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抬頭節日來歷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龍抬頭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龍抬頭節日的由來具體是怎樣的呢?下面小編一起去揭祕龍抬頭節日的相關知識吧。

  龍抬頭節日的由來

  龍抬頭, 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

  又一說為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皇大帝,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於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實際上是過去農村水利條件差,農民非常重視春雨,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從其願望來說是好的,故“龍頭節”流傳至今!

  農曆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抬頭節,其實與古代天象有關。古時,人們觀察到蒼龍星宿春天自東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沒週期和方位正與一年之中的農時週期相一致。春天農耕開始,蒼龍星宿在東方夜空開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龍首,夏天作物生長,蒼龍星宿懸掛於南方夜空;秋天莊稼豐收,蒼龍星宿也開始在西方墜落;冬天萬物伏藏,蒼龍星宿也隱藏於北方地平線以下。

  而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晚上,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角宿,代表龍角,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大約一個鐘頭後,亢宿,即龍的咽喉,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即龍爪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抬頭”的過程。之後,每天的“龍抬頭”日期,均約提前一點,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整個“龍頭”就“抬”起來了。後來,這天也被賦予多重含義和寄託,衍化成“龍抬頭節”、“春龍節”了!

  二月初二龍抬頭的形成,也與自然地理環境有關。二月初二龍抬頭節,主要流行於北方地區***南方水多,土地少,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由於北方地區常年乾旱少雨,地表水資源短缺,而賴以生存的農業生產又離不開水,病蟲害的侵襲也是莊稼的一大患,因此,人們求雨和消滅蟲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當中,二月初二的龍抬頭節對人們而言也就顯得格外重要:依靠對龍的崇拜驅凶納吉,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龍神賜福人間,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另外一說法:二月初二,龍抬頭,相傳二月初二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夏曆二月初二,傳說天上掌管降雨之神龍王抬頭。意味今後雨水就會多了起來,有利於耕種。一種說法是龍王因思念失去的女兒,因此總是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從海底抬頭出來,望著失去女兒的方向,以寄思念。

  龍抬頭節日的食俗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攀龍角”;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挑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芥菜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及維生素C,對面板有好處 吃春餅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燻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捲進春餅裡,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麵醬吃,真是鮮香爽口。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溫州人吃芥菜飯

  農曆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並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舊時,老百姓生活貧困,衛生意識淡薄,再加上缺醫少藥,面板病***如疥瘡***患者多,且易傳染。芥菜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及維生素C,經常食用富含葉綠素及維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對人的面板有好處。故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

  老北京人吃驢打滾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曆二月買“驢打滾”品嚐。“驢打滾”是一種豆麵糕,北京清真風味小吃。用蒸熟的黃米***或糯米***揉成團,撒炒熟的黃豆麵,再加入赤豆餡心,捲成長條,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於清代經營食攤現制現售“驢打滾”時,隨制隨撒豆麵,猶如郊野毛驢就地打滾粘滿黃土似的,故得此詼諧之名。

  二月二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鹹粥。

  福州人吃鹹粥

  二月二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鹹粥。鹹粥是以糯米、芹菜、蔥、蒜、蝦米、海蠣、肉絲等為原料,煮成的鹹味稀飯。二月二煮鹹稀飯,主要是因為古時的福州,物質不豐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時難得雞鴨魚肉,只能在過春節前,才有必要又有可能採購一番,為大年三十和正月備足“糧草”***因為正月期間,許多商家也停工休息,市場上不易買到合適的食品***。

  儲存了將近一個月的食品,能吃的已經吃完了,吃不完的也到了即將腐爛變質的時候了,節儉的家庭主婦就在二月二這天,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品都混在一起,加一些糯米,煮成稀飯,全家人圍在一起把它吃完,以免浪費。二月二之後,又開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飯的日子。久而久之,二月二煮鹹稀飯的習俗就形成了。

泰國人有什麼禮儀文化
形容秋天天氣的詞語
相關知識
龍抬頭節日來歷是什麼
春節舞龍的傳統的來歷是什麼
開齋節的來歷是什麼_開齋節的由來
感恩節的節日來源是什麼
關於母親節的來歷是什麼
侗族鬥牛節的來歷是什麼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母親節的來歷是什麼
蒙古族白節的來歷是什麼
教師節的來歷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