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的形成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中國的茶文化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儒釋道的思想和茶學相結合,豐富了茶文化的內容。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我們透過三國兩晉時期關於茶葉情況的零星史實,聯絡漢以前的茶史資料.多少也就能夠朦朧看出,這一時期也是我國古代茶葉文化系統初步形成的時期。

  我國發現、利用和飲用茶葉的歷史雖然非常悠遠,但是從文獻記載來說,漢以前乃至三國的茶史資料十分稀少,以至對這時的茶,只能稱之為是一種只流傳巴蜀的區域性的簡單飲料文化。至兩晉以後,隨著茶葉文化與我國各地社會生活和其他文化的進一步相會、相融和相互影響。也隨著文獻記載的增多,這才初步顯示和構建出了我國古代茶葉文化的特點及系統。舉例來說,由於士人愈來愈多的捲入飲茶行列,兩晉時,不僅出現了《登成都樓》、孫楚《出歌》等吟及茶事詩歌和出現了杜育《賦》一類專門描述茶的茶文化藝術,而且也為茶葉抹上丁一層節儉、樸素、清淡廉潔的色彩,使茶葉文化多少注進了一些儒家“尚仁貴中”的基本思想.在吸收儒家思想的同時.隨著這一時期道教和佛教在我國的廣為傳播,孕育中的茶葉文化,也自然地融進了不少道教和佛教的有關思想和文化內容。這一點,我們從陸羽《茶經》引述的《神導記》中的“丹丘子贈大茗”的故事,《食忌》關於“苦茶久食羽化”的傳說,就可明顯看出,這即是兩晉時茶葉文化受道教文化影響的反映。至於佛教,《茶經》中也搜錄有晉《異苑》剡縣陳某以茶祀墳獲報的故事,《續名僧傳》關於武康小山寺釋法瑤“飯所飲茶”的記載等等。前者一看即知,宣傳的是因果報應思想;這裡也清楚看到了佛教和我國茶文化的聯結。

  不過,這裡需要補充幾句,在晉以前或我國茶葉文化早期階段上,就佛教和道教對茶葉文化的影響來說,道教的影響可能大些和直接些。因為佛教雖說是西漢後期就傳至我國,但其教義的“中國化”,還是後來禪宗興起以後的事情。關於這一看法,有人可能會引“西漢甘露天師”植茶蒙山,來說明佛教與茶的關係比道教更早,其實蒙山茶的傳說,現在好像與佛教有是,但開始可能是道教所編或僧道共編的故事,是晉朝以後佛教為和道教爭奪肇創茶業的功績所編織出來的。這等於兩教在南北朝編造的《清淨法引經》和《老子化胡經》等偽經一樣,前者稱釋迦牟尼的二個弟子:一為儒童菩薩孔子,一為光淨菩薩老子;後者則反過來把釋迦說成是老子西出教化出來的弟子,所以,關於蒙頂茶系西漢甘露大師手植的傳說,純屬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這時的茶葉文化,除和儒、佛、道有所交融,在精神方面揉進了某些儒、佛、道哲學思想外,在物質文化方面,也較漢以前有了不少提高。如漢以前,我們無法知道其時是否有專門的茶具和以茶為禮的情況,王褒《僮約》“烹茶盡具”、“武陽買茶”二句,前一句古作“島鱉烹茶”,不作茶作苦菜解,後面的“具”當然也非指茶具;後一句雖然一般都肯定劉武陽去買茶,但是否用來祭神敬客呢?就不敢說了。但是,西晉時,如《世說新語》任育長至石頭城看到的“坐席競,下飲”,杜育《賦》“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擇陶簡,出自東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劉”等描寫,這時不但明顯看到了“以茶待客”的禮俗.而且這時對烹茶用水擇器,也已講究,以至各地每個人對飲茶用具的產地和式樣都有所推崇了。類似的例子還可舉一些,但就上述幾點,我們也能看出.這時我國茶葉文化的脈絡,已油然浮現出來。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晉朝是我國傳統茶葉文化能可確定的形成階段。

  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漢以前乃至三國時期,只有在巴蜀一帶才能喝到茶。

  B.兩晉以後,隨著茶葉文化的傳播,茶葉產量的增加,初步顯示和構建出了我國古代茶葉文化的特點及系統。

  C.茶葉被人為的抹上了一層節儉、樸素、清淡廉潔的色彩,這樣茶就成了儒家“尚仁貴中”的基本思想的代表。

  D.茶文化的形成,不僅要考慮其精神內涵的形成,還要考慮物質因素。

  2.下列對文中有關宗教內容的表述,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的加點的“前者”是指“丹丘子贈大茗”的故事和“苦茶久食羽化”的傳說。

  B.作者認為西漢甘露大師可能是僧人,也可能是道士。

  C.《清淨法引經》應該是一本佛教的經書,其中所稱的“儒童菩薩孔子”就是指儒家的創始人孔子。

  D.由於兩晉時期道教佛教的廣泛傳播,這時期的茶文化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它們的影響。

  3.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佛教教義的“中國化”時間不晚於晉朝的建立。

  B.禪宗興起以後,佛教和道教對茶葉文化的影響就開始並駕齊驅了。

  C.佛教和道教編撰偽經的主要目的應該是為了爭取信眾。

  D.我國傳統茶葉文化一定是在晉朝開始形成的。

  答案:

  1. D***A 流傳於巴蜀一帶不代表中原地區喝不到 B原文並沒有“茶葉產量的增加”這一條 C與原文的表述在程度上有較大差異。***

  2. A***前者是指晉《異苑》剡縣陳某以茶祀墳獲報的故事***

  3. C***A據原文第三段開頭,晉朝建立前,佛教教義並沒有“中國化”;B“並駕齊驅”的說法屬於無中生有。D原文是“能可確定”。是指目前能夠確定的。***

  中國的茶道精髓閱讀題答案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一種很有益的和美儀式。中國茶道是“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的有機結合,包括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導引這七種主要義理。中國茶道以“四諦”為總綱,即和、靜、怡、真。

  “和”是中國茶道的靈魂,是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中國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適己”的隨意性;迎合了中國民眾的實用心理。這正是區別於日本茶道的標誌之一。和諧——中國茶文化不朽的靈魂。

  “以茶待客”是中國的習俗。有客人來,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對客人極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來,也可通過送茶表示親友間的情誼。宋代的《東京夢華錄》記載:開封人人情高誼,見外方人之被欺凌,必眾來救護。或有新來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遷居新舍,鄰里皆來獻茶湯,或者請到家中去吃茶,稱為“支茶”。

  在現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過茶來表示深情厚意,不僅已深入到每家每戶,而且也用於機關、團體,甚至成為國家禮儀。不論是宋代汴京鄰里的“支茶”,還是現在的人們以茶待客和茶話會,茶都是禮讓、友誼的象徵,都是親和、和諧的體現。

  “靜”是中國茶道的精髓,“和”是因“靜”而“和”的,沒有“靜”的氛圍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殘缺的心靈。中國茶道是修身養性之道,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之路。

  感悟到一個“靜”字,就可以洞察萬物、思如風雲、心中常樂。道家主靜,儒家主靜,佛家也主靜。古往今來,無論是羽士、高僧還是儒生,都把“靜”作為茶道修習的必經之路。因為靜則明,靜則虛,靜可虛懷若谷,靜可洞察明鑑,體道入微。可以說:“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

  中國茶道正是通過茶事創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和虛靜的空靈的心境,當茶的清香浸潤著你的心田的時候,你的心靈就會在虛靜中顯得空明,你的精神就會在虛靜中昇華,你將在虛靜中與大自然融和交匯,達到“天人和一”的“天樂”境界。***有節選***

  《中國的茶道精髓》閱讀題目:

  小題1:中國茶道中的“和”含義是什麼?

  小題2:第⑥段的語言特點。

  小題3:“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唐代.靈一《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結合文末的內容,理解詩歌中茶的作用。***3分***

  《中國的茶道精髓》閱讀答案:

  小題1:示例:禮讓、友誼,親和、和諧。 共2分。

  小題2:示例:文段語言句式靈活多變,整散結合,長短錯落,音韻和諧。

  小題3:示例:作者通過煮茶、飲茶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和虛靜的空靈的心境,使自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天人和一”的境界。

 

中國茶文化雜誌圖片
添茶的禮儀***2***
相關知識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閱讀答案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歷史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歷史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發展過程
中華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歷史
中國茶文化的研究活動方案
論中國文化的魅力閱讀答案
中國文化的內涵閱讀答案
中西文化的差異閱讀答案
讓古代經典成為民族文化的基因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