溫和有禮,以商量談心的方式來交流教育孩子的得與失。孩子是培養教育的物件,不把孩子當寵物,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後盾。學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麼做”。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從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學校包打天下”的被動局面。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對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對於學生的學習,不給家長增加負擔,但必要的檢查還是應該的。家長對班主任或學校工作有意見,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做到寬容大度,胸襟開闊。這樣家長會與之同心同德育人教子。
二要重視民主、和睦家庭的建立。家庭教養方式不當的直接後果是孩子不願意與父母進行溝通,而溝通是瞭解孩子思想的唯一途徑,所以最終會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民主型的教養方式為孩子心理和人格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有助於他們創造力的培養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應該大力提倡的家庭教養方式。父母應該非常精心地營造一個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家庭人文環境,讓孩子生活在和諧、文明、健康、寬鬆的家庭氛圍中,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勇敢、進取的性格,培養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讓孩子懂得:成才先成人。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的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總之,重視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作為學校,有義務、有能力對家庭教育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為了共同的目標,我們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才能使我們的學生能夠全面健康發展。
家庭教育的畢業論文範文二:淺談當前家庭教育的特點
摘要:當前,家庭教育出現了一些新特點,主要表現在家庭教育的內容多元、形式多樣、家長與子女關係多重、家庭教育差異性突出、功利性和外在性越來越明顯等。正確認識這些新特點,對引導家庭教育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家庭教育;特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家庭教育的性質、形式和特徵也在不斷變化,當前,家庭教育主要呈現出以下五大特點:
一、家庭教育內容多元
家庭教育內容多元是指由重視德育轉變為德、智、體、美各育並舉。自古以來,家庭教育以人格養成為主要內容,重視對子女的倫理道德、交往禮儀、個人生活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家庭是兒童人格養成的主要場所。我國古代有關家庭教育的著述,從南北朝時期的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到清朝的曾國藩對家庭教育的精闢見解,可以看出,都以性格培養和習慣養成為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英國哲學家羅素在《教育與美好生活》中指出:“早年教育的任務在於訓練本能,使它們能產生一種和諧的品格,這種品格是建設性的而不是破壞性的,熱情的而不是陰鬱的,它又是勇敢的,坦率而聰明的。”可見,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德育。這種德育為先的家庭教育觀對我國的家庭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塑造兒童的性格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不斷提高,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強調競爭、注重效率已成為社會主流的價值觀,而且在現實中逐漸強化。“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幾乎已成了廣大家長的共識。為了增強孩子的競爭力,很多家長積極地給孩子創造教育條件,家庭教育已遠遠不僅是傳統的人格教育,家長對孩子智育特別是知識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家長熱衷於給子女選購教輔讀物,輔導功課,檢查和佈置作業,把本應主要由學校教師承擔的責任也攬了過來。家庭對孩子所進行的體育和美育主要是一種競技能力的教育,其主要目的除了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藝術表現力和身體運動能力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孩子參加各種競賽,在同齡孩子中脫穎而出,為今後參與更激烈的社會競爭打下基礎。家庭教育內容的多元化突破了過去家庭教育以德育為本的局面,豐富了家庭教育的內容,但是也相對弱化了家庭作為培育孩子人格的天然場所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形式多樣
當前,家庭教育的形式由單個家庭獨立進行轉變為與聯合家教和請專門的家庭教師等形式並存。長期以來是以單個家庭內部進行為主要形式,父母對親生子女施行家庭教育具有空間上和情感上的天然優勢。在兒童早期,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作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都無法取代的。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可能偏於保守僵化,家長素質的侷限性無法滿足孩子多方面智慧的發展,孩子因交際圈子的狹小而不易看到自己與同齡人的差距等。現在,一種新的家庭教育形式——聯合家教正悄然興起。所謂聯合家教,是讓幾個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孩子的家庭聯合起來,讓孩子們定期到家長具有某方面特長的家庭中去學習知識、技能,由這位家長擔當起家庭教師的重任。聯合家教是一種家長自發組織起來的教育聯合體。它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家庭教育觀,能發揮多個家庭的教育資源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可有效地彌補單個家庭教育的不足,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興趣。作為單個家庭教育的補充,聯合家教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當然,聯合家教對家長的素質要求很高,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嘗試。
給孩子請家庭教師非常普遍。這種形式的家庭教育是一個教師面對一個或多個學生,進行文化課的補習或特長訓練。家庭教育形式的多樣化為兒童的發展拓展了空間,能適應兒童的個體差異性。但是,過多的家庭教育形式也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如果家長不顧子女的興趣、需要和能力,盲目給它們加壓,那隻會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和精神負擔,導致厭學情緒,削弱教學效果。
三、家長與子女關係多重
家長與子女關係多重是指長幼關係、師生關係、陪練關係、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關係、朋友關係等關係並存。在傳統的家庭裡,家長與子女的關係主要是一種長幼關係,父母對子女的要求並沒有過多地集中於成才上,主要是希望子女身體健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將來能找到一份工作成進一步深造。因此,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相對也比較鬆散,帶有明顯的順其自然的色彩。而現在的情況截然不同,升學競爭的激烈已是不爭的事實,很多家庭則將子女考上大學作為對子女的要求和家庭教育的目標,對子女的高期望值使許多家長與子女關係緊張。在不少家庭裡,孩子本應享有的玩耍、遊戲的樂趣被無情地剝奪,他們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也都由家長代勞了,家長希望子女專心學習文化知識。有的家長不僅平時經常充當“替補教師”的角色,為子女輔導功課或在一旁陪讀,甚至還不惜犧牲“雙休日”和節假日,送子女奔走於形形色色的補習班、培優班、競賽班,這時家長又充當了“陪練”的角色。親子關係在很大程度上被師生關係、陪練員和運動員的關係所代替。如果孩子不服從父母的意志,就有可能遭到打罵等懲罰。這又表現出一種強烈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
當然,與上述情況不同的家長與子女的關係也存在。在一些較為開明的家庭裡,家庭關係是民主平等的。家長能破除單純以家長的意志塑造和要求孩子的觀念、尊重孩子的人格獨立和正當權益,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對話、交流、協商的方式教育孩子,准許孩子參與家庭決策。在這種家庭裡,家長不是絕對的權威,他們與子女之間不是教育主體與教育物件的關係,不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子女對家長的教育方式可以提出異議。這樣,家長與子女之間除了親子關係外,還有朋友式的關係。
四、家庭教育的差異性越來越明顯
首先,家庭結構的差異性帶來了家庭教育的差異性。由於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變化導致的傳統型家庭結構的改變,引起家庭教育背景的多元化,獨生子女家庭、離異家庭、殘缺家庭、隔代家庭、單親家庭、寄養家庭、空巢家庭以及打工家庭、下崗家庭等大量湧現。家庭結構、家庭背景的多元化和複雜化使家庭教育的差異性越來越明顯。在城市,家庭結構日益核心化,獨生子女現象普遍,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具有下賭注的感覺,補償教育、代受教育、過度教育、神童教育等觀念影響著家庭教育。家長這種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的做法顯然違背了兒童發展規律。子女不在老人身邊的空巢家庭、隔代家庭祖輩對孫輩往往溺愛大於教育,包辦代替、百依百順的情況比較嚴重,導致這些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孤僻,意志薄弱;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的家長心理失衡對孩子心理髮展產生消極影響,家庭教育在時間、精力、經濟等方面都跟不上。有研究表明,單親家庭對子女的教育質量低於完整家庭,單親家庭孩子性格發展的某些方面明顯滯後,表現力求知慾和奉獻精神較低,行為的自覺性和自制力差,缺乏高度的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而且在教育期望方面,單親家庭要求降低,在教育方式上,單親家庭簡單粗暴的現象更加突出。
其次,父母的文化素質的差異性帶來了家庭教育的差異性。父母的文化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水平。文化素質較高的知識分子在家庭教育上有自身的優勢,表現在父母文化素質高,家庭氛圍好,重視早期教育和智力開發。所以孩子一般身體素質較好,思想活躍,愛好廣泛,知識面寬。同時,知識分子家庭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表現在對子女抱有過高的期望值,對子女的教育過分專制,過分追求事業而忽視子女教育。由此導致子女不能獨立地觀察、思考、交往和處理問題,獨立生活能力較差,容易養成孤傲、怪僻、不合群的性格。
再次,家長教育觀念的差異性帶來了家庭教育的差異性。有的家長主張應該讓子女過艱苦的日子,支援子女住校,培養獨立性。有的家長則認為“再苦不能苦孩子”,不願讓孩子受苦,樂於給孩子創造優越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有的家長堅信“棍棒出孝子”,經常體罰子女。有的家長則傾向於“無為而治”,很少干預子女的生活,讓他們自由發展。由於觀念的不同導致了家庭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差異性,多種家庭教育方式並存有其合理性。但是那種過於主觀和武斷、單純以經驗為依據的家庭教育方式顯然是應該儘量避免的,家庭教育的科學化是今後的一個重要走向。
五、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和外在性
受市場經濟效率意識的影響和短期利益的驅動,不少家長越來越追求家庭教育在短期內見成效。比如,家長讓孩子學鋼琴、小提琴、古箏等樂器,或者學外語和計算機,讓孩子提前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和計算機等級考試,並引以為榮。這種教育追求的是標誌著所謂教育成效的等級證書和獲獎證書。如果孩子的興趣能力適合學這些內容倒也無可非議,但是家長若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硬逼他們去學,那結果不是適得其反就是收效甚微。家庭教育從一定意義上說逐漸異化為工業化的生產,越來越功利化。
與功利化息息相關的另一特點就是家庭教育的外在性,即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外在因素的干擾。過去的家庭是一個相對封閉、有隱私的地方,家長素質決定著他們教育子女的內容和方式,家長有自己的較為穩定的教育思路。現在,家庭教育的外在性特徵日益加強,這一方面反映了家庭教育突破了保守性和封閉性,具有了開放性。有些家長能積極吸收社會上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並不斷改進。有些家長卻變得缺乏主見,喜歡“扎堆”,喜歡從眾,社會上什麼熱門、什麼時髦就讓孩子學什麼。家庭教育不再是單門獨戶的獨家經營,更像輻射面廣的規模化經營。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當前的家庭教育中既有對孩子成長有利的因素,也有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的因素。家長要權衡利弊得失,理性思考,明智選擇,發揮家庭教育的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初德和。聯合家教——家庭教育新選擇[J].山東教育,2002,12.
[2]繆建東。試論我國轉型期的家庭教育[J].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1.
[3]張潔等。單親家庭與完整家庭教育模式及其子女性格發展的比較研究[J].雲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
單親家庭孩子教育的問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