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運動的小常識有哪些總結
如今的社會條件越來越好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健康養生。跑步是一個很好的養生運動,可是關於跑步的一些常識大家清楚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跑步小常識
一、腳的著地方式
跑步落腳時,應該是腳跟著地好還是前足著地好?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腳的著地方式因人而異,小編在這兒給大家分析一下腳後跟先著地的優缺點。
腳後跟先著地的優勢
1、從動作的難易程度來說,腳後跟著地的動作我們可以輕鬆完成,不需要任何學習就可以掌握。而前腳掌先著地這一動作是個技術活,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鍛鍊學習。
一般來說,專業的賽跑運動員都是前腳掌先著地,而跑步愛好者大多數都是腳後跟先著地的。
2、前腳先著地對小腿肌肉的耐力要求很高,而腳後跟先著地對肌肉耐力的要求就相對要低一些。
腳後跟著地的不足
1、腳後跟先著地容易造成類似於剎車制動的狀態,會減弱向前的速度慣性。
2、據科學研究表明,腳後跟先著地對關節的衝擊力較大,而前足先著地對關節的衝擊力可以降低一半。科學家指出,從生活進化的角度來說赤足跑步更健康,然而現實生活中並沒法實現。
3、腳後跟先接觸地面的話,踝關節處於鎖死的狀態,這是踝關節緩衝較差,容易引起脛骨疼痛。
4、從腳接觸地面的時間來考慮,腳後跟接觸地面的時間比較長,支撐腳轉換的時間也會變長,這樣很難維持長時間的跑步。
二、手臂的姿勢
我們在奔跑時會自然地擺動手臂,那麼正確擺手臂的姿勢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在跑步時不要僵直手臂和緊握拳頭,應該是保持放鬆的狀態。我們可以將手臂自然地彎曲在腰線以上,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兩個手臂前後交替擺動,和腿部動作成相反的方向。
大家可以發現,短跑運動員在奔跑時手臂是完全前後擺動的,而長跑運動員卻是略帶弧度地擺動。優秀的運動員都不會把力氣花在擺動胳膊上,也就是說跑步時不要激烈地擺動手臂。
三、呼吸
很多人跑步堅持不下來的原因就是,沒有調整好呼吸,感覺喘不過氣來,沒法跑下去了。小編在學生時代參加1500米比賽時,發令槍一響,各位選手像離弦的箭一樣往前奔跑,我也隨著他們狂奔過去。但沒到半分鐘,小編就覺得喘不過氣來,奔跑的腳步也就放慢下來了。因此,在跑步的過程中,調整好呼吸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跑步愛好者會選擇每三步一呼、每三步一呼的節奏,無論運動量多大,都能保持這樣的呼吸頻率。其實,關於跑步時的呼吸頻率,有一套完整又繁瑣的公式。作為跑步愛好者,不要死記硬背這些複雜的公式,只要記住在跑步時,我們要保持深度和有規則的呼吸就可以了。在奔跑的過程中,我們會自主的調節自己的呼吸,跑得快了,呼吸也就跟著變快了。很多跑步者用口呼吸或是口鼻同時呼吸,確實如此,僅僅用鼻子呼吸是完全不可能吸入足夠多的氧氣的。
四、步長
很多長跑愛好者最大的問題就是步長過長,因此沒法堅持跑下去。大家在跑步時千萬不要為了追求速度和時間而邁出過大的步伐,這樣會對身體造成很多的傷害,長期下去會引起足部和腿部的肌肉和骨骼的疼痛。
小編在這兒建議大家,跑步時每分鐘最佳的步頻是180步。那麼一個跨步,也就是左單步和右單步的兩個單步,這個週期應該是90步。如果超過這個步數,不僅會對關節有損害,也不容易讓我們堅持跑下去。
五、跑鞋
上文說到,最佳的跑步方式應該是赤足跑步。但是現實生活中很難做到,我們在跑步時肯定要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關於跑鞋的選擇,專家和跑友的說法也很多。
據科學研究表明,鞋子起到緩衝力的效果最大也只有10%,完全依賴高科技的鞋子容易引起足底肌肉功能的退化甚至是喪失。緩衝鞋會延緩足部接觸地面的時間,支撐耐磨型跑鞋比較重,這樣會拖慢腳拉回至腿部的時間,而後足帶有緩衝的跑鞋會引導我們腳後跟先著地。小編在這兒建議大家,我們跑步時應該選擇平底、輕薄或者是柔軟的鞋子。
跑步的小技巧
1.準備合適的“裝備”
根據不同的跑法選擇不同的鞋子,不妨買一對舒服一些的跑鞋,跑起來也沒那麼累哦。天熱時不要選擇長褲,冬天也儘量不要穿短褲,保持體溫適宜和排汗通暢。
2.補充水分
出門運動前最好喝一杯白開水。喝水不僅能補充水分,解除一夜的口乾舌躁,而且能降低血濃度,促進血液迴圈和物質代謝。
3.熱身準備
在長跑開始前應有充分熱身,熱身持續大約10分鐘。熱身能夠使得身體各器官開始適應即將到來的運動,腿部肌肉血管舒張以帶來充足氧氣。
4.記得整理運動
跑完步不適合馬上坐下來休息,應做些整理運動,讓心率和呼吸逐漸恢復平靜,例如慢走、彈腿、下蹲、轉腰、擴胸等。等體溫和心率基本恢復正常後再休息。
5.別急著降溫
運動後會大量出汗,感到口渴,不適合馬上進入空調房降溫,也不能馬上大量喝水,尤其是冷飲,避免胃腸道受到刺激,也不要在大汗淋漓時洗澡,可避免由於腦部短期內缺血而造成暈厥。
看過跑步小常識總結的人還會看:
壓腿練一字馬的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