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疾病治療
個人由於環境等原因,或多或少自己的心理會有些缺陷。但是多數人的缺陷不會很嚴重,哪麼兒童心裡缺陷怎麼治療呢?兒童常見的心裡問題有那些?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
1、兒童焦慮症
焦慮症是指一組以恐懼與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13%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焦慮障礙,而且患病年齡比20年以前提前,多見於女孩。兒童焦慮症有三種類型:其一是分離性焦慮,兒童與依戀物件、家庭或其他熟悉環境分離時出現過分焦慮;其二是社交性焦慮,兒童與陌生人接觸時出現持續的過分退縮,妨礙與同伴正常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慮,患兒總是提心吊膽地害十白可能遇見有害事物或情景。
2、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又稱兒童多動症,是兒童心理行為疾病中常見的一種問題。主要特徵是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續時間短暫,多動和;中動:常伴有學習困難或品行障礙。一般在6歲前起病,6~10歲為發病的高峰期,男孩多於女孩。此病的發病率為5%~9%,如北京5.7%、湖南6.0%,據估計有30%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發展為成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學齡兒童患病人數約在500萬以上,並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病因至今仍未弄清楚,多數學者認為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與遺傳、生物化學因素、發育異常、心理社會因素及其他因素有關。
3、學習障礙
是學齡兒童較常見的問題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和視覺、聽覺障礙,也沒有環境和教育剝奪以及原發性情緒障礙,而出現閱讀、書寫、計算、拼寫等特殊學習技能獲得障礙的一組綜合徵。典型特徵是閱讀障礙,計算障礙,拼寫障礙,手眼協調和動作協調障礙。國內學者靜進在他的文章中報道學習障礙兒童的發病率大約為6%。學習障礙的成因及影響因素複雜,其發生機制還不非常清楚。
4、兒童抑鬱症
兒童抑鬱症是指發生在兒童時期持續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鬱情緒為主要特徵。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症分別達到2.5%和8.3%。患兒表現為對遊戲沒興趣,食慾下降,睡眠減少,哭泣,退縮,活動減少。患兒還可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能力下降,自我評價低,記憶力減退,自責自罪,對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不感興趣,容易激惹,有時出現自殺念頭或自殺行為。本病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家庭生活事件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如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家庭管教方式不恰當,父母感情不和或離婚等均對兒童構成重大的應激事件。
5、品行障礙
主要表現為持久的、嚴重的違紀行為,在較大兒童中很常見,如逃學、偷竊、破壞公物和攻擊行為。該病患病率為1.5%~7.3%,男女比例為9:1,患病高峰為13歲,城市高於農村。品行障礙的病因學研究不單涉及醫學,而且還涉及心理、社會和法學等學科。
6、自閉症
典型自閉症的孩子,目光與言行都不與人接觸,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裡,而且脾氣異常強烈,他們同時會固執的愛聽某種旋律或某種玩具,甚至具有靈巧的動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對物的興趣比對人來得高,有時甚至會把人的肢體當成物體來玩;玩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重覆且節奏性的動作;對於喜歡的東西相當執著且一成不變。
7、恐懼症
兒童對鬼、神及不明物體的恐懼似乎是司空見慣,但是這種恐懼若持續不斷地存在著,則將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造成恐懼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種,其一是過去可怕的經驗所引起-如突來的巨響、朋友或兄弟的恫嚇等;其二,恐懼可能是焦慮的代替品;其三是社會學習而來。
兒童心理問題的治療方法
1、簡易行為矯治——陽性強化法
通過獎勵目標行為,忽視或淡化異常行為,促進目標行為的產生。
2、合理情緒療法
美國某心理學家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並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於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
3、系統脫敏法
主要用於恐懼症。
4、衝擊療法
主要用於治療恐懼和其他負性情緒反應。
5、厭惡療法
常用於戒菸、戒酒、戒除網癮,治療強迫症等。
6、認知行為療法
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來改變不良認知,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給我們的孩子多一些關注,這樣他們才能夠健康成長。
兒童常見的心裡缺陷
自負
這種人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得目中無人。高興時海闊天空,不高興時則不分場合亂髮脾氣,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另外,與別人初識時往往過於親密,講一些不該講的話,反而會使人出於心理防衛與之疏遠。
孤僻
這種人孤芳自賞,只是認為別人世俗淺薄。克服孤僻的關鍵在於打破自己設定的心理障礙,敞開心扉,用坦蕩、真摯的感情去贏得別人的理解和友誼。
多疑
這種人應拋棄成見,多與朋友開誠佈公地交流感情,樹立正確的認識能力,才能克服交往中的“無端愁緒”。
靦腆
靦腆有三種情況:一是生性內向、沉靜。二是由於過於自愛,過於重視自己的言行。三是在旅途中曾遭受某種挫折,而變得消極被動。對第一種情況,要加強性格鍛鍊,對第二、第三種情況,要改變觀念,樹立生活的信心,並培養交際技巧。
自卑
自卑的人並不一定表現為能力差,相反是自已期望過高,不切實際,因此必然容易導致失敗。
干涉
有人在相處交往中,專門愛詢問、打聽、傳播、干涉他人的私事。這種人並不一定有什麼實際目的,只是以刺探別人的隱私而沾沾自喜。
角色固執
人的一生需扮演多種角色,不知道適時變通自己,就會形成社會角色固執。比如,有人在單位是領導,習慣向下屬發號施令,可把這個社會角色用在對待妻子上,妻子就不會買他的賬;用它來對待朋友,朋友更會認為他盛氣凌人,不值得交往。
兒童免疫力低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