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影響
市場經濟是一種經濟體系,在這種體系下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及銷售完全由自由市場的自由價格機制所引導,而不是像計劃經濟一般由國家所引導。那麼你對市場經濟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市場經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市場經濟的簡介
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在市場經濟裡並沒有一箇中央協調的體制來指引其運作,但是在理論上,市場將會透過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和需求產生複雜的相互作用,進而達成自我組織的效果。
市場經濟的支持者通常主張,人們所追求的私利其實是一個社會最好的利益。理論上,市場經濟是自由的經濟、公平的經濟、產權明晰的文明經濟,但是在理論上這一切是通過市場交換規則根據市場需求狀態作出強制性調整的經濟形態,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缺陷非常大。
市場經濟的基本模式
市場經濟一經產生,便成為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經濟執行載體。迄今為止,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紛紛走上了市場經濟的道路。這種經濟體制的趨同,一方面表明市場經濟具有極強的吸納能力和相容能力,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經濟模式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美國、德國、日本市場經濟體制是迄今世界各國中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模式,它們各有特點,各具風格。這種市場經濟模式的多樣性、差異性,既是各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特殊內容,也是各國相關經濟政策、國情和文化歷史傳統差異的折射。
1991年,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轉換到市場經濟》的研究報告中提出了成功的市場經濟的三種主要模式:美國的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模式;德國和北歐一些國家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法國、日本的行政管理導向型市場經濟模式。
國外市場經濟模式的共性
世界各國經濟的豐富實踐,使得經濟模式在多樣化的基礎上日益走向互相整合。現代市場經濟存在著以下共同特點:
***1***資源配置的市場化。資源配置是指為使經濟行為達到最優和最適度的狀態而對資源在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進行分配的手段和方法的總稱。市場經濟區別於計劃經濟的根本之處就在於不是以習俗、習慣或行政命令為主來配置資源,而是使市場成為整個社會經濟聯絡的紐帶,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經濟執行中社會各種資源都直接或間接地進入市場,由市場供求形成價格,進而引導資源在各個部門和企業之間自由流動,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配置。
***2***經濟行為主體的權、責、利界定分明。經濟行為主體如家庭、企業和政府的經濟行為,均受市場競爭法則制約和相關法律保障,賦予相應的權、責、利,成為具有明確收益與風險意識的不同利益主體。如果經濟行為主體的權責利不界定清楚,那麼,主體特別是企業這一微觀層次就很難成為真正的自主性市場競爭主體。
***3***經濟執行的基礎是市場競爭。從市場經濟的理念上普遍強調競爭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為達到公平競爭的目的,政府從法律上創造出適宜的外部環境,為企業提供平等競爭的機會。如美國的反托拉斯法、德國的反對限制競爭法、日本的禁止壟斷法等等。只有把各市場利益主體的活動都納入到法律的框架內,才能維護市場競爭的有序性和正常執行。
***4***實行必要的、有效的巨集觀調控。在自由競爭市場經濟時期,國家的經濟職能主要是保護經濟發展的秩序,不直接干預經濟執行。但是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控便成為經常的、穩定的體制要求,政府能夠運用經濟計劃、經濟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對經濟實行干預和調控。其目的,一方面是為經濟的正常運轉提供保證條件;另一方面則是彌補和糾正市場的缺陷。
***5***經濟關係的國際化。現代市場經濟是一種開放經濟,它使各國經濟本著互惠互利、揚長避短的原則進入國際大迴圈。經濟活動的國際化不僅表現在國際進出口貿易、資金流動、技術轉讓和無形貿易的發展等方面,還表現為對協調國際利益的各種規則與慣例的普遍認同和參與。上述的所有市場經濟的共同特徵,對於發展中國家建立與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都是值得借鑑的,同時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相異特點也應該借鑑。
比如美國“企業自主型”市場經濟強調對企業自主地位的確立和保障,政府對企業的關係真正的含義是服務;德國“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以穩定求發展和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之問良陛迴圈的做法,對於處理好發展與穩定、公平與效率的關係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日本“政府指導型”市場經濟強調市場與計劃的有效結合,對於後發達國家發揮政府調節的優勢,提高資源利用的時空效率也不乏參考價值。
2016年3月16日,指出: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應該是道德經濟。
市場經濟的影響
市場經濟時代最基本的特徵是,工業取代農業佔據了社會經濟的決定性地位,市場營銷成為最普遍的經營形式,由此導致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
市場營銷要求根據市場需求,廣泛利用各種市場資源,在極其廣闊的時空範圍內進行生產,而不是像傳統小農那樣侷限在一個家庭範圍內,使用家庭資源,為滿足家庭需要而進行生產,市場營銷強調“廣泛利用市場資源”。但是這種“廣泛利用市場資源”的觀念必須“立足於當地實際,從當地實際出發”,否則容易造成當地各種資源的嚴重流失,使當地經濟發展居於劣勢。
機械化
從歷史發展來看,世界各地小農經濟統治數千年間並不曾發明過任何一臺最簡單的機器,而15世紀末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主流,人們便開始嘗試發明這樣那樣的機器,特別是自18世紀下半葉以來短短二三百年時間,人們便便發明了無數精巧絕倫、神通廣大的機器,各行各業都普遍實現了機械化。機械化是社會上層重視工業生產的必然。
從理論上來分析,首先,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手工生產是無法滿足的,必須大量應用機器生產;其次,在市場經濟背景下,資本家擁有大量財力去支援用於生產的發明創造,為各種機器的發明和製造提供了充分的現實可行條件。於是,經過人們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實現了機器大生產,其主要特點是:以煤炭、石油等非生物能源為動力,能夠大功率、高效率、長時間連續作業。雖然機械化是在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工業化,就沒有機械化,而工業化當然會加速機械化的程序。
科學化
由於面向市場經營,使用機器大生產,這就要求人們改變以往小農經濟狀態下那種憑經驗靠估計的做法,而代之以科學的定量測試、計算和分析。這裡“科學化”並不簡單地侷限於科學技術成果在生產中的應用,而包括人們觀察和分析問題時的思維方式的科學化。但是這種對科學性的要求往往被惡性競爭嚴重扭曲。
僱傭化
面對規模化的工業生產,僅靠家庭勞動力顯然是無法滿足的,必須大量引入家庭外勞動力。使用家庭外勞動力,可以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強迫一些人當自己的奴隸;另一個是通過支付工資來僱傭他人為自己工作。但是,大量強迫奴隸勞動,只能限於簡單的、不容易被破壞的勞動環境,比如種植園,即便是種植園,也難以阻止奴隸破壞和反抗力量的爆發,奴役制度必然滅亡。
規模化的工業生產只能通過支付工資的辦法來僱傭本國自由民從事生產勞動,而出於對技術和本地人口就業的保護,僱傭外國公民不是明智的選擇。
大量機器的應用及由此導致的技術分工,雖然要求工人融合為一個有機聯絡的整體,共同完成生產過程,但是由於自由競爭的商品經濟下工業生產內部管理失控的現象難以避免,所以這種“融合為一個有機聯絡的整體”的願望和努力常常面臨各種困難。
專業化
整個的機械化大生產和僱工經營是在自由競爭的商品經濟的大環境和工業生產內部管理失控的情況下進行的,由於外部環境中惡性競爭嚴重,風險很高,商業機密很多,內部管理常常失控,導致社會分工變得越來越細,整個社會經濟呈現出專業化和社會化的特點,理論上說,社會成員應該普遍養成分工協作的習慣和理念,但是社會經濟的專業化和社會化並沒有降低風險、解決內部管理失控的狀態,這也是社會內部信任的破壞程度一直非常嚴重、社會生產的整體效率難以提高的原因。
機械化大生產和僱工經營,必然突破家庭經營的侷限,使廠商成為最基本的經濟組織形式。與小農家庭簡單的內部結構相對比,廠商內部結構要複雜得多,其中包含了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分工精細的各種生產要素,是一個巨大複雜的經濟系統,而這樣複雜的經濟系統在管理上也非常複雜、非常困難,本身就容易出現失控的狀態。
私有化
廠商成為基本經濟組織形式以後,私有制的範圍就擴大了,雖然名義上仍然是私有制,但在實際經營和管理層面上,所有者已經不能完全隨心所欲地支配和處分自己名下的財產了。
這與封建農業時期的個體私有制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這是一種“擴大的私有制”,其內部正在孕育產生新興公有制萌芽,而這樣的公有制萌芽對工業化生產的約束力量遠遠不夠,私有化廠商的生產在自由競爭的商品經濟環境下,容易出現失控狀態,僱傭工人、消費者或者供應商的利益常常被侵犯。
目的化
由於在極其廣闊的時空範圍內組織市場經營,廠商生產的目的不再象小農經濟那樣以獲取產品為直接目標,而是以利潤為直接生產目的,產品的生產變成了獲取利潤的手段。在這裡,利潤是泛指一切價值增值。在這樣的目的驅使下,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僱傭工人、消費者或者供應商的利益難以保證,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常常被汙染,我們的地球資源面臨枯竭的威脅,一切都可以成為商品,野生動物也在這樣的目的驅使下,面臨滅絕的命運。
規範化
人的社會性註定人天生願意遵守信用、善待他人,但是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容易出現惡性競爭的狀態,市場經濟是一個由千千萬萬的廠商和個人參與的過程,因此必然要求對人們的行為作出嚴格的規範,包括國家法律制度、廠商內部的管理制度、各種技術性操作規範以及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標準等。
這就好比,在鄉間小道上,一個人或很少的幾個人走路,無需特別制定交通規則,人們也不會隨便故意相互碰撞,但在大城市,數以萬計的行人、車輛一起上路,而每個人都急於達到自己的目的地,就必須制定嚴格的交通規則了。
總之,規範化是市場化所面臨的艱鉅的任務和挑戰,沒有市場化,人們就不會感到自由競爭的商品經濟對社會規範的衝擊。
擴張化
17世紀中期,英國爆發的革命,建立了限制王權的君主立憲制,加速了工業化的程序,最直接的目的是為了賺到更多的錢,但是工業的迅速發展,勢必加劇國家內部的矛盾,他們必須迅速將產品賣出去,才能維持正常的社會生產、保證整個社會的穩定,否則他們將會負債累累、將會破產,這種壓力使資產階級殖民擴張成為他們唯一的出路,而殖民擴張的成功又會使他們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使自由競爭的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工業生產在全球範圍不斷擴張,殖民戰爭結束後,所有的國家都希望走工業化的道路,因此市場經濟的擴張性並沒有因為殖民戰爭的結束而消失,反而從舊殖民主義順利轉化為新殖民主義。
市場經濟試圖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但是這樣的努力在帶有侵略性的自由競爭環境下往往是非常脆弱的。
資本化
隨著利潤成為直接的生產目的,一切生產要素都相應地變成了賺取利潤的手段,即通常所謂“資本”。整個社會經濟從此都置於資本的支配之下,受資本統治。
在整個社會管理失控的狀態下,社會主義國家也走上工業化道路,它們同樣面臨社會管理失控的狀態。冷戰之後,自由競爭的商品經濟幾乎遍及世界每一個角落,而一旦資本能得到社會有效的管理,自由競爭的商品經濟就會直接轉化為接受社會管理的經濟模式。
市場經濟的影響
什麼是弱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