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父母也是要具備智慧、講究方法,這樣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
一: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女兒朵朵還沒出生,我就開始規劃她的未來。7個月起開始識字,把所有的傢俱都貼上漢字標籤。從《三字經》、《千字文》到唐詩,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誦。朵朵的記憶力非常好,背得又快又準。這令我驕傲不已。可等她3歲,問題卻來了:她太安靜了,同齡孩子都在外面玩,她卻一個人在角落裡看書。這讓我開始反思:我的操之過急會不會毀掉她本該快樂的童年?我小時候和小夥伴快樂無憂地玩耍,和神奇的大自然親密接觸,哪有什麼早教?哪認得什麼字?現在我不是也很好嗎?
我決定改變,不再強迫朵朵額外學太多知識,而朵朵的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每天看著朵朵自由、開心的笑臉,我感到無比知足。
專家點評:童年生活具有獨特、不可替代的價值。可孩子的童年卻常常揹負成人太多的期望,未出生時就提前“規劃”,7個月就提前教識字、背唐詩……“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代價就是犧牲孩子的快樂和自由。可喜的是,媽媽及時反思了自己的問題,果斷“放棄”,讓女兒迴歸了快樂童年,獲得了健康成長。
二:別讓強制的學習奪走童年的快樂
在“望子成龍”的心態驅使下,我曾給過孩子很多強制的“愛”。比如週末,我給他安排了一整天的課程,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稍有退步我便會大發雷霆,甚至動用家庭暴力,我常常能看到孩子眼中的怨恨與不滿。每當孩子厭煩的時候,我又是好言相勸,又是物質獎勵,把我以為的“特殊的愛”強加在他身上。直到有一天,我發現,物質已不再有吸引力,而且他開始極力地避開我。學習,無情地拉開了我和孩子的距離。
我也想當“慈母”,可事實上,我卻是個“暴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是不是太自私、太功利了?
去年我參加了教育心理學的培訓,我懂得了很多,重新找到了愛的方向。作為母親要讓孩子在興趣的促使下主動學習,而不應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在焦慮與緊張的氛圍下生活。我要改變,先從放下自己的期望開始,尊重孩子的興趣。
專家點評:我們常常借“愛”的名義***孩子,讓孩子揹負我們的焦慮,完成我們未完成的期待。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按他的節奏成長,勝過所有“愛”的語言和物質。
三:別讓過度讚美麻木了孩子
明明很喜歡畫畫。可是有一次展覽作品的時候,他噘著嘴說:“不論我畫成什麼樣子,老師都會說畫得真不錯。小海***班上的小朋友***胡亂塗上顏色老師也會誇她,還給她和我一樣的獎品,真沒意思!”
薇薇也是從小被爸爸媽媽誇大的,偶露微笑,大家就讚賞:“寶寶笑得真好看!”剛咿呀學語,大家就誇獎她:“寶寶真聰明!”甚至連發脾氣耍性子的時候也不忘賞識:“薇薇真有個性!”可隨著她慢慢長大,家長和老師漸漸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薇薇只願聽好話,不能聽任何批評,而且經受不起一點點挫折。
在我帶過的班中,有不少孩子在盲目的表揚和肯定中極易自以為是,甚至出現沮喪、憤激、退避或敵對的行為,家長卻渾然不覺。
專家點評:過度賞識和不必要的讚美,並不能有效表達你對孩子的喜愛,在一定程度上還會讓孩子過於依賴外在的評價,而沒有真正投入到事物本身,久而久之,還會弱化孩子的責任感和上進心,缺乏做事的動力。
四:打碎的是碗還是心?
有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碗裡的小料濺了我一身,我不禁大喊一聲,女兒看看被驚嚇的我,看看被打碎的碗,驚慌失措起來,怯怯地對我說:“媽媽,你打我一下吧!”她的表情與話語告訴我她已經知道錯了,我為什麼還要再責備她?於是我微笑著對她說:“媽媽原諒你了,下次可要小心喲!”女兒嘴角又露出了笑容,感激地對我說“嗯,媽媽,我記住了!”於是又開心地玩了起來。
事後回想她的那句話,我還是頗為吃驚。為什麼她讓我打她?是不是我平時對她傷害太多了?多少次,我在幹家務,女兒無意“添亂”,我會不耐煩地呵斥她;多少次,下班回家一身疲憊,女兒找我讀書,我頭也不抬地拒絕她;又有多少次,女兒磨磨蹭蹭,我會一邊責備一邊“拎”著她下樓……女兒怕自己做不好惹媽媽生氣,更害怕媽媽的責備和懲罰。
打碎了碗可以再買一個,但打碎了孩子的心卻無法再挽回。作為父母,多一些寬容與耐心,就能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內心。
專家點評:打碎碗的剎那,家長控制了自己的情緒,接納了孩子“冒失”的行為,還給孩子一份安全感;平靜的背後,家長的心卻波瀾起伏,我們看到了她在內心深處對自己的覺察,與孩子的對話。當個好媽媽不容易,就是要經歷這樣的成長!
五:“填鴨”彌補不了愛的空白
我曾經在上班路上遇到過這樣一位媽媽,媽媽看上去很博學,一直在不失時機地給孩子講各種知識,而這些知識一聽顯然超出了孩子的理解範圍,結果孩子很少迴應,連一點表情都沒有,誰知道孩子聽進去多少呢?
還有一次在圖書館,我看到有一位媽媽一直在給四五歲的孩子讀書講故事,一本接一本,一個接一個都不停息,嗓子都快說不出話來了。從孩子呆滯的目光能看出,他早就聽煩了。
我不禁感慨,這些媽媽忘我地付出,似乎想傾自己所有灌注到孩子的世界裡,恨不能孩子能馬上全部吸收,快快長大成才。然而事實呢,孩子被“填鴨”,沒有透氣的機會,最後變得麻木厭倦,成了媽媽手中的傀儡。
專家點評:能說這樣的家長不愛孩子嗎?他們的愛裡附加了太多的期望,大量知識資訊填鴨式的教育並不能彌補孩子情感的空白,不能代替親子之間的自然溝通,更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這樣的愛,終究是傷害。
教育孩子的建議
1.懂得孩子需要什麼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才會“好”。如果說“好”意味著成功和幸福,那麼,孩子需要具備什麼素質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事實上,並非只有上大學才有機會,也並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只注重學歷的追求,實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健康的人格、積極達觀的態度、適應環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2.懂得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度。我們想要怎樣並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們不應該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們必須小心,必須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3.懂得該怎樣去做
知道做什麼,叫做有方向;知道怎麼做,叫做有能力;沒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沒有意義;只有方向,沒有方法,方向本身沒有意義。父母並不好當,但是必須當好。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我們不可知難而退,必須探究如何解決。請參看“沒辦法的時候怎麼辦”部分。
4.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既然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能夠更好地生活,那麼,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將來需要的;現在考驗我們的,將來也會考驗孩子,我們面臨的煩惱、挑戰和機遇,將來孩子統統會面臨,雖然時代氣候不斷改變,但是與人相處、消化壓力、抵抗惰性和軟弱、剋制慾望、自我推銷、開啟局面、把握機遇等基本問題是亙古不變的。
我們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僅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鑑的經驗,更傳遞給孩子一個積極的態度,所以,我們做人的時候,也是在做父母,我們生活的過程,無時無刻不是對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父母通過對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處,無時無刻不向孩子滲透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過自己的做法給孩子示範,根據孩子面臨的具體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議和要求,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家庭氛圍和生活環境,以此來實現對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教育孩子的技巧
第一天,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堅決不要大吼大叫,一整天耐心地和孩子說話。孩子會感覺非常不適應,認為不是自己的父母。
第二天,邀請孩子和自己一起準備家庭早餐或家庭晚餐,不要嫌棄孩子笨手笨腳,要讓孩子參與其中,讓孩子動手。孩子會感到更加不適應,他們會感覺自己的父母正在發生改變。
第三天,和孩子一起玩一次遊戲,可以是堆積木。一起玩遊戲可以拉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孩子開始有點感動,認為自己到父母正在發生改變。
第四天,當孩子和你聊天時,無論你多忙,馬上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認真地聽他們說話,和孩子一起互動。孩子會感到不適應,從父母的不屑一顧到得到父母的關注,孩子會感覺很奇怪。
第五天,給孩子留一張充滿愛的便條。孩子看到後會非常感動,他們會開始反思自己的錯誤,甚至會給你回信,說說自己最近的想法。
第六天,帶著孩子一起郊遊,告訴寶寶你是多麼愛她。孩子會感到非常肉麻,但心裡也會非常感動,甚至落淚。
第七天,和孩子們一起看看家庭照片,讓孩子知道,父母一直在關注他。孩子會回憶過去,會想起以前的美好。
1.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具體有哪些
2.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3.教育孩子成功的例子有哪些
4.父母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5.名人教育孩子的簡短事例
教育孩子的典型案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