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的由來與傳統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那麼關於小寒的由來是什麼?小寒有哪些傳統習俗?小寒的來歷與習俗你瞭解多少?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小寒節氣的由來及小寒的習俗。

  小寒的由來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於小寒還處於“二九”的最後幾天裡,小寒過幾天后,才進入“三九”,並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位於小寒節氣之後的大寒,處於“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並且冬季的大寒恰好與夏季的大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大寒。

  小寒的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本節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說。這是因為在上一個節令冬至時,地表得到太陽光、熱最少,但還有土壤深層的熱量補充,所以還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等到冬至過後,也是到“三九”前後,土壤深層的熱量也消耗殆盡,儘管得到太陽光、熱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於是便出現全年的最低溫度。

  小寒的傳統習俗

  探梅

  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冰戲

  我國北方各省,人冬之後天寒地訴,冰期十分長久,動輒從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春冬之間,河面結冰厚實,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馬拉,或由狗牽,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撐船般划動,推動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區,大多設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為冰戲。《宋史》有:“故事齋宿,幸後苑,作冰戲。”《欽定日下舊聞考》中記載有:“西華門之西為西苑,榜曰西苑門,入門為太液池,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倚晴閣雜抄》中關於北平舊時風俗,寫有:“明時,積水潭嘗有好事者,聯十餘床,攜都籃酒具,鋪截銳其上,轟飲冰凌中,亦足樂也。”

  臘祭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由於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漢應劫《風俗通。義》雲:

  “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獸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臘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為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人們終歲勞苦,此時農事己息,藉此遊樂一番。自周代以後,“臘祭”之俗歷代沿習,從天子、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在臘月臨近春節時,學館私塾等放假過年,是民間傳統年節習俗放年學。在《燕京歲時記》有說:“兒童之讀書者,於封印之後塾師解館,謂之放年學。”不但民間有此習俗,皇室也是一樣。清時有記載:“每至十二月,於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一體遵行。”此時朝廷放假,萃萃學子也藉此有玩鬧的時間。皇家開學的時間是正月初六,民間是過了正月十五。大約皇家放年假兩週,民間放年假四周。

  小寒吃臘八粥

  臘八一般都在小寒到大寒之間,到了小寒,就意味著快要過年了。臘八這天,南北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習俗起源於佛寺。有一次,釋A牟尼修行中飢餓難熬昏倒在地,得到好心的牧羊女施予他加了野果的糯米粥,才得以活命,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日,佛家便在這一天熬粥供佛,這一天熬的粥叫做臘八粥,“臘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傳到民間後,流傳至今。

  臘八粥的食材有很多,據《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il豆、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攘、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北方的臘八粥有黃米、紅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棗泥等,和水煮,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紅糖、白糖、葡萄乾點綴。南方的臘八粥還會加入蓮子和桂圓,北方煮粥並不加入。

  天津小寒習俗: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舊時天津地區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它是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6釐米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那時候條件有限,所以人們會想出一些方法來彌補冬日蔬菜的K乏。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菜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要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南京小寒習俗:吃菜飯

  每至小寒時節,南京人通常會食菜飯。其內容並不完全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非常鮮香味美。而矮腳黃、香腸、板鴨又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正宗的“南京菜飯”,甚至與臘八粥相比也毫不遜色。古時候,南京人對小寒非常重視,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習俗漸漸淡化消失,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人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樣式多種多樣,比如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飯。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稱得上是真正的“南京菜飯”,味道非常鮮美。

  到了小寒時節,老中醫和中藥房也非常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寒冬時節,居民的日常飲食多以暖性食物為主,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薑羊肉湯,近年來,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餚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除了吃的習俗外,在寒冷的天氣裡,南京人還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鍛煉活動,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鬥***等。如果遇到下雪,人們便會走到室外去打雪仗、堆雪人,在活動的過程中全身就會暖和起來。

  小寒時節的生活習俗

  小寒南北差異

  小寒天氣酷寒,南北地域跨度大,形成不同的生產農事、生活習俗。農事上,北方大部分地區地裡已沒活,都要進行歇冬,主要任務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積肥等工作。過去,牛馬等牲畜就是一家的主要勞力,需特別養護。小寒天氣最冷,更要注意牲畜的保暖。民間多在牛棚馬廄燒火取暖。小牲畜禦寒更加謹慎——單獨鋪上草墊,掛起草簾擋風。講究的人家會用溫水飲牲畜,儘量減少牲畜的體能消耗,預防疾病,並且在飲水中加入少許鹽,補充冷天牲畜體內鹽分的流失,增強牲畜的免疫力。平日我們到見牲畜舔牆根、喝髒水的現象,就是牲畜缺鹽,以舔舐牆根泥土中鹽鹼、或從髒水中攝取鹽分的表現。南方地區小寒節氣需要做好油菜清溝、小麥追肥等工作,倘若遇到強冷空氣,則在地裡灑草木灰、作物秸稈或蓋糞等幫助作物度過最冷時節。根據多年農事經驗,人們往往會以小寒氣候推測來年的氣候變化,早早做好農事計劃,如山東地區就有“小寒無雨,大暑必旱”、“小寒若是雲霧天,來春定是乾旱年”的俗語。

  小寒生活習俗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小寒吃什麼傳統食物以及各地飲食習俗
小寒的由來傳說是什麼
相關知識
小寒節氣的由來與傳統習俗
立秋節氣的由來和飲食習俗
小寒寒節氣的由來以及氣候特徵
關於大寒節氣的由來
小雪節氣的由來
小滿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二十四節氣之大寒節氣的由來
小滿節氣的由來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習俗有哪些
小雪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