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級開始教學教學反思
生物學是研究各種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重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驗性很強,初中生物的教學反思要如何寫?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物件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著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初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著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初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初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並且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慾。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後,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麼地方容易捉到”“什麼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麼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通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定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匯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後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迴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啟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於瞭解自學情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3***生物適應並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接著採用學生依據要求: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餘力時,再予以指導、啟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接著,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為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反饋——儘可能瞭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通過教學資訊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檢測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採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儘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為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並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教學中反饋的資訊,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總結——化零為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並且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篇二
一、初中生物科學的教育物件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
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篇三
旺盛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慾望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益。進入初一下學期的教學後,發現隨著教學內容的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在一天天的削減。從剛進入初一時的興趣昂然到現學生在課堂上思想不集中、對教學內容索然無味,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何使學生在課程深入的同時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慾望呢?為了今後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益,增強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反思一年教學的點點滴滴,總結經驗教訓,查詢原因並提出對策如下:
A、經驗教訓:
第一、教學方式未能適合學生的發展要求。
由於初中生是個體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階段,處於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各方面都處於發展的態勢,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有較強的可塑性,是介乎於小學生與高中生的一個特殊、可變化群體。初一上半年學生仍保持著小學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較認真並服從教師的安排、學習方法以模仿為主、自我獨立意識尚未萌發,自學要求較低。下半年,隨著青春期的到來,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伴隨逆反心理的產生,學生開始改變服從教師的學習習慣並嘗試通過自身獨立學習獲取知識並提高科學素養。
在初一上學期的教學中,雖藉助多媒體課件教學,用各種多媒體手段刺激學生的感官,利用生動有趣的資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教學中仍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課學習為主的方法,提供給學生施展才能的空間狹小,學生的自我意識沒有得到充分的考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沒能充分體現,沒有體驗到通過努力自主獲得知識的正向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得學習興趣、慾望在不斷的下降。
第二、學習態度沒有端正。初中生物由於不參與中考,在學生心目中是一門邊緣科,因此對生物學習不太重視,如果能提高心理上的重視程度,學業成績必然有較大的提高。正確的歸因傾向恰好能產生良好的動機,並從而提高其學習的自信心。
第三、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方法的培養較差。
由於考慮到學生中有部分識字水平較差及課時教學任務的完成要求,因此教學中依靠教師講解學習較多,放手提供學生動手動腦的鍛鍊機會少,致使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薄弱,雖獲取了知識但不牢靠,過後即忘較多。
第四、課前預習設計不足、課後鞏固練習不及時,造成課前準備差課後遺忘較多。
以至於到下半學期仍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方式教學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以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上神遊的、張望的、睡覺的開始逐漸多起來了,課時內的學習效益下降,在積累作用下導致了學生出現了分化現象。
B、今後教學上的決策和思考。
***1***加強生物學科的理想前途教育,明確學科地位。
1***適當介紹科學研究的新成就及其發展前景,給學生以啟迪。
例如,當人們的器官發生了不可逆轉的病變,生命受到威脅時,挽救生命的唯一辦法就是器官移植。為了解決器官的來源問題,也為了預防移植後出現的排異現象,科學家採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帶有人類某些基因的動物。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豬心”、“豬腎”等,可望在不久的將來進入人體執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事實證明,適當介紹科學研究的新成就及其發展前景,給學生以啟迪。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生物學與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從而提高生物學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2***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介紹一些當今生物科學的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讓學生觀看錄影瞭解影響環境保護,資源問題,能源短缺等都與生物有著緊密的關係,從而激發學生的求證慾望和學習興趣。
***2***多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成功體驗。
成功容易使人產生自豪等積極的情緒體驗,因而產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動機,最終導致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多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及設定不同的考核方式讓學生取得成功體驗,會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有了成功的經歷後,他們會對學習產生更高的期望,並願意為學習付出更大的努力。
***3***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
成就動機水平高的人在失敗時往往歸因於努力不夠,即使失敗也不灰心,相信努力與結果之間有依隨性,表現出積極的行為。成就動機水平低的人在失敗時往往把原因歸於能力不足,容易灰心喪氣,認為努力也不會帶來相應的結果,容易產生無力感。所以,應該關注和承認的是學生的努力。因為努力這一內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減少的。從提高學習積極性的角度考慮,使學生學會積極努力的歸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後進生,應把他們的成敗歸因引導到努力程度這個因素上來,我們通常說的“勤能補拙”就是這個道理。培養學生良好的歸因觀可以通過歸因訓練來完成。歸因訓練主要有三種方法:一是觀察學習法,即讓學生觀察、模仿身邊由於學習努力而導致成績好的同學,學會正確歸因。二是團體討論法,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學業成敗的原因,教師在討論的過程中進行引導,指出歸因誤差,鼓勵符合實際的歸因。三是強化矯正法,老師根據學科教學內容,對有歸因偏差的學生予以暗示和引導,鼓勵作出正確歸因的學生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歸因。
***4***教給學生科學學習的方法。
學生學習上的一些問題僅是靠增強努力是不夠的。如果學生更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帶來進步,就會陷入更大的無力感中。所以,我們不僅要告訴學習需要努力的道理,還需要針對學生在學習上的實際困難或問題,進行具體的幫助指導,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如:
***1***在學習新知識時,採用五段學習法,即是將學習過程分為預習、上課、複習、作業、總結等五個階段。
***2***記憶方法的指導:
a、是採取先密後疏的記憶方法。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遺忘是先快後慢的。因此,記憶就應該先密後疏。
b、是編制記憶口訣。
c、是聯想記憶法,即引導學生把記憶材料與其相互聯絡的材料結合起來。
d、是形象記憶法。
***3***閱讀方法指導:在閱讀時讓學生做到眼、口、腦、手並用,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隨著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可要求學生閱讀後能提出問題並能提綱挈領地歸納大意,形成知識結構。此外還要指導學生重視圖表的閱讀,明確其意,領會其質。
***4***加強課前預習,課中突出重、難點,課後鞏固。
教學過程中儘量減少不適應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減少過高要求和過多的學習容量,突出重、難點,讓學生能清晰領會學習內容。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集