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主要表演形式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盆略點前 盆略點前又稱盆式點茶,13世紀由圓能齋所創,是裡千家茶道獨有的表演形式。其特點是用三道盆放置茶道具,所用的道具較簡單。同時不受場地限制,不論是空坪還是辦公桌都可充分利用,採用坐式還是跪式都可進行表演,便於推廣。主要道具有三道盆***盆的邊緣製成高低起伏的曲線,象蜿蜒的山路,故得名***、熱水壺***可用隨手泡***、棗***薄茶罐***、建水***汙水罐***、茶筅、茶勺、茶巾、綿巾、茶碗。表演時間較短,品茶人數少時***3人***,約15分鐘左右。
***二***淡茶點前***坐式***
是淡茶點前的簡化形式,採用坐式表演,動作和禮儀要求較簡單,便於一般的初學者接受,易於推廣。主要道具有桌子、椅子、釜、蓋置***釜蓋承***、棗***薄茶罐***、水指***清水罐***、建水***汙水罐***、水勺、茶筅、茶勺、茶巾、綿巾、茶碗。表演時間較短,品茶人數少時***3人***,約20-30分鐘左右。
***三***淡茶點前***跪式***
是裡千家茶道的傳統的、最普通、最基本的表演形式,一般要在日本式茶室中進行,在我國可選擇踏踏米式或鋪地毯的室內進行。茶室分客席、點茶席、水屋***準備室***等區。主要道具有釜、蓋置***釜蓋承***、棗***薄茶罐***、水指***清水罐***、建水***汙水罐***、水勺、茶筅、茶勺、茶巾、綿巾、茶碗等。表演時間根據品茶人數而定,約30-60分鐘左右。
日本茶道的起源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但茶葉的傳入則是由遣唐使來完成的。日本古代沒有原生茶樹,也沒有喝茶的習慣。自從奈良時代的遣唐使們把茶葉帶回日本之後,茶這種飲料就在日本生根發芽了。
唐朝的茶會大抵如此:一套茶具,其中包括使用木炭燒火的銅盆、水壺、水缸、廢水碗、一個盆式支架放著一隻竹勺、一副用來夾木炭的夾子和一個放壺蓋的圓形支架。茶葉則是將茶樹的葉子炒熟、發酵,再擠壓成型而製成的。將碾碎的茶放進茶壺,加入水將其煮沸,再盛入陶瓷茶杯。這是最簡單的吃茶法。
平安時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公元七六七年~八二二年,日本天台宗始祖***將中國的茶樹帶回日本,並開始在近畿的阪本一帶種植,據說這就是日本栽培茶樹的開始。到了鎌倉時代,禪僧榮西在中國學到了茶的加工方法,還將優質茶種帶回日本傳播。他於公元一二一一年寫成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生記》。
中國的茶文化來自平民大眾的日常習俗,而日本則恰恰相反,飲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間的資本主義改革。茶在剛剛傳到日本的時候完全屬於奢侈品,只有皇族、貴族和少數高階僧侶才可以享受,茶道被當作一種高雅的先進文化而侷限在皇室的周圍,內容與形式都極力模仿大唐。自鎌倉時代開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養生記》的影響,將茶尊奉為靈丹妙藥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茶葉種植的高速發展也為茶走入平民家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段時間,飲茶活動以寺院為中心開始逐漸普及到民間。
與中國的發酵茶葉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將蒸過的茶葉自然乾燥,研成粉末的茶葉就稱為“抹茶”***末茶***。到室町時代,畿內的茶農為對茶葉進行評級而舉行品茶會,由這種茶集會發展成為許多人品嚐茶葉的娛樂活動,並發展了最初的茶道禮儀。這一時期,武士階層為主角的“鬥茶”成為茶文化的主流,遊藝性為其主要特點。到十三世紀,新興的武士階級憑藉雄厚的財力經常舉辦以品嚐各地茶葉來賭博的鬥茶會,極盡奢華以用來炫耀財富並擴大交際。後來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對鬥茶進行了提煉,為向宗教性質的“書院茶”過渡準備了條件。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他隱居的京都東山建造了“同仁齋”,地面用榻榻米鋪滿,一共用了四張半。這種全室鋪滿榻榻米的建築設計為後世所借鑑,形成了各式各樣的“茶室”。
此前的鬥茶會在較大的空間舉行,顯得喧鬧而不注重禮儀;而同仁齋將開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間進行了縮小和封閉,這就給茶道的形成創造了穩定的室內空間。這種房間稱為書院式建築,在其中進行的茶會就稱為“書院茶”。“書院茶”要求茶室絕對肅靜,主客問答簡明扼要,從而一掃鬥茶的雜亂之風。書院茶完成了將外來的大唐文化與日本文化的結合的任務,並且基本確立了現行的日本茶道的點茶程式。總之,到室町時代末期,茶道的誕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原創古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