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冊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長亭送別》是元雜劇《西廂記》中的一折重頭戲。那麼,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該如何準備好教案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蘇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蘇教版

  【學習目標】

  1. 簡單瞭解作者及相關元曲、元雜劇。

  2. 品味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3. 揣摩富於文采的戲曲語言。

  【學習重點】

  1、體味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1、品味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方法指導】

  誦讀法 點評法

  【知識連結】

  1、王實甫,名德信,字實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所作雜劇14種,現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四丞相高會麗春堂》《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三種。

  2、《西廂記》的故事來源於唐元稹的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小說敘述唐貞元年間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鶯鶯和書生張生戀愛、終被遺棄的悲劇故事。鶯鶯的悲劇形象概括了中國歷史上受封建禮教約束和被輕薄少年遺棄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運。金代,北方出現的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一般稱為《董西廂》***又稱《西廂彈詞》或《絃索西廂》***。它在主題思想、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經越《鶯鶯傳》,為後來王實甫《西廂記》的創作提供了新的基礎。

  3、有關元曲及雜劇

  ***1***、元雜劇四大悲劇: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白樸《梧桐雨》、紀君祥《趙氏孤兒》。

  ***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3***元曲五大劇作家及其代表作

  關漢卿:《竇娥冤》、《望江亭》、《救風塵》 鄭光祖:《倩女離魂》 馬致遠:《漢宮秋》

  白 樸:《牆頭馬上》、《梧桐雨》 王實甫: 《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

  4.劇本的構成:唱***演唱***、科***動作或表情***、白***說白***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積累***A級***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筵席*** *** 玉驄 *** *** 迍迍 *** *** 蹙眉*** *** 萋迷*** ***

  玉醅*** *** 金釧*** *** 靨兒 *** *** 諗知*** *** 青鸞*** ***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B級***

  1、《長亭送別》這一折內容可以分為四個場景?***請用四個小標題加以概括***

  *** 1 — ***送別途中——*** — 11 *** ——*** — ***臨別叮囑

  ———*** ——19***

  2、《長亭送別》表現崔鶯鶯和張君瑞 ,反映“

  ”***提示:用課文原話***的送別主題。***

  三、閱讀與品味***C級***

  哪些段落最能表達出主人公崔鶯鶯纏綿不捨、痛快憂愁、擔憂牽掛、鬱悶怨恨的內心思想的情感?這些情感是從哪些曲詞中概括出來的?

  ***一***賞讀“途中之境”

  賞讀曲詞《端正好》。***先背誦,後賞析。***

  1、有哪些意象?組成了並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畫?

  2、哪倆個字實現了情與景的交融?***明確:前者不僅把離別的感受化為具有動態的心理過程,而且令離人的漣漣別淚,宛然如見——昨夜傷心到天明,血淚竟染紅了整座山林!後者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賦予了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非霜林醉,乃人不能自禁也。至此,蕭瑟的秋景與悲悽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情由景生,境由情出,世傳王實甫寫到這裡“思竭,撲地而死”。***

  3、這幅圖畫中哪句話展現了主人公的主觀感情? 又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感情?

  ***二***.賞讀“滾繡球”

  1、找出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體會主人公怎樣的情感?

  ***三***.戀戀不捨、痛苦擔心是夫妻分別是的人之常情,鶯鶯在送別張生時還有一種特別的心情是一般情侶分別時不一定有的,是什麼之情呢?一起品讀“朝天子”。

  1.在這裡,崔鶯鶯還表露了這樣的情感?

  2.在鶯鶯眼裡中狀元得功名與她的愛情相比是虛名微利,重要的是兩情相悅,長相廝守,她 這種對愛情的認識在課文中表現了多次,請分別找出表現鶯鶯珍重愛情、輕視功名利祿思想的 句子。

  ***四***賞讀“目送之境”回答問題。

  1、《一煞》《收尾》寫了哪些景?

  2、《一煞》《收尾》中的那景是怎樣體現鶯鶯的惆悵和不忍離去的眷戀的?***提示:可以從“極目而不見,欲語又無人,聞聲人無跡,見馬不見人”四處入手,這支曲子句句寫景,句句含情,以景襯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動展現了鶯鶯“離愁漸遠漸無窮”的心境。***

  四、探究與對話***D級***

  1、對待愛情和科舉功名、鶯鶯、老婦人、張生各有什麼想法?***最好應用“么篇”和“朝天子”中的話回答。***

  2、結合全文,概括文章所揭示的主題?

  五、課堂小結***C級***

  【學習反思】

  【作業佈置】

  品味寫愁妙句,感受語言魅力。你還知道哪些寫愁的句子?請寫出來與同學交流。

  李後主《虞美人》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秦觀《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王實甫《長亭送別》最後一句“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明確:都是寫愁高手。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物象,都饒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將愁變成了 ,秦觀又將愁說成比 更多,王實甫則把愁裝在了 ,李清照又進一步將愁搬上了 。都很自然貼切,不著痕跡,且均意境完整。但也有不同,語氣的變化:設問-假設-反問-肯定; 修辭:明喻-暗喻-無比喻詞。

  【拓展閱讀】

  借景抒情或曰借景寫情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手法。然而在中國古典戲曲中借景抒情也十分常見。以《西廂記》為例,曲詞中就有景物描寫的唱詞。雖然不多,但卻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具體探討《長亭送別》中幾處寫景的作用。

  《西廂記》是古典戲曲中情境交輝的最好的典範,尤以《長亭送別》為最。寫情而能“沁人心脾”方為最佳。情因景生、境因情現,二者不能割裂。其寫景雖少,卻對錶“情”起著重要的作用。總體看來,這齣戲中的景物主要是造境,它把鶯鶯的離愁別情放在四種不同的環境***即下文談到的景一、景二、景三、景四***中作了境異情殊的描寫,為角色的喜怒哀樂創設一個特定的環境。這種環境的確立主要作用是使情與境融合,避免了刻意寫情產生的浮泛。從而使人物具有生活的具體性和真實感。《長亭送別》總是在情節轉折之處,用秋景顯現環境。

  景一:這是赴長亭前之景。這樣就把鶯鶯在途中的離情別緒,包籠在一徑秋光之境中了,形成了情與境的交融。

  景二:這裡寫得是秋郊長亭的離筵。不是小庭深院的團聚,所以首先渲染出暮秋悽苦之情,把整個離筵用秋的蕭條氣氛籠罩起來,使秋境和離情統一,愈顯悲苦。

  景三:這一景語,把上面全部形象都包容在蒼山落照的秋境之中了。金聖嘆評之為“筆力雄大”。

  景四:此又一境,又一情。景隨人遠,情隨恨長,情境關合,絲絲入扣。

  《長亭送別》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支撩人的離歌,給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悽豔動人。

  《長亭送別》中的景物描寫不是零散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絡共同構成一個整體——這就是秋景。從時間上說是從“曉來”之晨到“疏林掛著斜暉”,再到“落日”,最後至“殘照”;就空間而言是起於“長亭路”,繼而是長亭外的近景,然後是亭外遠山、古道、田野,最後終於“殘照”的天邊。正因為景物之間具有縱的和橫的關聯,所以既獨立又作為整體一部分的幾幅清秋圖便構成了秋的整體意境,又兼過渡、引起情節的作用。

  《長亭送別》中的景物描寫,又圍繞著一個“情”字展開,以景造境,情境交輝,反覆烘托渲染人物心理,十分生動細膩地刻畫了崔張二人尤其是鶯鶯依戀、哀傷、悲苦、關切、憂慮、孤獨等複雜的心理。這折戲把男女之情寫到了極致,崔張二人就是在長亭這樣的意境時空下“話別”,從而演繹了一曲“兩情若是久長時,也在朝朝暮暮”的情愛戀歌。

的人

1.高二上冊語文春意掛上了樹梢教案

2.高二上冊語文羅密歐與朱麗葉教案

3.高二上冊語文長相思教學教案

4.高二上冊語文長江三峽教案

5.高二上冊語文禍兮福兮教案

6.高二上冊語文長安晚秋教學設計

7.高二上冊語文揚州慢教案

高二上冊語文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
高二上冊語文貝多芬百年祭教案
相關知識
高二上冊語文長亭送別教案
高二上冊語文長安晚秋教案
高二上冊語文滕王閣序教案
高二上冊語文長相思教案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學指導
初二上冊語文蘇州園林教案
高一上冊語文相信未來教案
高二下冊語文幼學紀事教案
高二下冊語文老人與海教案
初二上冊語文巴東三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