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新的學期開始了,這學期,七年級的學生剛升入八年級,難免不適應新的教學方法,那麼語文老師如何制定工作計劃來改善這種情況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一、教學目標、任務和教學要求。

  1、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

  讓學生了解訊息、通訊、抒情詩等文學體裁,能夠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具體意思,瞭解短語及短語的型別。繼續積累生詞,能夠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對於比喻、擬人、誇張、排比等修辭方法,下定義等說明方法繼續學習。

  2、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

  根據上下文,體會語句中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文章共寫了幾件事,哪件事寫的詳,哪件事寫的略。事件之間有何聯絡。學會欣賞詩歌,體會詩歌中豐富多彩想象,優美的意境,真摯的感情。繼續提高自己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寫作能力,這一冊繼續練習寫記敘文,能夠寫出一篇富於真情實感,語言生動,語句優美,且富有一定寫作技巧的完整的記敘文。

  3、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通過本冊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學會欣賞美,體會事物中蘊含著的哲理,從而進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並且通過投影儀,微機、錄影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4、創新意識。

  從課堂到課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課堂上,在聽好課的同時,利用一切機會大膽發言,這對於聽好課具有積極作用。實踐證明,“插嘴”似乎使課堂秩序顯得亂,但卻能開啟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活躍了課堂,另外,以小組為單位自學,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外,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多搞摘抄札記,多背誦精美的片斷,有條件的時候讓他們觀看幻燈片,錄影和多媒體。

  5、學習方法指導。

  學會預習,具體任務要明確,對新概念重在理解,理解不透的要記下來;初步自讀提示部分的基本內容;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把本課後面的練習嘗試性的做一做,不會的可以記下來,等老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問。

  課堂上分學習小組討論自學,教師重在講學生不明白的地方,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大膽提問。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初二四、五兩班的語文教學,這些學生來源於不同的八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經過半學年來的指導和訓練差距逐漸縮小。平日注重加強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輔導和各種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增強了努力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語文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1、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學生能力發展水平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觀察和了解,這四班五班兩個班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發展不平衡,一部分優生具有較高的寫作水平,他們不僅寫作水平高,而且朗讀能力也很高是班級中學習語文帶頭人,如王藝林、邢子娜、韓冰、黃文章、張小輝、鍾敬梅、閆晴晴、王迪、鍾振華、孟子傑、王曉芹、王文燕、楊曉龍等。但是後進生的比例也不少,約佔班級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如黃敬龍、宿祥星、莊雪梅、於發成、楚金龍、宿愛順、代仁友、馬政鵬、鍾友民、毛民英、黃元富、寇永祥等這些學生中有的連小學中鞏固訓練的漢語拼音都沒有掌握,不能正確給漢字注音,如:於發成、楚金龍、宿愛順、代仁友等;有的同學書寫極差,有的寫連筆,有的連基本筆畫都寫不好,結構安排不緊湊,如毛民英、黃元富等。還有的同學日記內容不真實,把小學中的一些命題作文又搬上來了,不是圍繞一箇中心來組織材料,而是記“流水帳”,沒有主次,詳略不當,缺少個人的一些想法、見解,文章不生動,語句不通順。可見,抓好學生的寫作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十分艱鉅的任務。還有“兩本”的利用也不夠好,生活積累運用不經常,即使運用也是應付,根本達不到練筆的目的,閱讀積累的運用也是如此,積累的內容沒有經過精選,只是隨便記一些沒有利用價值的東西,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級四、五班語文。學生來源於原初一的六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各種能力的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新學期開始要耐心的教育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儘快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

  2、 學生的學習態度分析

  通過近幾天的學習來看,大多數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學習認真刻苦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但從課堂上來看,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課堂上大膽發言,課堂氣氛欠活躍,這是一種不正之風,今後要幫助學生克服這一弱點。由於受學習習慣和生活環境的影響,有一部分學生的時間觀念不強,表現為課下只顧玩耍,老師佈置的作業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造成“作業堆成山”局面,最後乾脆不交作業了,這樣長期下去會出現厭學的兆頭。在作業的書寫方面要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保證作業及時上交。個別學生書寫潦草,對學習缺少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應採取鼓勵措施,多一份幫助,少一份挖苦,多一分鼓勵,少一分批評,加強養成教育,教育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努力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揚起知識的風帆,努力把學習搞好。

  3、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語文的基礎性比較強,知識點比較零碎,考試以課外閱讀能力為主,因而許多同學反映學好書本知識,成績反而不會提高。大部分同學不會學語文,機械記憶知識,學習上不講究方法,死記硬背,對所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不強。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還有待提高。班中只有少數同學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套路。課外閱讀能力強,語文素養高,今後教學中要好學生帶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拓展課外知識面,豐富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生習慣。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內容構成

  本冊教材分為五個板塊六個單元。這是從以往教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且現今教材大都採用了這種模式。五個板塊分別是閱讀、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六個單元是指根據文章的內容或體裁把入選課文分為六個單元。

  本冊教材六個單元共有30篇課文,根據內容和體裁分為:一單元,關於戰爭題材的文章;二單元,以“愛”為主題的文章。兩個單元都是記敘性文體,分別反映的是戰爭生活和平民生活,目的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區分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培養學生的愛心;三單元,事物說明文;四單元,事理說明文。兩個單元都是說明性文體,重點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五單元,文言文單元***沒有明確的劃分標準***;六單元,關於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單元。這兩個文言文單元,記敘、描寫、說明、議論的內容都有,通過學習,陶冶學生情操,豐富文化積累。本冊教材共有精讀課文16篇,略讀課文14篇。

  ***二***.編寫的具體特點

  ***1***教材在編排上呈現出來的特點是各單元以專題組元,但同時也兼顧文體。語文課程標準對七~九年級在閱讀方面規定的目標有:“在閱讀中瞭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沒有明確提出對文體方面的要求。但是文體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古人說“文無體不立”,學生不瞭解一點文體的知識,就等於沒有掌握閱讀和寫作各類文章的一個把手。因此,從教學的角度,八年級的學生應該瞭解記敘文、說明文及議論文的基本特點與要求,並瞭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本冊教材要求學生了解兩種文體:記敘文和說明文;同時相應地瞭解兩種表達方式:記敘與說明。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在閱讀記敘、說明類文章中認識記敘文和說明文的特點與要求,也要著眼於學生能夠理解、運用,而不能僅僅提供學生一些死的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一句話,我們不是為文體而文體,而是意在幫助學生閱讀和寫作。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為了使所選文章豐富多樣,以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閱讀興趣,也為了便於進行比較閱讀,編者有意在記敘文單元中選入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這樣一篇帶有論說性質的書信,在說明文單元中選入《橋之美》《說“屏”》這樣帶有一定說明性,但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說明文的小品文。

  因為“記敘文”和“說明文”只是教學上使用的概念,所以編者在選編課文的時候,突破了舊有的束縛,大量選入文學作品。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們把文學作品作為記敘類作品的典範來對待,正是對課程標準的順應與尊重。當然,作家並不一定在道德素質上高於普通人,但是他們的作品為人們接受和喜愛,總是表現了對真善美的肯定與追求,給讀者以思想與情感上的薰陶和感染。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掘作品的內涵,體味其中深長的意蘊,而不只是讓學生弄清文中的人物、事件。比如《老王》一文,人物很簡單,主要就是“我”和老王,敘述的事情也不復雜,主要寫在特殊時期“我”和老王互相關照***老王更多關照“我”***。事情很瑣細,但我們在被那種質樸無華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的同時,也產生了多方面的思考:為什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身上保留了更多美好的品質,並且始終不泯滅?怎樣才能讓每一個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學生就能受到一次情感上的洗禮。

  ***2***從八年級上冊開始,文言文和白話文分編。兩個文言文單元課文的選編主要是從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課程目標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七年級教材出於和小學銜接及學生接受能力的考慮,文言文分量較輕,只佔百分之二十;但是,要培養學生比較紮實的文言文功底,培養文言語感,必須集中學習文言文。語文課程標準對七~九年級的學生在文言文閱讀方面規定的目標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對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要達到這些目標,必須有一定的閱讀量,即古人所謂“觀千劍而後識器”。目前對於文言文教學,大家的共識是減少煩瑣的講解;注重朗讀、背誦;注意字詞的遷移運用;培養文言語感。而要使這種新的教學觀念見成效,學生就必須接觸較多的文言詩文。當然,學習文言詩文,意在瞭解和吸收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對詩文中所含的應該被揚棄和否定的因素,比如《桃花源記》表現出的對烏托邦式美好社會的讚美和嚮往,《陋室銘》和《愛蓮說》乃至《湖心亭看雪》等表現出的文人孤芳自賞式的清高等,在今天都應該以批判的眼光來看待。

  本冊教材中為課程標準推薦篇目的詩文有:《桃花源記》《陋室銘》《愛蓮說》《三峽》《記承天寺夜遊》《使至塞上》《遊山西村》等。

  ***三***. 教材具體內容的分析與各單元學習重點

  1.教材具體內容分析

  下面我按照閱讀、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這五個板塊來具體說明。

  基本篇目。基本篇目由閱讀提示、文字、研討與練習、讀一讀,寫一寫這幾個部分組成。有的篇目後面還附有相關的語文知識短文。如《阿長與<山海經>》一文後,就有《關注記敘文中的議論與抒情》的語文知識的介紹;還有說明文單元中也有關於說明文文體知識的介紹。我的看法是,對知識短文,應該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與以前的教材相比,說明文已經從過去的第四冊提前到了新教材的八年級上冊***第三冊***。閱讀的量由以前的三個單元

  15篇課文減少到兩個單元10篇課文,並在單元設定上,把說明文單元安置在兩個記敘文單元和兩個文言文單元中間。與以前教材第四冊前三個單元都是說明文相比,更為合理,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另一點變化是,本冊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將文言文收編在兩個單元中,後面的教材也相應地編排了兩個單獨的文言文單元。根據以往經驗,最好是將兩個文言文單元提前分開進行教學,使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識記、背誦。

  閱讀提示。一般都給學生概括出本文的背景、故事的情節、中心意思、作者的情感價值取向等,給學生預習提供了指引和幫助。“提示”注重了人文性的特點,語言簡潔生動,也是學生積累語言的一個好材料。

  研討與練習。課後的練習題目在數量上與以往教材相比減少了,但是資訊量與科學性提高了很多,注意到了題目難度的層遞性與可操作性。一般來說有文體知識的相關介紹、課文的重難點解析和開放的習作訓練,兼顧到學生的聽、說、讀、寫各種能力,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如《新聞兩則》中,第一題就是相關的新聞體裁知識的介紹;《阿長與<山海經>》第三題就是課文相關重難點的分析;《親愛的爸爸媽媽》的最後一題就是開放性題目,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談體會。

  讀一讀,寫一寫部分,是作為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失的一個部分,落實到文字的字、詞、句的掌握上,因為誰都知道語文重在積累。教師究竟採用什麼方式實施,要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來區別對待。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在每個單元的後面,安排與單元相適應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這種模式貫穿整個新教材的始終。但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單元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本冊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單元的是相對大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通過活動來感受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可貴,思考調查橋的歷史,領略蓮的文化魅力;而第二、四、六單元的是相對小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以寫作為主,以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為輔,通過練筆來感悟“愛”的世界,走上辯論臺,收集資料撰寫小論文。

  其中《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的活動內容豐富,資訊來源多,牽涉的問題也比較複雜,對學生查詢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寫作研究報告的能力、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以及辯證思維的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學時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佈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爭取使學生在這次活動中得到全面鍛鍊,嚐到“綜合性學習”的甜頭。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有三種呈現方式:1.整合於綜合性學習活動中;2.設定在課文後面的“研討與練習”中,是由課文生髮出來的;3.以補白的形式出現。為保證課程基本目標的完成,編者特地安排了寫作記敘文和說明文的練習。如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讓世界充滿愛》,要求學生寫一篇記敘文;第三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讓學生就一座橋“寫一篇介紹性的文字”,或者就“家鄉城市裡某座立交橋寫一篇‘司機指南’式的短文”,這些都是對說明類文章的寫作訓練。在課後的“研討與練習”中,除了較多的寫“心得與體會”的寫作練習外,也有寫作記敘類和說明類文章的訓練,如《阿長與<山海經〉》《蘇州園林》課後的寫作練習等。出現在補白裡的寫作和口語交際訓練,則是對本冊寫作和口語交際教材的補充。如寫作部分,補充了關於縮寫、擴寫、續寫、改寫等寫作知識和要求,而課後的練習中也有這些方面的練習。如《蠟燭》一課的練習中要求設想老婦人的心理活動,並寫下來;《老王》一課的練習中要求改寫老王給“我”送香油和雞蛋這一部分等。口語交際訓練安排在課後及綜合性學習裡,而關於口語交際的要求和指導則在補白裡。

  課外古詩詞背誦

  課外古詩詞背誦也是貫穿整個新教材始終的一個板塊,每冊教材都有十首古詩詞供學生學習、背誦。在背誦中,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詩詞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體現了語文學習的薰陶感染作用。

  名著導讀

  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一樣,都是新教材的亮點,是最能體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教學手段。我所能知道的是,每冊教材推薦三部名著,總計近

  20部。包括:《愛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魯濱孫飄流記》《昆蟲記》《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遊記》《海底兩萬裡》《名人傳》《水滸》《傅雷家書》《培根隨筆》等。

  教育部制定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課程目標中要求:“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型別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 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要達到這個目標,教師怎樣指導學生閱讀名著,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在實際教學中,條件的限制應該是我們面臨的直接困難。現在許多出版社已經出版了相應的名著學生讀本,我們可以為學生推薦,允許一部分學生先“富”起來。另外,比較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我們給學生講名著的有關內容和主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從而進行自主閱讀。

  附錄

  新教材前四冊在這一板塊上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以書法和書法欣賞為一個部分,漢語知識為另一個部分。這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所要求的: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範、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本冊教材“附錄”最後部分安排的語法知識是虛詞,教師可加以適當講解。學生需要掌握的修辭是對偶***又叫對仗***,瞭解一點對偶知識,有助於學生學習古詩和分辨詞類。《杜甫詩三首》後的練習第三題有對這種修辭手法的說明,並要求學生嘗試寫一些對偶句。因為近幾年各地中考題目中,我們不難發現有對聯等相關題目的設計。所以學生應該掌握一點相關知識。至於漢語知識體系的簡化,與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所提倡的“淡化語法”是一致的。

  2.各單元學習重點

  課程目標是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的。各單元的“單元說明”中都依據這三個方面設計了單元教學重點。本冊教材在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並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設計的學習重點如下。

  ***1***一、二兩個單元要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熟讀這些課文,要從中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2***三、四兩個單元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要注意說明的順序和方法;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資訊。

  ***3***五、六兩個單元要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文字豐富的內涵和精彩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要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覆誦讀中,瞭解借景抒情的寫法,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這些學習重點簡明,針對性強。如第一、二單元的課文主要是記敘類文章,第一單元就記敘文的特點提出要求,即要求學生把握作品的人物和事件。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對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至於隨後提出對默讀的要求,則是由於《蘆花蕩》《蠟燭》等文章篇幅較長,教學中要經常使用默讀這一手段。第二單元換了一個角度,讓學生在對記敘文有了初步的認識後,再結合以前所學過的記敘類文章,把握記敘、描寫這兩種表達方式的特點及作用。另外,仍需揣摩記敘文的語言。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二單元雖然都以記敘文為主,但學習重點上有遞進,有迴圈,各有側重,形成一個小整體。第三、四兩個以說明文為主的單元也同樣如此。第五、六單元指點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性。

  四、教研措施。

  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蓮山課~件 >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教師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編輯者的意圖及內在聯絡,從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域性,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3、認真抓好聽說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網上學習的探索,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效率,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6、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絡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為中考和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教學措施

  1、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把握常規教學,提高各個環節的質量,注意教改難點的挖掘和講授。

  2、全面貫徹教學常規,努力提高各教學環節的質量,訂好計劃,上好課,認真批發作業。

  3作業佈置適中,搞好課外輔導,利用自習課,課外活動的時間,搞好優生優培,差生轉化工作。

  4、 搞好教研教改,定期參加教研活動,積極參加說、講、評一體化活動。

  5、 精心進行單元策劃,定出單元知識的處理方法,設計好過關測試題,並作評析,總結,及時反饋、糾正。

  6、 充分利用圖書櫥,加強學生課外讀書量,並且加強學生的練筆活動,大作文8篇,並設生活、材料積累本。

  7、 作文命題,結合單元學習精心命題,力求扣住教材,全面訓練。

  8、 平日上課注重電教手段的運用,在條件許可的範圍內,充分使用錄音機,投影儀,多媒體教室,以調動學生學生語文的興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六、本人承擔的教研教改任務:

  第一、四單元課文的備課

  第一、四單元的單元策劃工作。

  篇二

  一、教學目標、任務和教學要求。

  1、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

  讓學生了解訊息、通訊、抒情詩等文學體裁,能夠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具體意思,瞭解短語及短語的型別。繼續積累生詞,能夠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對於比喻、擬人、誇張、排比等修辭方法,下定義等說明方法繼續學習。

  2、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

  根據上下文,體會語句中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文章共寫了幾件事,哪件事寫的詳,哪件事寫的略。事件之間有何聯絡。學會欣賞詩歌,體會詩歌中豐富多彩想象,優美的意境,真摯的感情。繼續提高自己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寫作能力,這一冊繼續練習寫記敘文,能夠寫出一篇富於真情實感,語言生動,語句優美,且富有一定寫作技巧的完整的記敘文。

  3、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通過本冊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學會欣賞美,體會事物中蘊含著的哲理,從而進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並且通過投影儀,微機、錄影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4、創新意識。

  從課堂到課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課堂上,在聽好課的同時,利用一切機會大膽發言,這對於聽好課具有積極作用。實踐證明,“插嘴”似乎使課堂秩序顯得亂,但卻能開啟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活躍了課堂,另外,以小組為單位自學,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外,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多搞摘抄札記,多背誦精美的片斷,有條件的時候讓他們觀看幻燈片,錄影和多媒體。

  5、學習方法指導。

  學會預習,具體任務要明確,對新概念重在理解,理解不透的要記下來;初步自讀提示部分的基本內容;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把本課後面的練習嘗試性的做一做,不會的可以記下來,等老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問。

  課堂上分學習小組討論自學,教師重在講學生不明白的地方,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大膽提問。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初二四、五兩班的語文教學,這些學生來源於不同的八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經過半學年來的指導和訓練差距逐漸縮小。平日注重加強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輔導和各種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增強了努力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語文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1、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學生能力發展水平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觀察和了解,這四班五班兩個班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發展不平衡,一部分優生具有較高的寫作水平,他們不僅寫作水平高,而且朗讀能力也很高是班級中學習語文帶頭人,如王藝林、邢子娜、韓冰、黃文章、張小輝、鍾敬梅、閆晴晴、王迪、鍾振華、孟子傑、王曉芹、王文燕、楊曉龍等。但是後進生的比例也不少,約佔班級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如黃敬龍、宿祥星、莊雪梅、於發成、楚金龍、宿愛順、代仁友、馬政鵬、鍾友民、毛民英、黃元富、寇永祥等這些學生中有的連小學中鞏固訓練的漢語拼音都沒有掌握,不能正確給漢字注音,如:於發成、楚金龍、宿愛順、代仁友等;有的同學書寫極差,有的寫連筆,有的連基本筆畫都寫不好,結構安排不緊湊,如毛民英、黃元富等。還有的同學日記內容不真實,把小學中的一些命題作文又搬上來了,不是圍繞一箇中心來組織材料,而是記“流水帳”,沒有主次,詳略不當,缺少個人的一些想法、見解,文章不生動,語句不通順。可見,抓好學生的寫作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十分艱鉅的任務。還有“兩本”的利用也不夠好,生活積累運用不經常,即使運用也是應付,根本達不到練筆的目的,閱讀積累的運用也是如此,積累的內容沒有經過精選,只是隨便記一些沒有利用價值的東西,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級四、五班語文。學生來源於原初一的六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各種能力的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新學期開始要耐心的教育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儘快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

  2、 學生的學習態度分析

  通過近幾天的學習來看,大多數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學習認真刻苦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但從課堂上來看,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課堂上大膽發言,課堂氣氛欠活躍,這是一種不正之風,今後要幫助學生克服這一弱點。由於受學習習慣和生活環境的影響,有一部分學生的時間觀念不強,表現為課下只顧玩耍,老師佈置的作業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造成“作業堆成山”局面,最後乾脆不交作業了,這樣長期下去會出現厭學的兆頭。在作業的書寫方面要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保證作業及時上交。個別學生書寫潦草,對學習缺少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應採取鼓勵措施,多一份幫助,少一份挖苦,多一分鼓勵,少一分批評,加強養成教育,教育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努力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揚起知識的風帆,努力把學習搞好。

  3、 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語文的基礎性比較強,知識點比較零碎,考試以課外閱讀能力為主,因而許多同學反映學好書本知識,成績反而不會提高。大部分同學不會學語文,機械記憶知識,學習上不講究方法,死記硬背,對所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不強。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還有待提高。班中只有少數同學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套路。課外閱讀能力強,語文素養高,今後教學中要好學生帶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拓展課外知識面,豐富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生習慣。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內容構成

  本冊教材分為五個板塊六個單元。這是從以往教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且現今教材大都採用了這種模式。五個板塊分別是閱讀、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六個單元是指根據文章的內容或體裁把入選課文分為六個單元。

  本冊教材六個單元共有30篇課文,根據內容和體裁分為:一單元,關於戰爭題材的文章;二單元,以“愛”為主題的文章。兩個單元都是記敘性文體,分別反映的是戰爭生活和平民生活,目的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區分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培養學生的愛心;三單元,事物說明文;四單元,事理說明文。兩個單元都是說明性文體,重點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五單元,文言文單元***沒有明確的劃分標準***;六單元,關於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單元。這兩個文言文單元,記敘、描寫、說明、議論的內容都有,通過學習,陶冶學生情操,豐富文化積累。本冊教材共有精讀課文16篇,略讀課文14篇。

  ***二***.編寫的具體特點

  ***1***教材在編排上呈現出來的特點是各單元以專題組元,但同時也兼顧文體。語文課程標準對七~九年級在閱讀方面規定的目標有:“在閱讀中瞭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沒有明確提出對文體方面的要求。但是文體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古人說“文無體不立”,學生不瞭解一點文體的知識,就等於沒有掌握閱讀和寫作各類文章的一個把手。因此,從教學的角度,八年級的學生應該瞭解記敘文、說明文及議論文的基本特點與要求,並瞭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本冊教材要求學生了解兩種文體:記敘文和說明文;同時相應地瞭解兩種表達方式:記敘與說明。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在閱讀記敘、說明類文章中認識記敘文和說明文的特點與要求,也要著眼於學生能夠理解、運用,而不能僅僅提供學生一些死的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一句話,我們不是為文體而文體,而是意在幫助學生閱讀和寫作。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為了使所選文章豐富多樣,以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閱讀興趣,也為了便於進行比較閱讀,編者有意在記敘文單元中選入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這樣一篇帶有論說性質的書信,在說明文單元中選入《橋之美》《說“屏”》這樣帶有一定說明性,但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說明文的小品文。

  因為“記敘文”和“說明文”只是教學上使用的概念,所以編者在選編課文的時候,突破了舊有的束縛,大量選入文學作品。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們把文學作品作為記敘類作品的典範來對待,正是對課程標準的順應與尊重。當然,作家並不一定在道德素質上高於普通人,但是他們的作品為人們接受和喜愛,總是表現了對真善美的肯定與追求,給讀者以思想與情感上的薰陶和感染。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掘作品的內涵,體味其中深長的意蘊,而不只是讓學生弄清文中的人物、事件。比如《老王》一文,人物很簡單,主要就是“我”和老王,敘述的事情也不復雜,主要寫在特殊時期“我”和老王互相關照***老王更多關照“我”***。事情很瑣細,但我們在被那種質樸無華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的同時,也產生了多方面的思考:為什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身上保留了更多美好的品質,並且始終不泯滅?怎樣才能讓每一個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學生就能受到一次情感上的洗禮。

  ***2***從八年級上冊開始,文言文和白話文分編。兩個文言文單元課文的選編主要是從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課程目標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下一頁更多精彩“”

八年級生物工作計劃
八年級下冊語文學期工作計劃
相關知識
八年級語文上冊工作計劃
八年級語文下冊工作計劃有哪些
八年級語文下冊工作計劃
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上冊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新學期八年級語文教師工作計劃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工作計劃
有關八年級語文教師工作計劃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