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一地理第五章重點知識點
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髮而動全身”。下面是由小編為您整理的一篇,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一***
1、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通過水迴圈、大氣迴圈、生物迴圈和岩石圈物質迴圈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絡的整體。
2、生物迴圈: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及無機鹽合成為貯藏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糖類***,並且釋放出氧,同時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又成為動物的食物。植物和動物的有機殘體被微生物分解後,又以無機物的形式歸還到周圍環境中。這種有機質的合成與分解過程,稱為生物迴圈。
生物迴圈促使自然界物質和化學元素不斷地遷移運動,能量不斷地流動、轉化,從而把自然地理環境中的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絡起來。
3、生物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產物,又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創造者。
***1***現今地球大氣組成,是生物生命活動參與的結果。大氣中的氧主要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氣中的氮也有一部分來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陸地水的化學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風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對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進行加工。使地球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而形成了適宜人類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
***二***
1、生產功能:指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生產功能主要依賴於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大氣本身不具備減緩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環境中通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卻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三***
1、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時刻在演化***氣候變化、地貌變化***
2、地理環境各要素並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發展變化著。一個要素的演化伴隨著其他要素的演化。
3、某一地理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狀態的改變。***破壞森林與植樹種草引發不同的環境效應***
4、在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類活動比較容易導致生物發生變化。
***四***
1、全球性的地域分異:溫度帶分異和海陸分異 2、 區域性的地域分異: 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
2陸地上不同的地區,由於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互不相同,水熱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氣候型別。不同的氣候型別,又對應了與之統一的植被型別和土壤型別。相應的氣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佈的陸地自然帶。
3.帶的劃分***北半球為例***利用氣候圖對照分析自然帶的分佈。 熱帶雨林氣候***南北緯10°之間*** 熱帶草原帶***薩瓦納帶******南北緯10°—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大陸中西部*** 熱帶荒漠帶***南北迴歸線—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中西部*** 熱帶季雨林帶***北緯10°—25°之間的亞洲大陸東部***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部***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部***
4.落葉闊葉林帶***35°—50°之間的大陸東部和40°—60°之間的大陸西部*** 亞寒帶針葉林帶***北緯50°—70°之間*** 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苔原帶、冰原帶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緯度地帶性***
這種地域分異規律是以熱量為基礎的。緯度方向上的地域分異,包括低緯和高緯地區橫穿整個大陸的地帶,以及中緯度在一定範圍內東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帶。
這種地域分異規律是以水分為基礎的,在中緯度地區表現較為明顯。由於受海洋水汽的影響,從沿海到內陸,自然景觀呈現出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的有規律變化。
5.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隨著海拔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氣候帶,自然景觀也相應地呈現出垂直分佈規律。山地垂直帶是在水平地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山麓與水平帶一致,垂直帶譜與其所在緯度向較高緯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帶譜相似。垂直地域分異與山地所在緯度、高度密切相關,即山地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帶數目越多,垂直帶譜越完整。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地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