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領毛衣編織花樣步驟詳解
兼具功能性和時尚於一身,厚暖、利落、硬朗。常用的針法配以段染毛線能輕易詮釋出織物的建築感。下面是網站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高領毛衣編織花樣效果圖
材料: 293規格純毛中粗線用量:400克工具:6號針密度:23針×24行=10平方釐米尺寸:***釐米***衣長56;袖長62;胸圍82;肩寬38
編織說明:從下向上織,先織花紋,每個花紋織18針,所以起針時一定要起18的倍數,袖 子也一樣,基本都要起54針,在織好花紋後織正針,織到腋下時再加少許針。
:
①用6號針起180針織花紋,織圈。
②不換針織到38釐米處。
③袖窿,平收4針,4行內4針並2針,並2次。
④減針後共向上織7釐米後開始織花紋。
⑤挑出66針織領子,26釐米高,收機械邊,不用挖領子,兩肩的20針比中間34針多織出l釐米,縫合肩片後作為領口。
荷葉邊鏤空肩高領毛衣編織花樣小提示:一字領幾乎很少減針或不減針,但中間要留夠針數以便能鑽進頭,還應考慮花紋是否漲針。
編織基本概念
將植物的枝條、葉、莖、皮等加工後,用手工進行編織的工藝。
沿革:編織是人類最古老的手工藝之一。據《易經·繫辭》記載,舊石器時代,人類即以植物韌皮編織成網罟***網狀兜物***,內盛石球,丟擲以擊傷動物。在西安半坡、廟底溝、三裡橋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印有“十”字紋、“人”字紋,清楚地顯示出是由篾席印模上去的,有的還發現陶缽的底部粘附有篾席的殘竹片。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葦蓆,距今約有7000年曆史。1958年,在浙江湖州錢山漾村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出土的竹編更為驚人,約有200 多件,其中大部分篾條經過刮磨加工。這一時期的編織工藝也相當精巧,有“人”字形、“十”字形和菱形、梅花形等形式。器物的品種有簍、籃、籮、筐等。周代,以蒲草編織莞席已很普遍。漢代以藺草***又名馬藺、馬蘭草、燈心草***編織為席,產於三輔***今陝西中部***、河東***今山西夏縣***等地 。唐代,草蓆生產已很普遍,福建、廣東的藤編、河北滄州的柳編、山西蒲州***今永濟、河津等地***的麥稈編等都是著名的手工藝品。其中廣東藤編還有編織花卉、魚蟲、鳥禽圖案的簾幕。宋代,浙江東陽竹編的品種已有龍燈、花燈、走馬燈、香籃、花籃等,能編織字畫、圖案,工藝精巧,在每平方寸***11平方釐米*** 的面積內可編織120根篾條,有的還飾以金線。至明清兩代,浙江、江蘇、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地的草編、藤編、竹編等生產有了發展,並在19世紀末開始出口。
品類:中國編織工藝品按原料劃分,主要有竹編、藤編、草編、棕編、柳編、麻編等 6大類。編織工藝品的品種主要有日用品、欣賞品、傢俱、玩具、鞋帽等 5類。其中日用品有席***地席、臥席***、坐墊、靠墊、各式提籃***花籃、菜籃、水果籃***、盆套***花盆套***、箱、旅遊吊床、盤***水果盤、麵包盤***、門簾、筐、燈罩等;欣賞品有掛屏、屏風及人物、動物造型的編織工藝品。
編織寶寶鞋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