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講座觀後感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于丹講座觀後感1

  于丹老師的《中小學感恩教育》之後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感觸很多。

  于丹老師談到了“仁”。仁就是要學會怎樣處理兩者的關係,要充滿愛心和善待人。《三字經》裡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變化,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教育孩子要與人和睦相處,懂得一個人的痛苦,由兩個人分擔,痛苦就減少一半,相反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快樂就增加了一半。與人交往,多關愛他人,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後談到了“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的一生。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濁喧囂的社會中,學會發現其中的有效資訊。

  通過於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學生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如果不會做人的話,就算學習再好,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于丹講座觀後感2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懂得感恩就是幸福。就在這個週日,我觀于丹教授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之《感恩教育》,這使我獲益良多。

  在第一講裡,于丹教授講述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男孩和一棵蘋果樹,蘋果樹很愛這個小男孩,無條件的滿足他。但小男孩隨著年歲的增長,來找蘋果樹玩的時間愈來愈少。最後,在小男孩成為了一個老人的時候,小男孩才懂得蘋果樹對自己的付出。

  聽了這個故事,我從而推想到父母對孩子的愛,那棵蘋果樹就好比我們的父母,他們什麼都滿足我們,可是我們卻驕縱,任性。從未去體會他們的感受。就拿我來說吧,從小我就生活在一個小康之家,我說什麼,父母都會照辦,但我卻什麼都沒為他們做過,我有時會埋怨他們不夠優秀,不夠完美,有時甚至會發脾氣。記得有一個晚上,我因為爸爸不順從我,一氣之下躲了起來,儘管他拼命地叫我,我也不出現,急的他像熱鍋上的螞蟻。

  現在想起,我覺得自己太不應該,太不懂事了。我領悟到,雖然我的父母不夠優秀,不夠完美,但他們有一顆十分愛我的心,為我做了許多許多事,我不應該埋怨,而更應該感恩。感謝您們為我做過的事,流過的淚。爸爸媽媽,謝謝您!

  于丹教授講述了自己的一次爬山經歷,第一次爬山的時候她是跟著自己的父母爬上山頂的,登頂時,她心情很激動。在大人休息的時候,她又從後山爬了一次,再次登峰的時候,于丹教授感覺路比前一次難走,坎坷,但到達頂峰的時候卻是比前一次興奮,自豪。于丹教授用這個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的過程,小的時候從父母聽到的都很美好,但長大後自己去闖的時候,卻覺得生活欺騙了自己,生活並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因此,我們要學會自立、自強、自信。

  人生,哪有沒挫折,我都遇過挫折。我因為自己胖變得不夠自信,做什麼事都不敢去做,一遇到挫折就放棄,或者躲到家人的背後。埋怨事情不像自己想的那樣進行,坐在一邊空想,覺得生活瞞騙了自己。但到了後來,我終於明白到,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磕磕碰碰,我必須從挫折中走出來。

  我們小的時候總覺得一切都很簡單,像童話般的。但當我們長大,遇到挫折的時候,卻感到出乎意料,原來生活是激烈的,並沒有像預料中發展,倒是多了分殘酷。在這時,我們就要堅強,堅持自己的理想,向前進。就像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

  相信吧,

  快樂的日子總會來臨。

  看完了于丹教授的《感恩教育》講座,我受益匪淺。

  學會感恩,學會自信,學會自強,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于丹講座觀後感3

  這幾周來,學校組織了我們全校教職工一起觀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視訊講座。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詮釋孔子的《論語》,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她還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麼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看完了她的視訊講座,真的是受益匪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我們已經觀她關於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這三部分的講座內容。但是,由於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會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導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點就是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與人為善、修身養性,做好自我。

  我們人的一生難免遇到挫折和磨難,怎麼樣來面對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不幸?于丹教授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她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應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間、夫妻之間,一些陳穀子爛芝麻的事,不要抑鬱於胸,要學會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麼多呢?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在處世之道中,于丹教授解析了孔子提倡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隱含著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是前提,社會是一所大學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真正的勝任本職工作,就要多聽、多想、多看、多思、謹言慎行,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結合別人的間接經驗才會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餘,孔子所言的“修已以安百姓”那樣的一種高尚的信仰、情懷和社會擔當,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是沒有能力顧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始於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份內的事,那麼整個集體就是一個和諧的集體,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

教師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3篇
父母正確教育孩子學習的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于丹講座觀後感3篇
于丹教育講座觀後感3篇
交通安全講座觀後感三篇
金正昆禮儀講座觀後感五篇
于丹講座家長觀後感3篇
于丹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講座觀後感作文
于丹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家長觀後感3篇
馬雲演講的勵志觀後感3篇
交通安全知識講座觀後感
法制教育講座觀後感_觀法制教育講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