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教育孩子的方法
講究禮貌。這是各國人們中最受尊重的品質,這也許使我們有理由去期待一個更加“彬彬有禮的新世紀”。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各國教育孩子的方式
中國:四個重視
一是重孩子的智力發展,輕情緒情感的發展。二是重孩子的學歷水平,輕實際技能的獲得。三是重孩子的出人頭地,輕人與人之間相處。四是重孩子的生活足,輕精神世界的豐富。
日本:家教的重點
第一個觀念就是非常注重孩子們的和諧相處。第二個就是培養孩子的強壯體魄,這個在日本非常受重視。第三是非常重視孩子的社交禮儀,就是社會性。第四是重視孩子獨立自主精神,培養他們的勞動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第五是注重從小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美國:表揚和信心培養
歐美家長則比較關注家庭成員間的平等和諧,也關注孩子的情緒體驗和表現。爸爸媽媽會不斷地表揚孩子,也不是說做了多偉大的事情,其實就是小朋友能夠把積木翻過來,媽媽就表揚他,以示完成了一個很好的工作。他們對孩子信心的培養很重視,也比較重視培養孩子的社會禮儀、決策能力和勞動能力。
瑞典:傳遞四個價值觀
瑞典的早期教育裡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吃苦耐勞,三是堅韌意志,四是積極向上。瑞典幼兒園裡所用的戶內、戶外的教玩具,大部分都來自自然的廢舊木材利用和孩子們撿回來的東西,瑞典人非常熱愛自然。儘管瑞典現在發展得很好,但曾經也極為貧寒,他們說要永遠朝著風吹來的方向走,就是說困難從哪裡來,就迎著這個困難走。這就是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所以瑞典發展得很好,這個跟他們的育兒理念是很有關係的。
各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
在加拿大讓孩子學會玩
家裡孩子們很少有家庭作業,沒有父母關於學習的喋喋不休,他們注重的是讓孩子能整天輕輕鬆鬆,做遊戲、玩玩具,在玩中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在英國給孩子失敗的機會
孩子做某件事失敗了,英國人的觀念不是索性不讓孩子去做或家長乾脆包辦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機會。比如孩子洗碗將衣服浸溼了,就指導孩子再來一次,教會他避免失敗的方法。
在瑞士不讓孩子成為無能之輩
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無能之輩,從小就重點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依靠父母生活的人,被認為是最沒出息或可恥的。
在美國培養孩子開拓精神
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父母從小就讓孩子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裝配摩托車。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謀生路。美國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給孩子制定一個家務勞動計劃。”美國父母教孩子做家務,每週都要貼出要乾的家務勞動內容。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給某一個孩子去做,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輪流幹活兒,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去做沒有興趣或最容易乾的工作;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使孩子因自己的勞動而產生一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在德國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在德國孩子從小就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從不包辦代替。讓孩子與大人爭辯。德國人以為兩代人之間的爭辯,對於下一代來說,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們鼓勵孩子就某件事與父母爭辯,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日本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生存技能和自強精神。
在中國
在中國父母管得太多。中國的父母太寵愛孩子,他們一輩子甘願為兒女付出一切。從孩子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到找工作、結婚、生子,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操心。為了孩子把心都操碎了,然而許多孩子卻體會不到這些。他們喜歡和崇拜的人可以是歌星、影星或政商界的巨頭,唯獨很少有父母。
隔代教育孩子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