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育心理學的實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以教育心理學為基礎,改進教學效果,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是時代賦予教師的更艱鉅的歷史任務和使命。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教育心理學在教學實踐中應用》

  【摘要】本文結合作者自身教學經歷,從教學思維角度出發,以心理學教學實際應用為主要目的,提出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心理學知識是開展良好教育的基礎,有效的心理學教學思維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情感教學;心理溝通;教學思維;互動教學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教育事業認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乃至教師已經對“填鴨式”的“教”和“說教式”的“育”持否定態度。更傾向於要求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心理、注重師生的互動等教學心裡技巧,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並將其運用於教學實踐中,這對於教師來說,單純的“教好書”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發展,時代賦予了教師更艱鉅的歷史任務和使命。以教育心理學為基礎,改進教學效果,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教師應從創新教學方法方面入手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自身良好的心理學知識基礎是教育好學生的根本保證

  多少年來,人們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師是教學生讀書的,教師的職責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就長遠的教育發展方向和趨勢來看,任何一個學生、家長都希望教師是一個有感情的人,而不僅是一架教書的機器。韓愈曾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其真正內涵並不單單在於傳道和授業,更為重要的是解惑。這不僅需要教師瞭解學生不懂的知識,為學生解決他們所不明白的學習疑問,更需要教師理解學生的心理。郭沫若說“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讀書把活人讀死,活讀書把死書讀活”。為了教學生讀好書,教師僅僅有課本的知識還遠遠不夠,還應該懂得心理學。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抓住學生的心理狀態對教育的長期效果非常關鍵。

  2.教師對學生情況有全域性的把握,是教育好學生的先決條件

  俄羅斯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教育者想從各方面去教育一個人,那麼,這就應當從各方面瞭解這個人……教育者應當努力瞭解一個人,看他在實際上究竟是怎樣的人,瞭解他的一切優點和缺點,他平素的一切瑣細的需要以及他的一切崇高的精神要求等等……”。所以說,教學的中心與重心是人,教師首先要了解教育物件,才能有效地實施教育、教學。多渠道接觸學生,全面掌握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經濟狀況,家庭教育,社會影響,思想動態,知識層次以至個人性格、特長、交往、愛好等等,做到對學生的思想、學習心中有數。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求教師要有熱愛教育事業、寓教於樂的敬業精神,更要求教師要從學生心理的角度去認識學生,全面、全域性的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通過各種渠道認識每一個學生的不同之處,不能籠而統之地把所有的教育物件都認為是相同的“學生”,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心理反應,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教學過程中完美的心理教學方法的演繹和運用是教育好學生的有效途徑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教師的知識水平達到某一關鍵值時,教學水平的提高將取決於教師對教學的理性認識———教學思維能力。教學思維能力的高低與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學思維是一種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只有在正確的教學思維指導下,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心理學教學方法在教育過程的有效運用體現在:

  3.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和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溝通。

  有效的心理溝通是教師成功教學的前提和保證,教師要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想什麼,這對抓住學生的心理、循序漸進的教學非常必要;但是,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在想什麼,這樣更有利於和學生增進了解、互相溝通,這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但當前很多教師在這方面缺乏這種嘗試,甚至相當一部分教師擔心學生知道自己的想法,這為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帶來了極大的障礙。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當中儘量去改進。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告訴學生自己下一步的安排,自己的教學目的和想法。同時,有針對性地瞭解學生對自己教學安排的看法和意見,及時和他們保持交流,交換意見,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也常常使教師的教學計劃能夠順利完成,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心理溝通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要關心愛護學生,教師首先是要有愛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任何一個遠離父母、家庭,來校讀書的學生,他們無論在生活上、學習上、精神上都特別渴望得到關懷與愛護,尤其是當他們碰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這種要求和渴望就更加強烈。所以一個教師對學生實行必要的“情感投資”,用愛心去溫暖學生,感化學生,實現情感交融是增進師生感情的最佳途徑。

  正確、耐心引導學生也是關心愛護學生的良好方法。心理學家認為,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瞭解、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耐心傾聽學生的訴說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3.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情感方法與語言學習的密切關係,運用情感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所謂情感教學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注意改進教學方法,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發展學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克服消極的情感,從而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推進學習效果。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麼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自由的“呼吸空間”,就是要給學生學習的動力、興趣,給學生提供學習的良好環境,使學生對學習、對教師充滿感情,變得想學、愛學、會學,從而以“課堂”推動“課下”,以“興趣”帶動“效果”,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3.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互動式的教學氛圍。

  互動,是教師和學生雙向溝通的一種教學方法,這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同。它要求學生積極參與、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但這並不是否定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教師仍是整個教學過程的規劃者、控制者。“教學”本來就是教和學同等重要的,教是目的,我們要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在達到這一目的的過程中怎樣解決出現的問題,這就需要規劃者、控制者來適時調整我們的整體目標,使其向著正確的方向進行;而學是結果,任何一個結果都要有一個主體來承載,學生即是教學過程的終極目標,所以學生永遠應該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在明確了各自的位置後,形成良好的互動才會極大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三維的,內容是豐富的,我們不能用其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堅持到底。教學方法也不是孤立隔開的,很多時候一節課會選擇多種教學方法,採取多種方法配合,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優點,彌補缺點。

  總之,在現代教學體系中,教師自身的心理學知識是開展良好教育的基礎,有效的心理學教學思維是成功教學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冉苒,張長英.我國教育心理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J].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6.3.

  [2]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嚴長浩.開展互動教學提高《高分子化學》專業課的教學質量[J].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7.

有關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論文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教育心理學的實踐論文
淺談社會心理學的應用論文
淺談社會心理學的相關論文
有關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
大學生教育心理學的相關論文
淺談環境心理學的相關論文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
教育心理學的結課論文
淺談普通心理學的相關論文
淺談教育心理學與教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