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的教育的意義有哪些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弟子規的教育意義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弟子規的教育意義
《 弟子規》在中國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響,清代後期成為廣為流傳的兒童讀本和童蒙讀物。此書以
淺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等,幾乎與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弟子規》總敘中說:“弟子規,聖人訓:首孝
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裡面有七個科目,即孝,悌,謹,信,愛眾,親
仁,學文,前六項屬於德育修養,後一項,即學文,屬於智育修養。《弟子規》明確強調了做人的各項
準則,首先教育我們孝順父母、恭敬兄長,繼而教育我們把對父兄的孝敬擴大到社會,“事諸父,如事
父;事諸兄,如事兄”,進而教育我們泛愛眾,“凡是人,皆須愛”,通篇講的是愛心。父母對子女傾
注了無私的愛,子女應該以無私的愛回報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總之,學好《弟子規》,對於“知廉
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全的道德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弟子規教學目標
1、讀中習法,引導學生字正腔圓地誦讀文字,對八句韻文做到熟讀成誦,誦讀成韻。
2、讀中感悟,結合釋文與故事讀中理解“信”的行為要求,從傳統文明的行為準則中感悟傳統道德行為對人積極影響。
3、學中反思,緊扣拓展,藉助情境,學會以課文的處事準則,反思自己的行為得失,並能自覺地運用傳統文明準則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
4、學中陶冶,誦讀中感受古代韻文的音韻之美,內涵之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弟子規設計理念
1、塊組合,分層推進。緊扣“信”這一主題,根據誦讀入韻、讀文明意、悟理導行三層教學目標,相機設立創設情境,話題揭義;字正腔圓,誦讀成韻;故事詮釋,讀文明義;生活介入,明理導行教學四環節。分層推進,層層落實,促進知行合一。
2、四化並用,優化組合。確立以“讀—思—悟—行”為主線的教學策略,實現理解、感悟、思辨、導行的有機統一;引導學生讀準韻文的字音、節奏、音高,掌握停頓,落實誦讀化。藉助故事,在故事中詮釋文字要義,在故事中引發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發學習情趣,體現教學故事化。結合拓展,設情境,在課堂生成“借物”情境,為知行合一的實踐訓練創造條件,再現教學情境化。引導學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強行為規範意識,張揚教學生活化
德國媽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