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體系分別是什麼
為期四天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閉幕。會後釋出了5000餘字的公報,內容異常豐富。光“制度”一詞就出現了77次。小編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制度、體系、能力,這三個詞在公報中頻繁出現,關係如何?全會這樣解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而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總括性的概念,治理體系則是一個系統,由多方面的制度組成,比如黨的領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而治理能力則是制度在執行中的表現。
借用中國古代的一個概念,制度是“體”,但這個“體”是“一體多面”,治理能力則是“用”。
相關閱讀:制度的定義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也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範或一定的規格。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崗位都有其具體的做事準則,目的都是使各項工作按計劃按要求達到預計目標。
諾斯認為“制度是個社會的遊戲規則,更規範的講,它們是為人們的相互關係而人為設定的一些制約”,他將制度分為三種類型即正式規則、非正式規則和這些規則的執行機制。正式規則又稱正式制度,是指政府、國家或統治者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式有意識創造的一系列的政治、經濟規則及契約等法律法規,以及由這些規則構成的社會的等級結構,包括從憲法到成文法與普通法,再到明細的規則和個別契約等,它們共同構成人們行為的激勵和約束;非正式規則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無意識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並構成世代相傳的文化的一部分,包括價值信念、倫理規範、道德觀念、風俗習慣及意識形態等因素;實施機制是為了確保上述規則得以執行的相關制度安排,它是制度安排中的關鍵一環。這三部分構成完整的制度,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幼兒園老師年度安全總結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