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小班育兒知識短篇
隨著冬季的即將到來,對小班孩子來說保育的重點就是保暖,這也是孩子進入幼兒園來的第二大難關。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幼兒園冬季小班育兒知識
隨著冬季的即將到來,對小班孩子來說保育的重點就是保暖,這也是孩子進入幼兒園來的第二大難關。其中一些需要家長注意的,也有一些需要家長配合幼兒園共同來做好冬季幼兒保育的。
衣:室內和室外溫差很大,幼兒進出房間要注意增、減衣服,以防室內外溫差大而導致的幼兒感冒,幼兒要注意保暖,要注意培養幼兒養成整理衣服的習慣,不要讓幼兒肚子受涼。
食:冬季人體需要很多的熱量來抵禦寒冷,在平時的飲食中注意高熱量的食物的攝入,同時冬季幼兒容易感冒,蘿蔔,韭黃,大蒜等食物即可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又殺菌,可以讓幼兒多吃。
住:通常冬季家家戶戶都是門窗緊閉,這樣會導致室內的空氣比較渾濁,所以請家長注意常常開窗,換換房間裡的空氣。
行:冬季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相對的會減少,但戶外的活動對幼兒是很有益處的,尤其是在太陽下的活動,既增加了身體的抵抗力,又促進了鈣的吸收,幫助幼兒的成長,所以家長要常常帶孩子去戶外活動一下。但需注意的是在活動中幼兒出汗要及時的墊上毛巾。
通過家園共同努力,一定會使幼兒健康的成長。
讓孩子融入做家務的方法
很多家長都遇到孩子不喜歡作家務的現象,其實有很多情況都是家長的問題,每當孩子對家務感興趣但又做不好時,孩子都會來搶著做,這時如果不引導好,讓孩子感到一種排斥,那他以後就不想或著是懶得去做家務了,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內容。
當我們把孩子融入做家務的行列中時,當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家長們應當瞭解,與其阻止孩子參與其中,還不如花點時間教孩子怎樣幫忙。因為他總會在你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在你的腳邊轉,堅持要幫忙。
在整理物品時,孩子需要家長的幫助。他們有太多的生活用品和玩具,我們要做的是,別讓他們有太多的東西去管理。他們需要空間睡覺、吃飯、活動,這些都與孩子努力學會獨立有關聯。明智的家長讓孩子自己吃飯,儘管他也許會把桌子搞得一團糟;讓孩子自己穿戴,儘管也許會很慢。家長在面對孩子自己的生活節奏時,一定要少加干預。
大部分孩子在四歲時就已經能夠釘釘子了,五歲時便可以自己煎蛋、熨衣服。事實上,孩子的工作在兩歲時就可以開始了。但顯然,有些工作會讓孩子無從下手。“從哪裡開始打掃房間呢?”這在孩子看來很棘手,這時如果家長說一句“讓我們先打掃這個櫃子吧”,那整件事就會變得容易操作了。
孩子很樂意幫著擦洗廚房的地磚,擦去木質品上的指印,或者掃地等等。家長要事先想好孩子可以參與到什麼家務中以及如何參與,這就像準備一個派對或是一次旅行,有意思而且值得付出。
蒙臺梭利教師在課前都會做好充分準備,以確保在上課時不會遇到障礙。如果在此過程中有特別難的部分,比如旋開瓶蓋或是開啟水龍頭,我們就要在預備課中先演示一遍,然後將其動作進行分解。
我們最好把和孩子一起做一項工作所需的工具放在觸手可及、方便拿取的地方,這樣做可以使孩子更專心地從事這項工作。並且,東西擺放得合理有序,可以使孩子有一種安全感。他所使用的工具最好是和他的身體發育相適應的,比如一塊六釐米見方的抹布、一把四釐米長的刷子。
家長在演示時最好處在孩子能清楚看見的角度。慢慢地、清晰地演示,不到必需的時候不要講話。孩子會模仿你的動作,這是他所關注的;談話只會分散他的注意力。
別在孩子面前做你不願他模仿的動作。如果你想教他怎樣清潔溢位來的液體,最好等到真的有水或湯汁溢位時。如果你故意將水倒在桌面上,然後再教他如何清潔,他也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把水倒在桌面上是可以做的。
當你教會了他的時候,你應該鼓勵他嘗試自己去做。當他自己做時,陪在他身邊,但別去干預他,也別批評和指正他。當時或過些時間***這由你定***再做一次給他看,試著從他遇到的問題中延伸出一項積極的挑戰,比如“讓我們試試,能不能把水都盛在水池裡,別灑出一滴”。並且,讓他自己決定做事的時間長短。
當他完成之後***不是“之前”,那樣做只會是打擾***,你沒理由不表現出為孩子所取得的成果高興,但別過於直接地表揚孩子。“你做得真是又好又利索啊”比“真是個好孩子啊”對孩子更有好處。也許你的目的是讓他成為一個好孩子,但他的目的是將工作完成得又好又利索;讓他意識到自己成功了,能幫他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現在,你可以教他怎麼整理了。明白整理是工作的一部分是相當重要的。在與他一起工作時,要將積極的態度保持到整個工作結束。不要在孩子不需要幫助的時候插手,但要陪在他身邊,讓他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其實任何人都不會天生就會做家務,都是慢慢學會的,所以一開始孩子想做但做不好時,不要怪孩子笨,這需要一個過程,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要慢慢引導,當他越做越好時,孩子也有成就感,這時他已經學會做家務了。
通過交流讓寶寶學會生活
孩子的家長總是會無意的忽略一些東西,家長可能還感覺不到有什麼特別的影響,其實這在孩子心裡一定是埋下了禍根。比如孩子的生活問題。讓孩子學會生活。這是每個家長必須的任務。但是實際怎麼操作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一定知道的。
孩子是在交流中學會生活的,是在交流中成長和發展的。一兩個月的時候,寶寶喜歡看到媽媽的笑臉,喜歡聽媽媽的聲音,還特別喜歡媽媽溫暖的大手在自己身上溫柔地撫摩,這時候他得到的不僅是感官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吸收到了媽媽濃濃的愛意。
三四個月以後,他們開始主動招呼家長來陪伴,請求你幫他翻身,拉他坐起來,抱他到戶外去,寶寶還特別喜歡咿咿呀呀地跟家長對話,也喜歡專注地聽大人在談論什麼,這段時期寶寶逐漸體會到了運動的快樂,也增長了交流的能力。再大一些,他們開始嘗試獨自玩耍,但同時需要家長做觀眾,成功的時候希望得到誇獎,遇到困難也很願意請大人做個示範再來模仿,這時候他已經開始主動研究和探索這個世界,也在體會相互鼓勵和學習的方法。
一歲多後寶寶真正能夠獨自遊戲了,一點點學著自己照顧自己,還特別喜歡幫助大人做些事情,也經常會主動提出問題,家長如果能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回答他,不僅會幫助寶寶增長才能,還能教會他學習的方法,發展他學習的慾望,這樣一年又一年孩子就慢慢地長成聰明懂事的少年了。
這也是為什麼孩子起初的發育測驗會很正常,但是後來就慢慢的差勁了。不合格了。就是因為孩子剛出生以後,媽媽還有時間經常陪同,一起玩耍,交流。而產假過後慢慢的對孩子就疏遠了,更多的可能是奶奶、姥姥帶著的。家長若是工作需要沒辦法,也要注意從自身過渡到母親的過程。讓孩子學會跟姥姥、奶奶交流之後再去工作。
大班育兒知識小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