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怎樣教育孩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7日
  曾國藩 ***1811—1872*** 清末洋務派和湘軍首領。他在讀書和做人方面,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他經常以自身的思想和行為去感染教育兒女。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教子故事
 
  曾國藩在讀書和做人方面,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他經常以自身的思想和行為去感染教育兒女。他對兒女說,他在朝做官20年,不敢稍稍沾染一些官宦習氣,飲食起居,都堅守著清貧樸素的家風,不敢放縱。平時雖然軍務繁忙,但曾國藩從不間斷讀書、寫字、研究學問。對待親戚、朋友、鄰里,他從來都是“有急必賙濟之,有訟必排解之,有喜必慶賀之,有疾必問,有喪必吊。”這些做法無不潛移默化地教育著他的兒女們。
 
  曾國藩在給兒子紀澤的信中說: “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後謂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輿馬僕從習慣為常,此即日趨於奢矣。見鄉人則嗤其樸陋,見僱工則頤指氣使,此即日習於傲矣……”對於女兒和新嫁進門的媳婦,曾國藩也要求她們不要因為是富貴子女就不樂於操作,一定要經常下廚房做飯,紡紗織布,勤於勞動,不要懶惰。
 
  曾國藩的次子紀鴻回鄉參加科舉考試,他料到自己官爵顯赫,兒子到省城後難免會有巴結討好的小人,於是及時寫信教兒子考完試之後馬上回來,對人要恭謙,交友要謹慎。曾國藩的這種教子思想是很可取的。
 
  他在教育兒子時說: “一般人多希望子孫做官,我希望你能成為一個讀書明理的君子。勤儉自持,習慣於勞苦,既能過富裕安樂的生活,也可以過艱苦節儉的日子,這就是君子。凡是當官的人家,由儉樸變成奢侈很容易,但從奢侈返回儉樸就難了。年紀還小的人,切切不可貪戀奢華,不可養成懶惰的習慣,無論大家小家,也無論是士農工商,只要勤苦儉約,沒有不興旺的,而驕奢倦怠,沒有不衰敗的。你讀書寫字不可間斷,要早起,不要失去高祖所創立的家業。人在少壯時沒有不付出艱辛而能成就事業的。”
 
  由於曾國藩教子有方,他的兩個兒子都長大成才,長子曾紀澤,詩文書畫俱佳,學貫中西,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外交家。中俄伊犁談判中,他毫不屈服,捍衛了民族利益。次子曾紀鴻,雖不幸早逝,但研究古算學也取得了相當成就。
 
  教子點拔
 
  曾國藩在修身、為人處世、治家、為官等各個方面都善於做子弟的表率。可以說,曾國藩處處注意為子弟做榜樣,凡是要求兒輩做到的都要求自己先做到。曾國藩不僅以身作則,而且要求諸弟都為子女做榜樣。總之,曾國藩教子總是從自身做起,帶動夫人、諸弟,形成良好的家庭風氣,為子弟營造健康成長的環境,並對子弟產生了很好的示範和薰陶作用。
 
  曾國藩這種以身作則的教育方法應該說是教育子女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以身作則法就是通過自己的良好言行,有針對性地影響對方,使其通過心靈內部體驗達到信服對方或仿效的教子方法。
 
  以身作則法之所以能影響、打動人心,使之仿效,首先在於這個方法本身所具有的巨大魅力。以身作則法,一般是指以自己的行動教育他人、引導他人。這種以行動對人進行教育、影響的方法通常又稱為“身教”, “身教”是相對於“言教”而言的。言教固然也能影響人、啟發人,但必須輔之以身教。如果只言教不身教,是不能打動人心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一字一句都會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不要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話。比如:讓自己的孩子替你拿樣什麼東西,應該說: “××× ***孩子名***,請你幫媽媽去拿×××,好嗎?”當他幫你拿來之後要說: “謝謝你了!”一般來說,孩子聽見你的“謝謝”後,都會很高興的,更重要的是,讓他不會對你產生一種家長式的恐懼感,讓他感覺到媽媽其實還是他的朋友,願意和媽媽說說話,願意做媽媽的小幫手。反之,如果當時採用命令式的口吻對女兒說: “×××***孩子名***,快去幫媽媽拿×××。”就算這次女兒是幫你去拿了,但日復一日,她一定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到那時,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不利呀。
 
  教子小徑
 
  1.教育孩子要讀書明理,幫助他人。
 
  2.教育子女要勤儉自持,習勞習苦。
 
  教子名言
 
  高傲是在自視比他人優越的錯覺中產生的喜悅。 ——斯賓諾莎
 
  你必須努力戰勝懶怠。坐在軟毛上,臥在被褥下,就沒有美名可傳頌。 ——但丁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渡過難關;誰在富有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 ——薩迪
 
  曾國藩教子有方
 
  曾國藩出身低微,然而他不僅學識淵博、見識闊巨集、文武兼備;而且當時的朝庭信賴他,滿朝文武官員欽佩、尊敬他;死後被諡為“文正”、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的一生,謙虛誠實教子有方。他的兒子紀澤詩文書畫俱佳,又自修英文,成為清末著名外交家;紀鴻研究古算學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孫輩也出了曾廣鈞這樣的詩人;曾孫輩又出了曾昭掄,曾約農這樣的學者和教育家。
 
  曾國藩在教子方面有三個方面給人啟迪:
 
  教育子孫讀書的目的在於明白事理
 
  他致力於培養孩子們讀書的興趣,注意觀察他們的天賦、潛能,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培養雕塑。他認為一個人只要身體好,能吟詩作文,能夠明白、通曉事理,就能有所作為,就不會沒有飯吃,就會受到人們的尊敬。他認為當官是一陣子的事,做人是一輩子的事;官銜的大小不取決於自己,而學問的多寡則主要取決於自己。
 
  教育子孫要艱苦樸素
 
  曾國藩在京城時見到不少高幹子弟奢侈腐化,揮霍無度,胸無點墨,且目中無人。因此,他不讓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長沙等繁華的城市,要他們住在老家。並告誡他***她***們:飯菜不能過分豐盛;衣服不能過分華麗;門外不準掛“相府”、“侯府”的匾;出門要輕車簡從;考試前後不能拜訪考官,不能給考官寫信等等。因此,他的子女因為自己的父親是曾國藩反而更擔心自己的言行不夠檢點、學識不夠淵博而損害自己父親的聲譽。所以他們磨礪自己,迎難而上、奮發圖強。
 
  身教重於言教
 
  曾國藩很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對自己的孩子的影響,凡要求小孩子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儉樸,兩袖清風。傳說他在吃飯遇到飯裡有谷時,從來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齒把谷剝開,把谷裡的米吃了,再把穀殼吐掉。他要求紀澤、紀鴻也這樣。他日理萬機,但一有時間,就給小孩子寫信,為他們批改詩文;還常常與他們交換學習、修身養性的心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曾國藩既是父親又是朋友;既是經師又是人師。他贏得了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他的孩子們都非常欽佩、崇拜他,把他視為自己的人生偶像和座標。
 
  如今,有些父母往往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有些自己遊山玩水、揮霍浪費,卻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有些家長自己看不起讀書人,卻要自己的小孩子學有所成;有些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卻不關心小孩子的操行等等。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其子女反其道而行之,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注重言教,而不注重身教,或者只注重他們的學習,而忽視他們的德行。
 

爸媽角色教育孩子
從哪幾個方面教育孩子
相關知識
曾國藩怎樣教育孩子
曾國藩怎麼教育孩子
韓國人怎樣教育孩子
英國人怎樣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曾國藩如何教育孩子
中國古代怎樣教育孩子
韓國怎樣教育孩子
德國人是怎樣教育孩子
德國家長是怎樣教育孩子的
曾子認為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