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科學種植管理的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單子葉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那麼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播前準備

  1.1 選地:選擇地勢平坦、坡降小、冬季積雪穩定、麥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塊,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前薦作物:為油菜、豆科作物、綠肥等。

  1.2 澆足底墒水:澆足底墒水足墒下種是確保苗全苗壯的重要增產措施,有水澆條件的地塊一定要澆足底墒水,要求灌勻灌透,不衝不漏這樣不僅能滿足小麥發芽出苗和苗期生長的需要,保證苗全苗壯,而且為中、生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沒有水澆條件的旱地,一方面要多保蓄伏雨、秋雨,防旱蓄墒,另一方面要快收快耕,搶墒播種,隨耕隨耙隨播,儘量提高播種質量,確保全苗。

  1.3 施足基肥:俗話說:“麥是胎裡富”。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是小麥高產、穩產的基礎。要想達到小麥高產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測土配方施肥,即測定土壤養分含量以後,根據土壤養分情況和小麥需要的養分量,確定使用肥料的種類和施肥量。根據我鄉旱地小麥生長的特點,基肥的施用應掌握,保證小麥前期早發,中期穩長,後期不早衰,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一般要求畝施充分發酵、腐熟的有機肥1000-1500 公斤,或者腐熟的羊糞1000 公斤,氮肥8-9 公斤,磷肥8-10 公斤。基肥要結合深耕整地,均勻撒施後翻埋土中,切忌暴露在地面上,以免肥分損失。

  1.4 深耕整地:近幾年來,農機具的更新換代很快,目前石登鄉已普遍採用旋耕機進行耕地。連續多年只旋耕不深耕的麥田,在旋耕15 釐米以下的土層,易形成堅實的犁底層,不利於小麥根系下扎和土壤蓄水保墒。正確的耕翻方式是,旋耕3 到4 年,用鏵式犁等機械深耕或者深鬆一次,破除犁底層。深耕或者深鬆要逐次加深,一次加深一點,不宜一下耕得太深,否則容易翻出大量生土。具體耕地深度是:畜力犁耕18-22 釐米,機耕25-27 釐米。耕翻後的麥田表層土壤疏鬆,必須經過耙耮以後才能播種,否則易導致播種過深,從而影響小麥分櫱的發生。因此土地耕翻之後要及時耙耮,耙碎土塊,疏鬆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實,達到“深、細、透、實、平”的要求。精細深耕整地,是確保播種質量,以利小麥發芽出苗和幼苗生長,奪取小麥高產的重要環節。

  2 播種

  2.1 精選良種:根據我鄉氣候特徵,宜選用分櫱力強、成穗率高、單株生產力好、耐旱、耐寒、耐貧瘠、抗倒、抗病、成熟較早、株型緊湊的優良品種。如8124、鳳麥29、雜14、雲麥和E33等。

  2.2 種子處理:播前對種子進行晒種、選種,選用粒大飽滿的種子、藥劑拌種和發芽率發芽勢試驗是幼苗健壯及豐產的潛在的基礎。

  2.2.1 晒種:晒種在播前選晴天將小麥種子攤在席子上厚度以5-7釐米為宜連續暴晒2-3天直到牙咬種子發響為止晒種時要經常翻動使種子吸熱均勻改善種皮的通氣性增強種子活力提高種子發芽率注意不要在水泥地鐵板石板和瀝青路面等上面晒種以防高溫燙傷種子降低發芽率晒種後要注意測定發芽率以便確定播種量

  2.2.2藥劑拌種:對地下害蟲一般發生區可採用藥劑拌種的方法進行防治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拌種拌後堆悶4-6小時便可播種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蟲對麥鏽病、黑穗病根腐病紋枯病等發生區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2%拌種或20%三唑酮乳油0.5千克加水2.5千克拌麥種250千克。

  2.3 適時播種:適時播種是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培育壯苗最經濟最有效最簡便的技術措施。總的原則是要求前期有利出苗,中期有利減輕或避免霜凍危害,後期有利於麥粒的正常成熟。霜降至立冬為我鄉最佳播種時期,旱地麥則要根據雨季給早遲搶墒播種。

  2.4 合理密植:每畝播種量15-18千克,每畝基本苗26-28萬,有效穗26-28萬,穗粒數30-40粒,單產300-350千克。土質差、無灌水條件的旱地麥,由於要搶墒播種,整地質量相對差一些增加到18-20千克為宜。

  2.5 合理播種方式:在精細整地,良種和播期適宜的條件下,播種質量的優劣就成為影響壯苗的關鍵因素,對播種質量的具體要求是播量行向準確,播種方式合理,落粒均勻,不重播漏播,行距一致,覆土深淺一致,深度適宜,不留田邊地頭。其中覆土深度適宜,深淺一致和落粒均勻對幼苗生長影響最大,採用深開溝***10-13釐米***,淺覆土***3-4釐米***、迎風向***與風向垂直***,集中施蓋肥的播種技術。在上述適宜覆土範圍內土壤粘重,墒情好可適當淺些,沙性土墒情差或乾旱地,可適當深些、與適期播種的冬小麥相比,晚播麥宜淺些。小麥應選擇順風向開溝種植,整個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高,所以旱地小麥迎風向開溝播種很重要。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的是“76763”和“98153”的條播方式,即7尺開墒,6尺墒面,播7行,播幅6寸,行距3寸或根據當地情況,適當調整。   3 田間管理

  3.1 冬前田管:

  3.1.1護青:做好護青工作,防止畜禽啃食和踐踏麥苗。

  3.1.2適時冬灌:當麥田土壤含水量降到15%以下時,應及時冬灌。一般麥田冬灌在日平均氣溫2-3度時進行。或者在地表白天化凍晚上微凍時進行,冬灌量為40-50方/畝,並防止麥田低窪處積水和結冰。

  3.1.3小麥雪腐、雪黴病發生區,在地表白天化凍夜間微凍時,每畝噴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克。

  3.2 返青期田管:

  3.2.1春耙:開春後地表開始發白時耙地,耙深3-4cm,以橫耙或斜耙為佳,耙後帶柳條耱,提高耙地質量,達到增溫保墒的作用。

  3.2.2雪墒追肥:麥田返青後,對底肥不足,長勢偏弱的麥田每畝追施尿素5-6公斤,促進麥苗快速生長。

  3.2.3化學除草:野燕麥防除,當燕麥草3-5葉時,每畝用驃馬40-50ml,兌水噴霧防除。雙子葉雜草防除,在小麥起身期,每畝用2、4―D丁酯60-70克,兌水噴霧防除。

  3.3 拔節抽穗期田管:

  3.3.1化控:對生長過旺的麥田在拔節前後畝用150-200克矮壯素兌水噴霧,防止基部節間過長,造成後期倒伏。

  3.3.2追施拔節肥:生長勢較弱,群體過小的田塊,除追施返青肥外,在澆頭水前每畝追施尿素8公斤左右。對生長較旺的麥田每畝追尿素5公斤。未追過返青肥的田塊,在澆頭水前每畝追尿素10-12公斤,對生長較旺的麥田每畝追尿素8-10公斤。

  3.3.3灌水:小麥起身後,一般主莖葉齡為春二葉期,及時澆頭水,灌水量為60方/畝,頭水後,二水間隔10-15天后。要灌勻、灌透,灌水量50-60方,

  3.3.4病蟲害防治:專案區冬小麥主要病害有鏽病、白粉病、黑穗病。在白粉病、鏽病發生的地塊,畝用25%粉鏽寧30-40克,兌水噴霧防治。黑穗病的防治可採用藥劑拌種。蟲害有蚜蟲、皮薊馬等,在小麥挑旗後,用菊酯類農藥葉面噴霧防治。

  3.4 揚花成熟期田管

  3.4.1灌水:小麥抽穗後,麥田不能缺水,要保證麥田溼潤。間隔15天左右灌一次水,灌水量為60方/畝,輕灌麥黃水。

  3.4.2根外追肥:小麥揚花後灌漿初期,畝用尿素100克兌水3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可有效提高小麥的千粒重和產量。

  5 適期收穫

  小麥籽粒全部變黃,含水量在18%以下,即可收穫。最佳收穫期是蠟熟末期。特徵是:小麥籽粒接近該品種固有的顏色,內部呈現出蠟質狀態,植株中下部葉片乾枯,上部葉片變黃,莖稈仍然有彈性,籽粒乾重達到最高值。收穫時要精收細打,顆粒歸倉。

  小麥中後期科學栽培管理措施

  1、防凍防止凍害宜採用綜合性的措施,因此必須適時播種,合理施肥灌水,促進麥苗生長健壯、發育正常、增強抗寒能力。此外,開春後應及時中耕,提高地溫,增加有效養分,以供應小麥根系和植株生長髮育的需要。對受凍害的,葉片部分死亡,只要加強管理,影響不大,凍害嚴重發生裂稈死葉,則應及時割去地上部分,結合灌水猛追肥,促進分櫱生長,爭取成穗,以減少損失。

  2、防病蟲小麥生長中後期易受紅蜘蛛、蚜蟲、白粉病、鏽病的危害,對產量影響很大,應特別注意病蟲預報,做到早防治,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藥劑防治。對紅蜘蛛、蚜蟲的防治可採用功夫、菊馬乳油、樂斯本等;對白粉病、鏽病的防治可用多菌靈、粉鏽寧等農藥。

  3、施肥管理

  ①重施拔節肥:重施拔節肥是促大櫱成穗、幼穗分化正常,有利於保證穗多、花多、粒多的關鍵措施。常常因苗、因土、因天氣變化而定,可提前在6-7.5葉齡期施用,畝施尿素10-20kg。

  ②補施穗肥、葉面噴施。補施穗肥的時間大約在10%的植株抽出劍葉,尚未抽穗時施用,尿素施用量每畝一般不超過5kg。葉色濃綠、生長旺盛的麥田可以不施穗肥。葉面施肥在抽穗灌漿期可用1%尿素溶液以補充植株氮素營養不足,或用0.2%-0.3%的磷酸二氫鉀液噴施,對提高千粒重有明顯效果。

  4、防止倒伏選用耐肥品種;合理密植;合理施用肥水;噴矮壯素。一般在拔節期噴0.5%的矮壯素溶液,每畝噴50L藥液。

 

小麥苗的無土種植方法
小麥寬窄行高產種植技術
相關知識
小麥科學種植管理的方法
科學種植平菇的方法
軟棗獼猴桃有哪些種植管理的方法
軟棗獼猴桃有哪些種植管理的方法
小麥種植管理的技術
小學班級管理好方法有哪些
種植土豆管理的方法
科學種植藍莓的要點有哪些
南瓜種植管理的技術有什麼
如何科學地種植棗樹_種植棗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